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演出 > 正文
4K多媒體助《京城大運河》升級 京劇融交響 舞美上檔次
2021-09-23 09:09:34來源:北京晚報編輯:武若曦

  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中秋上演。 劉方 攝

  藍色的燈光映照周圍,猶如運河上的粼粼水波。一艘航船從歷史的煙雲中駛來,沿岸風景如畫:燃燈塔影影綽綽,張家灣煙柳依稀,積水潭帆檣林立……21日晚,中秋佳節之際,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再度上演,亮相第九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北京交響樂團藝術總監李飚執棒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北京音協合唱團,攜手譚孝曾、杜鎮傑、李宏圖、遲小秋、朱強等京劇名家共同登臺。

  《京城大運河》由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出品,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聯合製作。作曲楊乃林,作詞翁思再、李東才等組成了強大的主創陣容,歷時一年采風,挖掘大運河的歷史沿革、文化內涵和故事流傳。整部作品分為五個部分,郭守敬興修京城水系、曹雪芹于運河南北穿梭終成《紅樓夢》、徽班沿運河進京誕育國粹京劇等歷史大事件,都在《京城大運河》中娓娓道來。在藝術表現方式上,京劇不同流派的典型聲腔與交響樂結合,詮釋每一部分的主題內涵。

  “既展示京劇,又不同於戲曲舞臺上表演的京劇;既展示交響樂,又必須有中國氣派、中國風格,這是我們創作時一直堅持的想法。”作曲楊乃林説。在李飚看來,交響樂與京劇的融合,是《京城大運河》的難點與突破所在。2020年12月,《京城大運河》在國家大劇院首演,反響熱烈,此後作品始終在打磨提升。今年早些時候,修改過的《京城大運河》進行錄音,“漂來的北京城”“致敬大運河”等多個唱段唱詞的格局被進一步拓展,由北京放眼至大運河流域乃至全國。

  不同於一般的音樂會,《京城大運河》綜合了舞美、燈光、多媒體等多種元素。此次再回國家大劇院,舞美呈現又有新變化。一位看過首演的觀眾明顯覺得,舞臺比之前“清爽”了許多。

  最初,舞美設計丁丁運用了16塊以“船帆”為主體意象的螢幕,分為兩部分懸挂在舞臺前後區。隨著音樂推進,螢幕上的投影畫面實時變換,幫助觀眾全面了解大運河的歷史變遷。螢幕還可以自由升降,模擬運河上的帆起帆落。但從首演的實際效果來看,“螢幕有些搶戲了,動起來時,觀眾的注意力會跟著走。”丁丁説。考慮到適應日後巡演的需要,這一次,舞美團隊把16塊螢幕精簡為7塊,全部懸挂在舞臺後方,並適當加寬,讓整個空間亮堂起來。他們還在音樂廳裏裝飾了滑輪、繩索、纜樁等元素,仿佛一艘運河上的漕船。7塊船帆般的螢幕不僅映照著沿河風光,也點綴著一個個生動的人文故事。

  “這次最大的工作量是多媒體視頻的調整。”丁丁介紹,《京城大運河》時長約90分鐘,視頻內容貫穿始終,“幾乎每個篇章,我們都要三維建造一個運河沿岸的城鎮,再根據主題選取鏡頭,數字化地展現古代北京城的面貌。”建模時,主創團隊不僅參考了《潞河督運圖》《乾隆南巡圖》等古畫以及《圖説大運河》等書籍資料,還實地考察“還原”細節。

  在第四樂章《致敬大運河》的“百年通惠話滄桑”一段中,視頻再現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激烈的八里橋之戰。“我們基本上復刻了通州的八里橋,三維模擬了橋的長度、寬度和橋面的肌理,橋頭的鎮水獸採用了三維掃描的方式進行呈現”。八里橋之戰激烈而悲壯,是民族的血淚史,這段畫面堪稱全部視頻中最為凝重的部分,如同鉤沉起了一卷塵封的老膠片,電影《甲午風雲》中“撞沉吉野”的片段是舞美團隊重要的靈感來源。“重現”歷史的同時,他們還根據相關的規劃資料,展現了當代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全新面貌。

  從今年4月起,丁丁和同事們開始在技術層面上發力,本次《京城大運河》的視頻製作採用了相當先進的4K技術,“信息量很大”。為了把畫面內容盡可能地呈現出來,螢幕的幕布既要平整,還不能晃動,這些工作都傾注了舞美團隊的無數心血。(本報記者 高倩)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