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三晉要聞 正文

文旅融合 風正帆懸——寫在山西省第六次旅發大會召開之際

發佈時間:2020-09-08 09:25:52 | 來源:山西日報 | 責編:石麗敏

  美麗山西,魅力無限。

  從高處俯瞰,這是一塊寶地:黃河在黃土高原上劈開一條峽谷,將沿線的自然風光、歷史遺跡、民俗風情珠聯成串,鋪展開一幅美輪美奐的黃河畫卷……

  走進探訪,這是一片紅色故土:紅軍東征、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上黨戰役等對現代中國史産生重大影響的著名戰役在這裡發生……

  再細細品味,這又是一方文化沃土:西侯度文化和丁村遺址是人類的發祥地之一;雲岡石窟、恒山懸空寺是華夏文明進程中的瑰寶;左權民歌、孝義皮影戲等民間藝術舉世聞名……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文旅業有短暫停滯。恢復跨省團隊遊首月,行業加速“回血”,遊客數量較上一個月環比增幅為23.2%,旅遊綜合收入較上一個月環比增長11.09%。

  近年來,我省堅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推動文旅融合,著力打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板塊,努力把文化旅遊業培育成戰略性支柱産業。

  我省第六次旅發大會即將召開,文化旅遊業也迎來了發展風口。高品質發展,山西在加速。

  鍛造三大板塊 撐起山西旅遊新格局

  初秋,天氣晴好。一大早,66歲的騎行愛好者張子楓和騎友從太原迎澤橋西出發,騎行88公里,到達青龍古鎮。“彩虹路延綿起伏,群山逶迤,花香環繞,美哉!”張子楓在朋友圈曬出這次騎行。

  去年夏天,沿著西山山麓,一條色彩斑斕的路——西山旅遊公路驚艷亮相。前不久,太原東山旅遊公路正式通車,與西山旅遊公路“握手”,連接了沿途9個景區、10處文保單位、4處國家級傳統村落,輻射百餘處景點。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是發展旅遊産業的基礎。3年來,全省在規劃佈局、項目建設、景區打造、重大活動和品牌塑造等方面著力鍛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板塊,取得突破性開局。

  《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板塊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出臺;全省901處文化旅遊資源被識別,開工建設文旅重點項目200余個,完成投資399億元,培育出100個山西省鄉村旅遊示範村、300個旅遊扶貧示範村;策劃包裝《三大板塊旅遊項目招商冊》,雲竹湖、神龍灣等龍頭景區通過引入戰略合作夥伴全面提檔升級,雁門關、洪洞大槐樹成為新一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新增國家4A級景區8個……

  系列組合拳,拳拳到位,“黃河之魂在山西、長城博覽在山西、大美太行在山西”的印象越來越深入人心。

  9月3日,在雲丘山坂爾上村康家坪民宿建設工地,工人們正在進行綠化工程。再過不久,大河文明將進入“臨汾時間”,來自全球知名河流流域的外國官員、專家等將齊聚臨汾,參加第二屆大河文明旅遊論壇。

  “這是對景區管理、接待、服務等能力的一次大考,更是對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的一次檢驗。”雲丘山景區董事長張連水説。

  不只雲丘山,近年來,我省景點景區圍繞三大板塊建設,在“六字要訣”上下功夫,大規模提升改造智慧停車場、旅遊廁所、智慧景區、文化軟實力等,整治內外環境,讓景區面貌煥然一新。

  今年是我省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板塊的品牌建設年,我省印發了《關於黃河長城太行三大品牌建設年行動方案的通知》,提出實施9大行動,70項重點舉措,重點推動全省文化旅遊業融合化、品牌化發展。

  豐富旅遊供給方面,推動八泉峽、雲丘山和晉祠創建5A級景區,重點培育發展鄉村旅遊、紅色旅遊等新型旅遊業態,新打造100個鄉村旅遊示範村和一批“三個人家”。

  加大項目建設力度方面,分類建立三大板塊文旅項目建設臺賬,重點打造忻州中華長城博物館、臨汾黃河文化公園等重大項目。初步確定全省新建、續建文旅項目180余個,今年計劃完成投資200億元以上。

  深化文旅融合 釋放轉型發展新動能

  “優秀傳統文化要更好傳承,必須創作出適應時代的文創作品,我們正與故宮文創合作,用現代科技對故宮保存的硯臺進行3D掃描,1:1複製。”9月4日,“山西三寶”首次走出省域,亮相2020年中國國際服貿會。在現場,絳州澄泥硯省級大師藺濤表示,今天的山西,一磚一瓦,一梁一柱,一村一城,都有5000年曆史的背影,整個山西,就是一座大地上的中華文明博物館。

