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市和順縣:小牽繡帶來大希望
國際在線山西頻道報道:2018年12月,一款原醋禮盒首次在天貓淘鄉甜旗艦店預售,一天就賣出3萬多份。如今,預售訂單還在源源不斷地增加,這款禮盒的收藏性不僅源於這份純正山西醋的醇香,更在於禮盒套裝中包含的一個“豹喜”繡品、一份華北豹保護地地圖和一個手環。
這是晉中和順的支柱型農産品“和順原醋”、非物質文化遺産“牽繡”與阿裡巴巴的“牽手”,實現了非遺、特産、生態保護在傳統工藝與互聯網領域的一次結合,通過科技平臺的優勢,連接公眾和社會各界資源,提升整體地方形象品牌,在擦亮“生態和順”名片的同時,帶動了更多的繡娘拓寬增收渠道。
位於牛郎織女傳説發源地的晉中市和順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在這裡,牽繡已有1700多年曆史。區別於四大名繡,牽繡是硬質繡,因一針一線都要用上牽牛的力氣而得名。
55歲的范素萍是牽繡的非遺傳承人,她從藝四十多年,2006年創立卉峰手工繡藝中心,並把外婆和母親傳授的繡藝,傳給了三個女兒。“深在閨中人未識”,怎麼樣把牽繡賣到山外去,怎麼樣能賣到更多的價錢,是范素萍一直苦苦思考的問題。
同樣“深在閨中人未識”的,還有醇香的和順原醋,太行山一級水源保護地出品,由於缺乏品牌影響力,一直賣不上好價錢。
與原醋搭售的繡品“豹喜”,其創作靈感來源於和順縣生態功能自然保護區12歲左右的公豹M2。過去五十多年間,原本遍佈北中國的華北豹已消失了90%。因為同樣強烈的傳承需求,讓牽繡、原醋、華北豹“聚”到了一起。當傳統工藝、生態保護與互聯網結合,産生了“化學反應”——“豹喜”,這是古老牽繡“觸電”後的第一件新産物,繡品上華北豹的豹頭象徵靈氣,喜鵲象徵吉祥。“豹喜”和“報喜”諧音,象徵福氣。
和順縣平松鄉孫家嶺村民王鮮蘭,帶著8歲的小兒子和66歲的老母親在銀河家園租住,丈夫在老家種著幾畝薄田照看年邁的雙親,家裏的收入來源十分有限,在聽説卉峰手工繡藝中心招人後,就立馬報了名,接受了10天的崗前培訓後,每天可以繡5個“豹喜”,2018年年底收入了1萬元,支撐了上大學的女兒花費。“在范老師的親手指導下,我的繡工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在做‘豹喜’的同時,還繡鞋墊,現在鄰居們看見我繡得越來越好,常來和我‘取經’,我也很願意把范老師交給我的分享給大家,牽繡不僅讓我增加了收入,也有了更廣闊的眼界,更多的朋友。”王鮮蘭説。
范素萍介紹:“‘豹喜’在線上的訂單銷售,讓越來越多像王鮮蘭這樣的農村婦女加入了進來,帶動了120戶貧困戶,其中30%的是零基礎上崗,希望通過批量培訓的方式為傳統技藝提供更多的人才。”
范素萍每年都會深入農村免費對婦女們進行牽繡培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牽繡為農村婦女帶來更多收入的同時,幫助貧困戶提升能力、激發意願,改善精神面貌,重樹了生活希望。
“‘豹喜’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項目,對於打造良性産業鏈,幫助貧困人口增收,進一步提升和順品牌的認知度有很大的作用。”范素萍説,“‘豹喜’的發展讓繡娘們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讓牽繡非遺更好地發揚下去,我會盡我最大的努力,創造出更具特色的針法和技法,讓我們的牽繡走出和順,走出國門,為我們贏得更多的機遇。”(文 王建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