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三晉要聞 正文

山西晉中:金融扶貧應在何處發力

發佈時間:2019-12-17 16:46:33 | 來源:山西日報 | 編輯:石麗敏 | 責編:李勝蘭

  原標題:金融扶貧應在何處發力——對晉中陽泉金融扶貧工作的調查與思考

  擔負“三農”重任的農業銀行如何實現金融精準扶貧?鞏固扶貧成果?帶著這個課題,筆者利用在農業銀行工作所擁有的專業知識和扶貧工作實踐中的體會,走訪調查了晉中市、陽泉市的一些貧困村和貧困戶,並以專業的視角進行分析探討。

  摒棄資源依賴堅定發展信心

  調查中,筆者看到,有些貧困是與生俱來的,惡劣的自然環境消弭了人們的生活熱情和擴大生産的能力,而給物送錢的“輸血式”扶貧投入,又只能是杯水車薪,水過地皮濕。

  筆者一行以和順縣為樣本進行調查。和順縣位於我省東南部,全縣14萬人口,全年財政收入4.7億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僅有3200元,曾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下轄10個鄉鎮,全縣工業幾乎為零,“科技興縣”談何容易。部分鄉鎮僅有的礦産資源也因為技能不達標被轉包出去,農民所得的一點點承包費也因礦産開採影響了居住的房屋,不得不轉移安置,購買新居,花費後所剩無幾,多數農民還得靠微薄的土地收入維持生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根深蒂固的靠天吃飯模式,農民生産各自為陣,生産的糧食自食自銷,糧食生産形不成規模産業;對土地投入有限,産量上不去,品質跟不上,成品銷不出。加之農村學校少,教學品質差,為了下一代,年輕人不得不放棄帶不來多少收入的一點點土地,攜妻帶子到環境相對比較好的城鎮,一邊打工,一邊供孩子上學。農村僅剩下老弱婦殘在家靠天種地,週而复始生活在貧困線下,政府投入的資金,只能改變農村生活環境,一旦遭遇天災人禍,農民又會陷入貧困的泥潭裏。

  金融服務不能一廂情願

  貧窮限制了人們的想像,也同樣限制了我們對於貧窮的客觀認知,有些扶貧動作一廂情願,隔靴搔癢。

  目前,農村金融資金投放少是不爭的事實,有些金融機構也想在農村開闢一片天地,可到頭來得不償失。就拿晉中、陽泉兩地的農業銀行來説,近年來對農村的投入是空前絕後的:惠農卡普及千家萬戶,轉賬電話村村通、自助設備服務機具遍佈各鄉鎮。而效果呢,惠農卡只是用來交交電費,領領政府補貼;轉賬電話只用來打電話,真正的惠農功能得不到應用。惠農卡的最重要功能“申請惠農貸款”卻知者甚少。出現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配套措施和辦法不到位,農村産業化種植、養殖形不成規模,種什麼養什麼看市場表像,今天玉米價高,農民一窩蜂種植玉米,結果第二年玉米産量增加,價格下降;有人看到養殖收入可觀,而手裏自由資金不足,貸款條件又不具備,只能坐等觀望,錯失良機。

  陽泉郊區農行的做法值得借鑒。在陽泉郊區扶貧辦公室,主任胡建忠對陽泉郊區農行的扶貧工作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在10多個金融機構中,陽泉郊區農行在全市首家建立了金融扶貧小額信貸協會,定期召開協調會,互通有無,程式靈活方便。筆者在走訪中得知,陽泉郊區農行扶貧貸款“實施主體”陽泉市樂村淘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及主體下建檔立卡貧困戶高寶貴、高玉清等一大批貧困戶,都享受到了農行給予的扶貧貸款支持。

  金融杠桿撬動致富信心

  筆者認為:破解這一瓶頸,開發適合貧困地區“三農”發展的服務模式,提高貧困戶申貸獲得率和信貸投放的精準度是當務之急。

  一、産業化、多元化、規模化和科技化是貧困地區增收節支的新道路。

  政府扶貧力度空前加大,建設新農村,引導農村産業化、多元化、規模化和科技化已經起航,要在圍繞當地優勢産業、特色經濟和創新産品上下功夫。比如和順縣陽光佔鄉寒湖村的“郭氏月餅”,色澤味香,享譽“三晉”大地,是和順的一個品牌,郭氏家族每年戶均收入達到十余萬元,可就是形不成一個産業鏈。生産者各自為陣,自産自銷,靠的是傳統節日“中秋節”暢銷,平時只是過路客購買,可想而知,一年銷售的數量有限,加之近年來産品魚龍混雜,只要是月餅就打“寒湖月餅”的牌子,長期這樣下去,僅有的一點特色産業也將被毀於一旦。如果引導郭氏家族把該産品註冊商標,集中規模生産和管理,引進科技管理人才,依託郭氏家族專業人員配料把關,投入科技手段,改變土焦爐烘焙手法,産品數量和品質就能有大幅提高,僅此一項産業也能帶動附近鄉村的經濟發展。

  二、改變思路,創新管理模式是解決農村融資難的有效途徑。

  農村融資難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探索一套推動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和農村住房使用權的抵押,實現由“權”變“錢”作為解決農村農民融資的途徑,只要農民有需求,把維持農民生存僅有的土地、房屋作為抵押,融入金融資金,一方面讓農民知道金融資金是有借有還且有利息的資金,可以給其一定壓力,由壓力變為動力;另一方面可以降低銀行信貸風險。作為農行要總結扶貧信貸工作經驗教訓,切實增強扶貧小額信貸工作能力,注重對接扶貧特色産業規劃和相關政策,創新扶貧小額信貸模式,有效滿足貧困戶信貸需求。

  三、政府搭臺,推行扶貧示範基地,銀行唱戲,促進銀農有效對接。

  農行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對金融機構服務脫貧攻堅提出的“延伸服務網絡、創新金融産品、增加貧困地區信貸投放和加強資源傾斜”等要求,立足實際,強化責任擔當,全力以赴做好脫貧攻堅金融服務。對貧困人口數量分佈、致貧原因、幫扶措施等脫貧攻堅情況深入了解,爭取在産業、項目上選擇精準,優先支持具有帶貧能力的客戶,通過“一對一”服務引導,有針對性地創造條件,成型一個,推廣一個,普及一片,帶動一區。

  四、政府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為農村發展創造良好的融資環境。

  政府聯合社會各界積極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為金融扶貧奠定基礎。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金融需求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同時制定和出臺農業補貼政策,扶持優惠政策,補貼資金要及時發放到位,引入農村農業保險機制,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做到應保盡保,確保農村特色産業保險全覆蓋,避免借款人因遭受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後引發危機,弱化農民的生産風險、信貸風險。

  改革需要創新,創新才會産生勃勃生機的動力,新形勢下的新農村,農民正以矯健的步伐奔走于小康的道路上,加上政府扶貧政策的深入推進和有識之士的出謀劃策,脫貧致富奔小康只是時間問題。(蔡永慶 郭彥峰)

友情連結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華網山西頻道|人民網山西頻道|央廣網山西頻道|中國新聞網山西頻道|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山西日報|太原日報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晚報|太原晚報|黃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