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澧龍舟賽
月灣湖公園張松濤王騰飛攝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由漯河市委宣傳部提供)
沙澧流碧,林茂花艷,藍天常駐,繁星閃閃……漫步在沙澧河畔,每每陶醉於大自然造化之神奇。無論是春天的花香四溢、姹紫嫣紅,抑或是秋季的紅葉燦爛、橋頭日出,總會有一幅幅唯美的畫卷徐徐展現在眼前。
漯河的生態之美既是大自然的得天獨厚,更源自漯河人的理念之美、守護之堅、創新之策。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中國食品名城漯河來講,良好的生態環境更具有非凡的意義。近年來,漯河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以實現生態環境品質全省領先為目標,持續實施環保攻堅,推行綠色生産生活方式,切實強化生態建設,全面提升環境建設水準。漯河,這座本就親近自然的水韻綠城,已當之無愧地成為全省最宜居宜業的城市之一。
理念之美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雖有上天賜予秀麗美景,但守護好這一方好水土並非易事。2016年1—3月份,漯河市PM10、PM2.5濃度不降反升,優良天數全省墊底;全市7條省控河流斷面只有2條達標,達標率全省倒數第一,涉水項目被省環保廳限批;因第一季度全市環保執法為“零”,被環保部點名通報,並被中央主流媒體曝光。一時間,漯河環保“工作被動、危機四伏、命懸一線”。
漯河是食品名城,正在建設生態宜居名城,無論是食品名城還是生態宜居名城,都需要好的生態、好的環境作基礎、作保障。如果生態破壞了、環境污染了,就違背了發展的目的。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
面對嚴峻的生態環境形勢,漯河市委、市政府把生態環境保護列為高品質發展的“一號工程”,于2016年4月在全省率先打響了污染防治攻堅戰,成立了由市委主要領導牽總挂帥的環境保護重點工作攻堅突破領導小組,強力推動污染防治措施落實。從2016年開始,漯河市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制度,建立“1+9+12”環保攻堅突破體系,大氣污染防治“8+2”制度體系和水污染防治攻堅戰“1+3+5”總體方案,明確了環保攻堅的任務書、路線圖和時間表,解決了治什麼、誰來治、如何治、靠什麼來治、治成什麼樣等關鍵性問題,凝聚了守護藍天碧水凈土的廣泛共識。
2016年9月30日,召陵區最後4家黏土磚瓦窯廠全部拆除。2017年,3054家涉嫌“散亂污”的企業被依法強制關停,引導企業走上新舊産能轉換、生態優先的綠色發展之路。
“原以為要吃‘大虧’,沒想到嘗到的卻是環保的甜頭。”如今在繁忙的生産現場,漯河市元田鞋楦有限公司負責人安群長常常喜上眉梢。
由於環保設施不達標,元田公司多年來經常與環保執法人員“打遊擊”,公司發展也屢受影響。全市颳起環保攻堅風暴之後,公司重新規劃建設,並先後投入40多萬元,完善系列環保設施,污水、廢氣、廢物全部得到合理處置。廠區環境改善後,很多客戶來企業考察都誇環境好,産品供不應求。“明年繼續擴大生産。”安群長興奮地説。
守護之堅
鐵腕治污鐵面執法鐵心求實效
從城市到農村,環境好不好,日益成為漯河人關心的第一話題。漯河市用一項項得力舉措、一個個整治行動,紮實踐行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按照標本兼治、協同推進的思路,圍繞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漯河市出臺大氣污染防治精細化管控方案,著力控塵、控煤、控車、控油、控排、控燒,先後組織開展了“五大圍城”戰役、“五線”環境整治、磚瓦窯行業專項執法檢查、水環境污染源排查整治、沙石料場整治、餐飲油煙治理、沙澧河養殖清理、“三散”專項治理等20余項專項行動,取得明顯效果。
今年3月份以來,漯河市又強力開展揚塵治理風雷行動,近70家在建項目工地因揚塵治理“六個百分之百”不到位被責成停工整改,從重處罰違法違規企業30多家,納入不良記錄企業8家,訓誡48人,行政拘留5人。
在“三散”污染專項治理中,漯河市對“三秋”農機作業揚塵、餐飲油煙、糧食收購點和糧食收儲企業揚塵、貨場(物流園區)揚塵、禁煙禁放等方面抬高標準、自我加壓,逐縣區、逐區域檢查核查、執法查處,取得顯著成效。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漯河市按照一河一策的思路,採取“補、分、疏、控、管、建、督”七步工作法,7條省控河流斷面水質逐步實現穩定達標。全市污水處理能力達到65.75萬噸/日,在全省名列前茅,飲用水源地保護成為全國樣本。
