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歲屯昌畫家孫國森 愛與堅持構築繪畫人生

2017-09-25 13:51:55|來源:海南日報|編輯:陳愛暖 |責編:杜娜

  還未審核【名人專欄圖文列表】【即時快訊】78歲屯昌畫家孫國森 愛與堅持構築繪畫人生

  孫國森油畫《五指山萬泉河》被人民大會堂收藏

  還未審核【名人專欄圖文列表】【即時快訊】78歲屯昌畫家孫國森 愛與堅持構築繪畫人生

  孫國森在作畫

  還未審核【名人專欄圖文列表】【即時快訊】78歲屯昌畫家孫國森 愛與堅持構築繪畫人生

  孫國森油畫作品《豐收在望》

  9月11日,孫國森起得很早,匆匆吃完早餐,便返回屋內作畫。78歲高齡的他精神不錯,身體也很硬朗,一天能畫上6小時,一月能畫上25天。他今天打算多畫一會兒,把從泰山寫生回來的畫完成收尾。

  孫國森作畫的地方設在自家廳堂一側,一張木桌,一堆顏料,甚至沒有座椅,只能彎著腰畫畫。“以前在畫室作畫,現在圖方便就在大廳。”孫國森説,多年下來只要有畫板和顏料,在哪都能作畫。

  教書育人,不忘繪畫初心

  岸邊長著數棵茂盛大樹,一汪湖水倒映出綠色剪影,農婦牽著兩頭牛行走在田壟間,這是第三屆全球“風雲人物杯藝術成就”金獎作品《豐收在望》展示的畫面。

  意境悠遠,畫法嫺熟是評委們給予畫作的高度評價。但鮮有人知,創作者孫國森並非科班出身。

  作為土生土長的屯昌人,孫國森自1958年從文昌師範學校畢業以來,曾先後任教于南呂小學、南坤小學和南坤中學,一星期要為全年級的學生上滿32節課,負責教授除體育、物理、化學、英語之外的全部課程。

  當年的上課教案早已慢慢忘卻,只有教授繪畫的記憶鮮活如初。學生們趴在課桌上涂涂畫畫,他站在一旁看著,時不時低頭給點意見。當時,孫國森是三所學校唯一的美術老師,他教孩子們畫靜物、山水、人物,還偶爾領著他們去往黎村苗寨寫生。

  “孩子們對繪畫的好奇,和當初的我一模一樣。”初中時期,孫國森對畫畫抱有濃烈的興趣,班級的黑板報、海報等製作他都一手包乾,後因故輟學但熱情絲毫未減。

  複學入讀文昌師範學校期間,抱著對繪畫的滿腔熱愛,他隻身前往南京拜訪中國著名畫家李劍晨、張眉孫。

  當年場景,仍歷歷在目。一套換洗衣物,兩張車票,些許零錢,是孫國森的全部行囊。

  “我做好了吃閉門羹的準備。”孫國森坦言,當時去南京只是碰碰運氣,未料竟然受到兩位教授的親切招待,甚至為他安排美院的旁聽席位。短短一星期,得到老師指點的孫國森獲益匪淺。

  從南京返回屯昌,孫國森一有空就練習水彩畫,即使在日後的教學中,這一習慣仍然保持。他將水彩畫積攢下來,待一個月後郵寄到南京,由兩位教授批註後回寄屯昌,來回常常花費大半個月。“我沒有良好的條件學習繪畫,便要抓住一切機會向老師請教。”孫國森以郵寄學畫的方式,堅持了5年。

  1962年,海口公園文化宮展出45幅水彩畫,展示空間不大,陳設也算不上精美,卻是孫國森舉辦的第一次畫展。看著畫作被遊人駐足欣賞,孫國森心頭一熱,他的多年堅持被首次肯定。

  開辦學校,校長也是“學生”

  教書育人,直至退休,曾是孫國森預想中的後半生。不料,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致使孫國森出現視力模糊等症狀,教授多個年級的多門課程已力不從心,無奈因病提前退休,離開了耕耘十幾年的三尺講臺。

