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依法履行調整程式 用足用好債券資金
原標題:依法履行調整程式 用足用好債券資金——關於2020年省本級預算調整方案的解讀
7月份,山西省對省本級預算方案進行了調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支出各增加139億元,政府性基金收入和支出各增加393億元。為什麼要進行政府預算調整?調整後增加的資金都用到哪去?下一步政府債務工作又有哪些新亮點?近日,記者就此採訪了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
舉借債務數額增加需要進行預算調整
政府預算調整是相對於政府年初預算而言的,按照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增加舉借債務數額的需要進行預算調整。在每年年初編制完年度政府預算後,年度中因新增債務收入、債務轉貸等因素導致政府預算收支規模擴大,因此需要在年初預算的基礎上對政府預算收支規模進行相應調整。
省財政廳政府債務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第三十五條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依照國務院下達的限額舉借的債務,列入本級預算調整方案,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按照預演算法法定程式,今年年初我們根據財政部提前下達2020年新增債務限額,將一般債務收入173億元與專項債務收入160億元列入年初預算,經省委省政府同意後,提交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年中財政部又陸續下達了部分批次新增債務限額,省財政廳據此于7月份提請省政府將年初預算後新增的139億元一般債務收入和393億元專項債務收入納入預算調整方案,調整後的方案已經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審查批准。
經調整,省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支出都由年初的2822.88億元增加到2961.88億元,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和支出都由年初的243.42億元增加到636.42億元。至此,全省2020年新增債務限額基本下達完畢。
下一步,若今年財政部後續仍有新增政府債務限額下達,省財政廳將按上述法定程式進行預算調整編制,確保政府所有收支都依法納入政府預算管理中,強化預算管理的法治約束。
主要投向基礎設施建設和抗疫支出
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點。按照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和財政部有關政策要求,今年政府債券資金重點投向公共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抗疫相關支出,主要支持“兩新一重”、生態環保、民生改善、轉型綜改等領域,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助推我省經濟高品質可持續發展。
按照調整方案,本次預算調整資金主要用途分為增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和增加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兩個部分。
在增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39億元中,包括省本級支出增加16.87億元,轉移性支出增加122.13億元。前者包括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安排5億元、高等教育11.66億元等;後者包括轉貸各市一般債券58.97億元、轉貸各市外國政府借款2.51億元、轉貸各市國際金融組織借款2.27億元、汾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23.6億元、礦山生態修復2億元等。
在增加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393億元中,包括省本級支出增加80.77億元,轉移性支出增加312.23億元。前者具體為安排高速公路30億元、鐵路31.13億元、大水網三大骨幹工程7億元、“氣化山西”4.04億元、公立醫院2.3億元、公共衛生應急體系2億元、文化旅遊1.8億元、冷鏈物流1億元、産業園區1億元、職業教育0.5億元;後者為六條國省幹道改造22.37億元、世界文化遺産保護1億元、山西農谷7億元,轉貸各市專項債券281.86億元。
用足用好債券資金
方案調整後,政府債務管理工作又會作出哪些新的安排?
省財政廳政府債務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全省財政系統將繼續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有關決策部署及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堅持問題導向,持續深化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改革,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以財稅體制改革為突破口,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政府債券需求調控有效結合,實現全省經濟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一是做好今年政府債券發行使用收尾工作。目前財政部已下達我省新增政府債務限額865億元,我省已發行673.54億元,發行進度達78%。為用好債券資金,我省已建立了支出進度通報考核機制,通過獎優懲劣、督促指導、調整使用等方式,加快資金支出進度,儘早形成實物工作量,確保項目及時落地見效。
二是積極謀劃明年新增債券項目申報工作。近期,省財政廳將開展下一年度債券項目申報工作,按照資金跟著項目走的原則,指導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做好項目儲備和申報工作,提前編制專項債券項目平衡方案,為我省爭取更多債券資金打下堅實基礎。
三是建立長效機制規範債券項目全流程管理。近期我省將出臺政府專項債券管理暫行辦法,對專項債券項目儲備、申報、安排、發行、使用、還本付息、配套融資以及資産和績效管理等各環節進行明確規定,指導各市縣和行業主管部門做好項目謀劃工作,強化項目管理,形成項目“儲備一批、發行一批、建設一批、接續一批”的良性工作機制,實現專項債券“借、用、管、還”全生命週期管理。
四是處理好政府債務防風險和促發展關係。防風險和促發展是政府債務管理工作的主線。當前,政府債務管理面臨的主要風險有管理風險、違約風險和系統風險,這些風險依次遞進、相互關聯。為此,省財政廳建立了嚴格的內控制度,規避管理風險;強化了預算的法律約束,避免違約風險;構建了閉環的管理體系,防範系統風險。只有將各類風險發現並消滅于萌芽狀態,才能為促進經濟健康穩定高品質發展提供安全環境。
此外,省財政廳還將按月監控政府債務數據變動情況,及時掌握債務風險點,確保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對高風險地區進行風險測算,直接將風險等級通報地方黨委政府,並通過加大再融資力度等方式降低相關地區償債壓力。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全省政府債務率56.9%,在全國處於較低水準,債務風險總體可控。(記者任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