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綠色智慧水運 瀘州港開啟低碳生態發展新模式
2021-04-19 15:45:2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鄧超責編:胡曉萌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宋書琦):交通運輸不僅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官,也是國家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重點領域。瀘州港作為四川省第一大港和集裝箱碼頭,堅持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品質發展新路子,不僅投運了四川省首個港口岸電項目,更堅持與每一滴污水較勁,努力實現油污“零排放”。

  船舶靠港接岸電 引領低碳新風尚

  “以前的碼頭可以説是黑煙滾滾,現在既看不到黑煙,也沒有柴油發電機的噪音了。”四川瀘州港務有限責任公司經營副總經理曹廷華表示,以往,船舶停靠港口時,為了滿足部分裝卸作業及船上生産生活用電需求,船上的輔助燃油發電機必須24小時不間斷工作,用柴油機發電,振動大、氣味大、噪音大。瀘州港船舶岸電項目投資建成之後,船舶靠港後接入碼頭岸電,每年可以節約燃油600噸,可減排一氧化碳排放量約1944T,二氧化硫49.6T,氮氧化物56T,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據悉,自2018年瀘州港船舶岸電項目投入運營後,共在6個集裝箱多用途泊位建立了6台(套)40KW船舶岸電設備,每台設備配有兩個充電樁,可供12條船舶同時使用岸電,每年平均使用10萬度電左右。

  “我們可以算一筆賬,一艘船靠港24小時,平均需要200公斤柴油發電,也就是1400元左右,但是如果接碼頭岸電的話,每艘船(靠港24小時)只需要花300元左右,大大降低了燃油成本。”曹廷華説,為鼓勵船方使用岸電,瀘州港船舶岸電項目投資236.47萬元,開發使用了智慧管理系統,即船舶靠港連接插頭後,船主刷卡或微信掃碼後即可充電,船舶岸電設備還可實時遠程查詢、監控岸電使用情況及費用結算等。

  堅持與每一滴污水較勁 基本實現油污“零排放”

  瀘州港每年接收近30余萬立方米污水,污水被收集後,將被立即送入港區的化糞池,發酵、沉澱後輸往附近的污水處理廠。

  除了在防輸入方面下功夫,瀘州港還十分重視防擴散,堅持港內雨水全部集中處理,不讓油污流入長江。

  碼頭等港區本身也是污染源。雨水落入港口後,很容易與港區機械設備上的油污等污染物混合。為避免油污流入岷江,瀘州港建立了雨水蒐集處理系統,這套系統也是瀘州港“防擴散”的主要手段。

  在瀘州港區,碼頭、貨倉隨處可見一個個直徑十釐米左右的圓形漏孔。這些漏孔的下方是密集的地下管網,可將雨水蒐集起來集中處理,雨水被收納進入“儲水分流池”的箱體後,經過沉沙、隔油、絮凝沉澱等幾道工序處理,檢測合格才能被允許排入長江,檢測不合格的,則通過市政管網排入污水處理廠。

  岸電系統與雨水蒐集處理系統對建設“綠色港口”、發展“綠色航運”具有重大推動作用,是瀘州港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加快推進港口轉型升級,踐行長江大保護的強力舉措。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