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精神代代相傳 祖孫三代守護紅軍烈士陵園
2021-06-28 14:12:1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鄧超責編:胡曉萌

“敬仰烈士 關愛烈屬”海外華文媒體集中採訪活動在巴中啟動_fororder_王建剛為烈士墓清理雜草-攝影-雷艷

王建剛清理雜草 攝影 雷艷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6月24日上午,陽光透過薄雲灑向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在陵園所處的半壁山間裏,矗立著萬餘方墓碑,碑身潔白,紅星鮮艷,墓碑上沒有名字。在紅軍烈士陵園,遠遠就看到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他雖然腿腳不便,卻仍要爬上高高的臺階,掃墓、除草、擦拭墓碑。這位老人名叫王建剛,今年69歲,是巴中市通江縣沙溪鎮王坪村村民。他們一家三代常年義務守護著這裡的先烈們。

  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位於巴中市通江縣沙溪鎮。據川陜蘇區紀念館講解員賈艷介紹,陵園緬懷區是這裡的核心區域,包括鐵血丹心廣場、韆鞦大道、守陵石、牌坊、英勇烈士紀念碑、烈士集墓和無名烈士紀念園、英烈墻。陵園共安葬2.5萬餘名紅軍將士,是全國唯一由紅軍為犧牲戰友修建的烈士陵園,是全國最大、安葬烈士最多的紅軍烈士陵園,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敬仰烈士 關愛烈屬”海外華文媒體集中採訪活動在巴中啟動_fororder_王建剛為瞻仰烈士的黨員講紅軍故事-攝影-雷艷

王建剛為瞻仰烈士的黨員講紅軍故事 攝影 雷艷

  據王建剛講,他的父親王成現當年也是一名紅軍。1932年末,紅四方面軍來到通江縣,當時王成現只是一個八九歲的孩童,但內心十分崇拜紅軍,一心想加入紅軍。在多次申請下,王成現參加了兒童團,經常給紅軍站崗、放哨、送信,給傷員熬藥。1935年4月的一天,王成現奉組織指派前往距王坪70公里外的毛浴送信。等趕回來時,部隊已經離開王坪好幾天。沒能跟著紅軍一起走的王成現便留守在王坪,成為最早的守陵人,一直守護著陵園。

  1980年,王成現去世後,快30歲的王建剛便繼承父親的遺志,承擔起守護烈士陵園的重任。他每天清晨先到陵園打掃後,再去地裏做農活,一天都不落下。

  1982年12月的一天,一場弔唁令王建剛記憶深刻。那天,幾十名紅軍老兵來到烈士陵園,列隊站在烈士墓碑前,齊聲大喊“兄弟姐妹們,我們來看你們了!”老兵們不斷地呼喚戰友們的名字,反復擦拭著墓碑,那撕心裂肺的哭聲,就像針一樣扎進了王建剛的心裏。老兵們眼中流露的深情,讓王建剛突然明白了父親守護烈士陵園的初心。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加之42歲時意外落下殘疾,王建剛便將守護烈士陵園的重任交給小兒子王君培。一代又一代,王成現、王建剛、王君培一家三代人守護的不僅僅是一座紅軍烈士陵園,更是進行著一場紅色文化的精神接力,守護著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美德。

王建剛為瞻仰烈士的黨員講紅軍故事 攝影 雷艷

  王成現、王建剛、王君培一家人用他們的忠誠默默地守護著陵園。“從我爺爺王成現開始,我們家就守護著這片陵園。”王君培説道,“我們永遠不會忘記紅軍的恩情,我們要一代一代把紅軍精神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如今,在王建剛一家的影響下,每逢清明節等重要節日,居住在王坪村以及周邊的群眾都會來陵園祭奠革命先烈,給孩子們講述當年在這片土地上發生的撼動人心的紅色故事。(文 徐琴 雷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