重慶國際博覽中心。(重慶日報資料圖片)
核心提示
改革開放是推動高品質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根本動力。“十四五”時期,重慶將堅定不移推進市場化改革和制度型開放,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協同推動開放通道、開放平臺、開放環境等建設,做好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産業文章,以新作為新氣象加快建設改革開放新高地。
五項舉措推動建立現代化市場監管體系
市場監管如何進一步提升效能,更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我們將縱深推進生産流通消費全鏈條、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加快建立適應新發展格局的現代化市場監管體系,在服務新發展格局上體現更高水準,發揮更大作用。”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具體而言,涉及到五個方面的改革創新。
一是強化協同監管。即建立各級事中事後監管聯席會議、部門聯動、協同配合、審管銜接機制,制定行業監管部門與綜合監管部門協同監管職責清單,推進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常態化。針對重點領域和風險行業,逐步簽訂部門協同監管備忘錄。注重區域協同監管,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監管一體化,制定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標準。
二是加強信用監管。全面推廣重慶企業信用碼,完善“一庫一網”,升級市場主體信用風險分類監管平臺,提高信用數據歸集品質和效率。完善市場主體信息公示制度,加大對承諾制準入市場主體監管力度,規範信用約束規則,優化信用修復機制。
三是加強依法監管。完善市場監管權責清單,強化執法監督和執法人員資格管理,發揮好公職律師作用。注重監管行為規範,堅持權責法定、依法行政,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統一標準、明確流程,嚴格定崗、定責、定人、定時,確保公平公正監管。
四是加強智慧監管。深入推進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加快智慧監管一體化平臺、法人基礎庫、特種設備安全監管、食品安全監管等重點項目建設。統籌建設市場監管大數據中心,貫通市、區(縣)、所三級業務專網,實現集中風險管控、決策預警。建設市場監管應急指揮中心,實現突發事件統一領導、綜合協調。推動智慧監管在全業務領域的廣泛應用,努力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
五是實施包容審慎監管。為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打造容錯試錯空間,實施觀察期管理和觸髮式監管,推行非現場監管,實行柔性執法,提升信用監管容忍度,制定市場監管領域支持“三新”經濟包容審慎監管措施。
今年外貿進出口力爭增長5%左右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國要實行高水準對外開放,促進外貿外資穩中提質。這也為重慶打造內陸開放高地,提升開放型經濟水準指明瞭方向。”市商務委主任張智奎説。
重慶外貿進出口近3年年均增幅12%。據重慶海關數據,2020年,全市外貿進出口6513.4億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2.5%,增速高出全國平均10.6個百分點;截至2020年,世界500強企業落戶296家;實際利用外資連續4年保持在100億美元以上,名列中西部前列。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在外資外貿方面,重慶定下了目標:外貿進出口增長5%左右;實際利用外資100億美元以上。”張智奎表示,外貿方面注重“穩中提質”,增強全市外貿綜合競爭力;外資上著力推動投資便利化,提高雙向投資水準。
具體來講,今年重慶將出臺《深化創新推進貿易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並開展出口品質提升行動,進一步擴大電子、汽摩、通機等優勢産品出口。同時,今年重慶將積極爭取設立國家進口貿易創新示範區,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南美、非洲等新興市場,力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比重提高到30%以上。
“保障供應鏈穩定,是提升外貿綜合競爭力的基礎。”張智奎説,今年,重慶將千方百計保市場、保企業、保訂單,全力維護産業鏈供應鏈穩定。同時,重慶還將支持企業增強關鍵技術、核心零部件生産和供給能力,提高汽摩、通機、特色農産品等出口産品附加值。
重慶還將積極支持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外貿創新發展。比如支持跨境電商平臺和海外倉建設,擴大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推進二手車出口試點,積極爭取市場採購貿易試點;探索創新“保稅維修+融資租賃”等。
