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瀘州:古藺縣精準修復生態 赤水河畔綠植成蔭
2021-03-26 20:12:0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唐浩博責編:胡曉萌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為加強對赤水河的保護,近年來,瀘州市古藺縣積極開展歷史遺留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和長江干支流沿岸10公里範圍內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

  2019年以來,古藺復墾規模達114.0593公頃,復墾耕地56.166公頃,林地、農村道路等57.8933公頃,累計完成長江干支流沿岸10公里範圍內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點48個,修復面積35.71公頃。

  因地施策 精準修復

  位於瀘州市古藺縣馬嘶鄉的廢棄石灰石礦場,離赤水河僅有9.15公里,由於碎石和礦渣太多,地表裸露,大片土地未得到有效利用,當地群眾對此頗有怨言。

  2020年,古藺縣組織相關專家實地踏勘,制定修復方案。古藺縣採用“建築拆除+土地平整+覆土復墾”的方式,對該廢棄礦場進行生態修復,在礦場內共計穴植刺槐125株,穴植常春油麻藤405株,在該區域覆耕植土,覆土後進行培肥,確保土壤具有較好的肥力。

  同時,古藺縣聘請四川省一一三地質工程有限公司負責設計,通過集中會商、查閱資料等方式,逐一分類處置,制定“一礦一策”修復檔案臺賬,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原則,編制完成《古藺縣長江幹流及主要支流10km範圍內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實施方案》。

  2020年3月1日,瀘州市對古藺縣的48個廢棄露天礦山治理情況進行認真細緻嚴格的審查,通過連續兩天的全覆蓋踏勘和審查,項目通過最終驗收。

  瀘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總工程師詹勇認為,古藺縣長江干支流10公里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項目採用自然和工程修復措施相結合、人工造林和播種草造林共同實施的方式,達到迅速復綠,全面復綠的效果,加速了生態系統的恢復,緩解了當前水土流失的困境,維繫了區域的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為廢棄礦區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植被成蔭 環境徹底改善

  古藺縣東興鎮姚家村廢棄石灰石礦場,離赤水河僅有6.9公里,礦場內高低不平、土塊淩亂,上面時常有滾石掉落,地表上裸露著大量的碎石和礦渣,不僅對周圍群眾的生命安全有著極大的威脅,對赤水河也存在一定污染。

  從2020年11月開始,古藺縣雙管齊下,一邊通過清除危石、削坡整形、栽種植物等方式,對礦場進行治理,一邊採取土地平整、客土回填、植被重構等措施,對土地進行復墾。

  如今,礦場內不僅栽種了油麻藤816株、麻竹80株、刺槐512株,有效緩解了土壤流失問題,消除了滾石、崩塌等安全隱患,還平整地面恢復林地2.3畝,復墾耕地15.83畝,復墾林地19.02畝,實現了對土地資源的再次利用。

  古藺縣委書記李萬忠表示,古藺縣將持續抓好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和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作,苦幹實幹,久久為功,用實際行動保護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助力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範帶、創新驅動帶、協調發展帶。(文 柯雲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