對環境污染,漯河市始終保持零容忍。僅2018年,全市生態環境系統環境行政處罰案件就立案342起,同比提升128%;移送行政拘留6起、刑事拘留1起,形成了環保攻堅的高壓態勢。
攻堅措施深入推進,帶來環境品質的持續改善。實施環保攻堅以來,PM10累計下降33微克/立方米,下降25%;PM2.5累計下降21微克/立方米,下降26.3%;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累計增加79天,增長52.7%。7條國省控河流斷面穩定達到省定目標要求,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取水水質達標率100%,土壤環境品質整體保持穩定。森林漯河建設成效顯著,城市綠化覆蓋率、綠地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分別達到41.13%、36.35%和15.21平方米。
創新之策
探索綠水金山雙贏的“漯河樣本”
千百年來,漯河因水而興、因水而榮。優美的生態環境對這個中國食品名城來説,就是名副其實的金山銀山。漯河市委、市政府也在不斷探索環保與發展雙贏的“漯河樣本”。
著力減排:嚴格實施“批項目、核總量”,嚴控新增污染物總量,大力削減老污染物存量。通過關停重污染企業、實施清潔能源替代、調整生産結構、優化生産工藝、完善治污設施、推進超低排放改造等一系列措施,各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逐年降低。2018年,漯河市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34990噸、氨氮排放量2792噸、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34300噸、二氧化硫排放量16733噸、氮氧化物排放量16349噸,與2015年相比,分別減排14.45%、24.52%、17.3%、18.28%、20.53%。五項指標均超額完成省定總量減排目標任務。
強力提改:對現有18個污水處理廠實行提標改造,實施涉污企業環保信用管理制度,督促企業實現超低排放;分區域實施雨污分流改造及截流設施建設,管道鋪設總長度約137公里,完成了195個背街小巷的雨污分流改造。全市90個村莊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任務全部完成。
調整結構:2017年以來,漯河市持續開展運輸結構、供暖方式、産業佈局等調整工作,累計檢測重型貨車4萬多輛,對3000多輛尾氣排放不合格的車輛進行了處罰;完成9家超低排放企業改造,9家省定特別排放限值企業改造、205家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342家企業無組織排放治理任務全部完成;城市供暖普及率達60%以上,雙替代任務完成6.2萬戶。
強化監督:漯河市在全省首創環保集中督導觀摩制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隊,定期對各縣區、各有關部門環保攻堅情況進行督導觀摩講評,排序末位的縣區和部門在大會上公開檢討,市委、市政府約談其主要負責人,並對排名末位的縣區扣款100萬元,獎勵給獲得第一名的縣區。市委在全省率先開展環保攻堅領域專項巡察,用政治巡察手段推進環保攻堅工作,共交辦問題495個,在全市上下引起強烈震動。
沿河造景:圍繞“水”“綠”兩大主題,用遍佈全城的綠來美化水,以穿城而過的水來提升綠。以沙澧河生態景觀帶建設為中心,精心實施沿河布綠、圍橋造景、設景建園、開闢綠洲等綠化美化工程,林園結合,提升品位。穿越城郊的潁河、唐河、蜈蚣渠、黑河、汾河等17條主要河渠與沙澧河遙相呼應,構成滋潤漯河大地的特色水系,並和河流兩側建設的不低於20米寬、540公里長的防護林帶一道,形成了林水結合的城市生態系統。
美麗的風景不只藏于山水,更應在人們身邊隨處可見。憑藉親水融綠、環境秀美的獨特城市風貌,漯河市先後獲得“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最佳生態旅遊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等榮譽。
走進綠色,親近自然,呼吸潔凈的空氣,欣賞白雲在藍天上飄蕩,感受林木花草的清香,這就是生態水城漯河的魅力所在,也是沙澧兒女孜孜追求的生態大美。(記者 郭海方 通訊員 王希娟 吳彥民)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