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之花在傳承中綻放

2019-09-09 08:53:20  來源:河南日報  責編:劉徵宇

  “同喜,你收藏的這石臼可真不賴。快去拿個袋子,我給你裝點剛搗的菜!”9月7日,在第十一屆全國民族運動會開幕前夕,記者來到位於鶴壁市淇縣朝歌街道辦事處南關村的朝歌民族(民俗)博物館,幾位圍著大石臼搗韭菜花的漢族大娘與博物館館長付同喜有説有笑。

  走進朝歌民族(民俗)博物館,哈達、馬鞍、奶茶壺……4500件藏品生動記錄著中原地區少數民族的遷徙與文化變遷。

  南關村地處水陸交通要塞,自古就是商賈雲集之地。當時,來自各地的少數民族客商沿大運河而來,受到漢族群眾的熱情接納,不少人定居南關村,逐漸形成了如今的少數民族聚居村。

  “我祖上就是回族客商。這是我爺爺那輩兒傳下來的四係罐,當時回族群眾洗澡時都用它來盛水。”付同喜指著一件件藏品如數家珍。他自小癡迷于收藏舊物,當時只覺得這些東西有趣,並不了解其背景和深意。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對民族文化的逐步了解,付同喜漸漸意識到自己收藏的不只是“古董”,更飽含著珍貴的民族文化記憶。

  付同喜的老伴侯素英起初十分反對:“這些東西放灶坑裏燒都不起火,多是些破爛玩意。哎,老頭子不聽我的,使勁往裏砸錢。”

  但付同喜有股子拗勁,擴大空間、規劃展區、佈置展品……硬是把別人眼中的“破爛”發展成為民族用品收藏。女兒騰出一間房讓他用作展廳;村裏人時不時揣著稀缺農具前來“獻寶”;就連10歲的外孫也參與其中,時不時為姥爺揀些別具特色的小石頭回來。

  2015年12月,我省首家民辦民族(民俗)博物館——朝歌民族(民俗)博物館正式免費對公眾開放,其精心設置的民族用品展區,最大限度還原了居住在中原地區的十多個少數民族的生活狀態及生活場景,在豫北地區引起轟動。

  “很感動、很震撼。”“民俗博物館保存著我們的‘根’。”“希望優秀民族文化可以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博物館的留言簿上寫滿了遊客感言。截至目前,該館共接待各族群眾逾10萬人次,先後被命名為河南省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淇縣青少年民族民俗文化教育基地等。

  隨著藏品越來越多,付同喜的想法也在發生變化——以前純屬個人愛好,如今卻成了一份責任。他告訴記者:“這些藏品不僅記錄著歷史,更記錄著各族群眾在奮鬥中創造美好生活的新時代故事。第十一屆全國民族運動會在鄭州舉行,我願意當好文化傳承人,記錄並講述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光輝歷程,為此次盛會作出貢獻!”(記者 郭戈 通訊員 左易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