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 正文

雁北耍孩兒 玩出的文化

發佈時間:2017-09-22 23:12:59 | 來源:國際在線 | 編輯:郭婧 | 責編:石麗敏

  國際在線山西頻道報道(薛陽 實習生 李超紅):在享有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稱的中國古都大同,勤勞純樸的人們在辛勤勞作之餘自娛自樂,創作出這一古老的地方劇種——“耍孩兒”。

  9月22日,“喜迎十九大 文脈頌中華——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網絡媒體采風團觀看了非物質文化遺産劇種--雁北耍孩兒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8888888888_看圖王_副本

“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網絡媒體采風團觀看“耍孩兒”劇目  攝影 薛陽

  “耍孩兒”,俗稱“咳咳腔”,是流行于大同、懷仁、山陰縣以及山西與內蒙古交界部分地區的劇種,是祖國戲曲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耍孩兒”其曲調古樸、蒼勁,充滿鄉土氣息,在笛、笙、管、弦的配合下,優美動聽,其演出形式屬舞臺表演,在唱、念、做、打綜合藝術中以舞見長。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9300000917004132298770602423_950

雁北耍孩兒”優秀代表劇目《豬八戒背媳婦兒》    攝影  薛陽

  該劇種取材內容大多都是來自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反映的都是普通人的喜怒哀樂。在表演方面,“耍孩兒”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它大量吸收民間舞蹈動作,如挖步功、馬鞭子功、扇子功等,所以處處洋溢著濃濃的鄉土氣息和詼諧的塞北文明,被稱為戲曲史上的“活化石”。

 “耍孩兒”是由金、元時代盛行的《般涉調·耍孩兒》曲調受塞北地區雄渾詼諧的戲曲音樂和民歌的影響發展起來的。到過大同聽過“耍孩兒”的人都忘不了它那美妙絕倫的唱腔和讓人擊節嘆賞的表演特色,這也正是這一劇種能流傳700多年的獨特魅力吧。

 “耍孩兒”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它裹挾了塞北西風的雄渾,記錄著歷史圖騰的深刻印跡,它是大同地區的文化傳統與民俗風情的體現,也是大同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中的一張文化牌,2006年雁北耍孩兒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友情連結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華網山西頻道|人民網山西頻道|央廣網山西頻道|中國新聞網山西頻道|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山西日報|太原日報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晚報|太原晚報|黃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