  “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旅遊的靈魂”,詩和遠方密不可分,相輔相成。

  近年來,我省文旅融合發展呈現良好態勢。

  演藝和非遺進景區方面,建立旅遊景區非遺項目傳習基地12個,布藝、漆器、陶瓷等非遺項目以各種形式進景區,提升了景區文化內涵。《太行山》《又見平遙》《又見五台山》《再回相府》《千年鐵魂》《如夢晉陽》等陸續推出,全省30余家景區景點有演藝表演。

  文化創意産品開發方面,出臺《推動山西省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産品開發實施意見》,命名了2個國家級試點、14個省級試點單位,舉辦了兩屆文化創意設計大賽。

  入夜,燈光點亮,手勢舞“聽我説謝謝你”上演,每一個鞠躬,每一個致敬,都令人淚目……時隔220天后,晉陽湖大型水上實景演藝《如夢晉陽》于5月29日開始今年首演,來自抗擊疫情一線的300多位代表觀看。這不僅是太原市建設文旅融合示範區的重要舉措,也滿足了城市居民休閒娛樂和外來遊客多元化消費需求。

  “若問午亭歸老去,析城山下是陽城。”幾個月前,全國百家網絡媒體走進皇城相府,觀看大型實景夜遊體驗項目《再回相府》。這部國內首個明清院落實景融入劇,把陳廷敬家風、個人經歷及身後餘音,依託景區全景再現,以文旅融合的形式,讓遊客在“情景式體驗、浸入式品鑒、移動式觀賞”中傳承文化。

  今年,我省確定幫扶16個全省文化領域標杆重點項目、10個掛牌推進重大文旅項目。發佈了22條鄉村旅遊線路,設計了11條美麗鄉村旅遊精品自駕線路,號召自駕遊愛好者積極參與,遊美麗鄉村,住“三個人家”,感受文旅融合。

  接下來,省文旅廳將積極推進“文化+、旅遊+”相關産業融合發展項目策劃包裝,從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産品升級、業態創新等方面系統謀劃,推動建設一批引領性強的、標誌性的重大文化旅遊項目。

  堅定文化自信 遊山西就是讀歷史

  如果説“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遊板塊從空間上塑造了山西旅遊的格局,那麼,以5000年曆史軸線貫穿的地上文明,則從時間上塑造了山西文旅的脈絡。

  推開山西的南大門,一座古樸靜謐別致的小城躍入眼前。“這裡的古堡氣勢恢宏、歷史底蘊厚重,是研究中國北方防禦型鄉村聚落的活化石!”來到晉城,法籍華人董倩被這裡的美景迷住了。

  有朋自遠方來,緣于山西有豐厚“家底”,有文化自信,有吸引人的“硬貨”。

  在雲岡石窟,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讓旅遊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我省舉辦“遊山西·讀歷史”活動,正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彰顯文化自信,深化文旅融合,大力實施文化強省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

  “華夏古文明,山西好風光”,三晉大地,歷史文化熠熠生輝。如何藉由旅遊的方式,講述山西故事和中國故事?

  8月11日下午,“遊山西·讀歷史”專家研討會在古都大同舉行,專家們就品牌推廣、文化挖掘、産品研發等方面建言獻策。中國旅遊協會旅遊行銷分會副會長葛磊認為,文化的背後是記憶,要讓遊客通過文物、故事、體驗尋找和歷史的對話,找到身為中國人的文化自信。

  “看,這就是180萬年前人類最早用火的證據。”8月中旬,西侯度遺址迎來又一波研學的團隊,學生們利用假期來探尋人類進化的奧秘。帶隊的潘老師説,來到這裡,學生們找到了人類文明綿延的源頭,真切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王之渙筆下的鸛雀樓、愛情聖地普救寺、唐開元年間黃河大鐵牛……9月5日,運城市文旅局舉辦的“遊山西運城·讀華夏曆史——樂遊河東,好吃運城”景區直播活動短短兩個半小時,超過200萬人觀看,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

  接下來,我省將打造10條成熟的研學旅遊線路,建設20處國寶級文物活化利用試點,培育30個研學遊示範基地,改造提升60個歷史文化景區。到2023年,把“遊山西就是讀歷史”培育成為全國知名的旅遊品牌。

  疾風知勁草,建功正當時。

  把握新機遇,山西文旅業在轉型發展中大有可為。(記者 張婷)

友情連結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華網山西頻道|人民網山西頻道|央廣網山西頻道|中國新聞網山西頻道|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山西日報|太原日報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晚報|太原晚報|黃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