“發展服務貿易,也是今年外貿的一個重點。”張智奎稱,今年重慶將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開展服務貿易示範企業和示範項目認定,加大數字服務貿易、服務外包、專業服務、“保稅+”等領域招商力度,積極創建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文化出口基地和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
外資方面,重慶今年將加大外商投促力度,形成外資大招商格局。“重慶將充分利用各類平臺,強化線上線下招商。”張智奎説。比如,重慶將用好進博會、智博會、西洽會、市長顧問團年會等展會平臺,加大與外商投資企業溝通力度。再如,發揮兩江新區、重慶自貿試驗區、國家級經開區、綜保區等平臺聚集效應,積極開展線上招商,確保溝通交流不斷線。
另一方面,為了讓外商投資企業放心投資,重慶將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比如,積極落實《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完善外商投資信息報告制度,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出臺《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工作辦法》,保護外商合法權益等;加快建設重慶市外貿外資企業智慧服務雲平臺,完善外商投資“行政服務管家”制度,及時解決外商投資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重慶還將加強對外投資合作,鼓勵有實力的企業規範有序‘走出去’,主動參與全球産業鏈重塑,提高國際化經營水準。”張智奎説。
實施“七項工程” 建設開放通道
“為進一步加速重慶開放通道建設,我市今年將以重慶主要物流大通道為載體,實施七項工程。”市政府口岸物流辦主任巴川江介紹。
重慶地處西部內陸,位於“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物流大通道是重慶擴大開放的基礎設施。目前,重慶已構建了以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長江黃金水道等“東南西北”四向物流通道和國際航空通道,形成鐵公水空完善的多式聯運體系。
今年,西部陸海新通道提速增量工程將強化統籌協調,發揮重慶作為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的作用,籌備召開省際協商合作聯席會議第二次會議,積極服務通道沿線省區市。
同時,重慶將強化通道項目引領和貨源組織,力爭在今年建成投用通道公共信息平臺一期,優化班列發運體系,提升小南埡、魚嘴樞紐發運量。力爭通道全年貨運量和外貿貨值分別增長15%、6%。
中歐班列提質創新工程聚焦成渝中歐班列深度合作、優化班列運營組織、做大中歐班列集結中心三個方面,推動班列高品質發展。
“中歐班列(成渝)號已實現統一品牌、整合數據、協同機制。接下來,我們將按照‘三步走’計劃,加快推進一體化發展,力爭2021年中歐班列(成渝)號開行超過4000列。”巴川江説,今年,重慶中歐班列將拓展開行線路,大力開發東歐、北歐市場,力爭開通1—2條新線路和1—2個境外節點;大力發展中轉集結,加快形成“干支結合、樞紐集散”的班列組織方式,促進班列開行由“點對點”向“樞紐對樞紐”轉變。
長江黃金水道將實施挖潛增效工程。巴川江説,重慶將加快建設智慧長江物流工程,實現長江水運全程可視化以及三峽安檢、過閘、港航作業聯動,壓縮通航時間,提升水運時效。同時,將加強水運物流組織,推動船舶“小改大”、貨物“散改集”,增強干支聯動,力爭水水中轉和鐵水聯運集裝箱量分別增長5%、7%以上。此外,還將推動三峽閘道利用率超過85%的標準船舶建設,挖掘三峽過閘潛能。
渝滿俄通道將實施優服擴能工程,圍繞機械裝備、汽車及零部件等開發更多貨品資源,推動罐箱等特種箱運輸服務,探索在俄羅斯建立集散分撥中心。
“航空方面,重慶將實施國際航空樞紐拓網升級工程。”巴川江介紹,重慶將統籌國際國內航線發展,增開商務航線和直達航線,力爭國際航空貨郵吞吐量增長5%以上。同時,加密重慶至歐洲、北美貨運樞紐航線,填補南亞、東南亞、日韓等薄弱板塊,打造中轉集結中心。
此外,重慶還將提升航空樞紐服務能力,比如推動大型企業將重慶設立為區域航空運輸組織節點,推進通用機場開展無人機貨運業務等。
跨境公路物流通道將著力體系建設,具體包括加密到越南、老撾、泰國等國家的跨境公路班車頻次,穩步擴大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地區跨境公路班車開行規模,探索開行至歐洲國家跨境公路班車等。
圍繞“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産業”,重慶還將推動開放通道與産業鏈供應鏈多鏈融合。比如:構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和中歐班列與保稅倉儲、生産貿易、投融資等融合發展;引導高端製造、生物産業、醫療産業等航空需求型産業集聚,打造航空物流與臨空經濟融合發展新範式。
(稿件由首席記者楊駿、記者吳剛采寫)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