  家人為其暗自悲傷,他卻很會苦中作樂。“字看不清,看畫總成了吧。”在養病的一年時間裏,五彩繽紛的色塊成為他的靈丹妙藥。待視力有所恢復後,閒不住的孫國森又開班授課,給屯昌、瓊中兩地的12名青年教授繪畫。

  1985年,孫國森來到海口創辦了海南第一傢俬立瓊美學校,在海秀路附近租住6間房作為學生宿舍,又租借海南華僑中學的教室用來上課,週一至週五帶領學生前往海口周邊寫生,週末在教室講授繪畫理論。

  辦學條件雖然艱苦,但聘請的老師皆為名家,包括中央美術學院胡勃、中國美術學院丁正獻、廣州美術學院王肇民、周大集、吉梅文等教授都前來授課。 “第一批招收了80名學生,人數比預想要多。”孫國森説,當年的他擔任校長一職,專門負責學生的教務工作。

  除此之外,孫國森還是年紀最長的一名學生。他清楚記得,每當外出寫生時, 他會自行背上畫板,拿上顏料,跟在隊伍後面,和老師學生一起描摹靜物。每到週末,他就坐在教室的最後一排安靜聽講。

  “我沒有上過專業美術院校,還能跟著優秀名家學習,這也算一種彌補。”他一想到聘請的老師都是繪畫名家,內心便止不住激動,想要學畫的心情仿佛回到了青年時代。就像當年郵寄學畫一樣,他又把完成的作品積攢起來,交給老師批改。在一次次修改中,孫國森的繪畫水準日益精進。

  數十年間,孫國森目送上萬名學生走進社會,奔赴錦繡前程,在迎來送往中,他對繪畫的堅持又走過26個年頭。

  樹立風格,走自己的繪畫之路

  2011年,屯昌縣計劃建設油畫一條街。聽到消息的孫國森,將辦學工作交由兒子打理,從海口回到屯昌,開設了當地的第一間畫室。

  因為起步晚,他對時間分外珍惜,鉚足了勁要把逝去的時光追回來。家人至今清楚地記得,畫室剛開張時,孫國森總把自己關在裏面待上一整天,除了早晚送去餐食的片刻,幾乎見不到人。讓家人最為擔心的是,孫國森年齡不小還高強度作畫,身體能否吃得消。

  當時,待在畫室的孫國森幾乎一整天都對著畫板和顏料,因為他內心有一個困惑久久不能消除。他苦惱要確立何種藝術風格,是中國傳統的水墨畫?還是學習時間最長的水彩畫?

  孫國森思索了很久。偶然間,一句“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啟發了他,為何拘泥于現有藝術形式?何不開創一種全新風格?他決定將水彩畫、中國畫、油畫結合,利用三者優勢進行創作。

  孫國森的創作以油畫為主打,常採用薄涂法鋪設背景,並借助水彩畫通透的光線畫法,達到鏡子般的光滑平整效果。他又借鑒中國畫散點透視的構圖,將遠景的群山百川濃縮在一幅畫中,甚至還引入中國畫的留白,産生意境悠遠之感。整幅畫作有水彩畫的透明和中國畫的情調,又有油畫的風度。

  “師古而不泥古,學古做到變古,在吸收了西方傳統繪畫技法的同時,又注入中國國畫中意境之感,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特色。”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如此評價孫國森的藝術風格。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筆耕不輟的孫國森多次參加美展並獲獎,其代表作《山河秀色富水長存》被刻成壁畫嵌在八達嶺新長城,《五指山萬泉河》被北京人民大會堂收藏。

  不作畫的時間,孫國森便趁著身體還硬朗,到國內外旅遊。“別人忙著和旅遊景點合影,我忙著逛博物館。”孫國森笑著回憶,他去歐洲旅遊時,總是先做好路線圖,到達目的地後直奔博物館看繪畫作品,或者到美術學院參觀畫展。家人笑他不解風情,他卻樂在其中,“多看畫,看好畫,我的審美才能提高啊。”孫國森總是如此回答家人。

  在他看來,從未上過專業院校不是阻礙,職業繪畫起步晚也不算難題,只要心懷熱愛,敢於堅持,人生無限可能。(唐咪咪)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