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三晉要聞 正文

山西大同:南榆林鄉開足馬力奔小康

發佈時間:2020-10-05 15:56:08 |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責編:路晶森

山西大同:南榆林鄉開足馬力奔小康

 

  南榆林鄉大片成熟的高粱

  國際在線山西頻道報道:金秋十月,行駛在山西大同市渾源縣203省道,黃土風景撲面而來,當視線被三嶺、二嶺兩村的奇特地貌吸引的時候,路標上一個清新的名字——南榆林鄉映入眼簾。

  走近南榆林鄉,感受鄉村振興的脈搏,傾聽小康路上的鏗鏘足音。

  

山西大同:南榆林鄉開足馬力奔小康

  南榆林鄉聚興村鳥瞰圖

  大産業,擘畫小康新藍圖

  農民要想富,産業作支柱。南榆林鄉發展傳統農業立地條件有局限,坡地多、平地少,地塊小、連續性差,小型農業機械在這樣的土地上也難有作為。南榆林鄉黨委政府領導班子以前瞻性眼光科學佈局全鄉主導産業。

  南水頭村發展鈣果産業,栽植面積擴大到1300畝,今年已挂果見效。在南水頭、松樹灣、姜家溝、南紫峰村,發展黃花産業,助推貧困戶增收。去年實施的10800畝坡改梯項目,依託南榆林鄉引進的大型養殖項目:雙胞胎養豬場、泰源生養豬場、萬頭養驢場、仝咀養殖園區,發揮牲畜糞便排泄物等有機肥源充足的優勢,打造萬畝高粱基地,啟動有機旱作農業,形成養殖、種植一體化的綠色循環經濟産業鏈,帶動全鄉農戶增産增收。

  這些充滿朝氣的項目從開建到投産,為易地搬遷後的富餘勞動力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這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業,實現了“離土不離鄉,門口掙工資”的美好願景。

  大搬遷,挪出窮窩奔小康

  南榆林鄉處於渾源縣乾旱少雨的北坡區,原有村落分散于交通不便的深溝高梁之上,道路、通信、醫療等公共資源不夠充分,青年農民外流現象非常普遍。同步小康,不落一人,讓每一位村民都能充分享受到黨的恩澤。

  幾經調研,要讓群眾過上好日子,先得住上好房子。203省道西側的兩大移民地塊不知灑下了縣鄉村三級領導多少汗水。隨著時間的推移,排排新房拔地而起,街道寬展,綠化宜人,公共空間功能多樣。這樣好的人居條件,卻未能吸引來住在破房子裏的貧困戶。領導急,群眾拗。俗話説得好,“住慣的坡不嫌陡”,讓他們離開祖祖輩輩生息的地方談何容易。領導們不惜“磨破嘴,跑斷腿”,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兒女勸,親戚説,聚興村終於迎來了第一批住戶,進城購物、看病就醫、用水用電樣樣妥貼。他們的入住體驗,給後續的搬遷戶吃下了“定心丸”。

 大旅遊,黃土風情是底色

  南榆林鄉緊緊圍繞二嶺、北紫峰寫好全域旅遊的下半篇文章。“山西省旅遊扶貧示範村”“太行人家”和“山西省3A級鄉村旅遊示範村”,這一張張頗具含金量的名片,為今後的旅遊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舉全鄉之力積極推進鄉村文化、生態旅遊、民俗旅遊、體驗旅遊發展進程,充分挖掘當地豐富多彩的人文資源,精心打造二嶺村古地道、土窯洞、古客棧、烽火臺,北紫峰村邊塞古堡、西口古道、茂源牧場等特色景點,以黃土風情為底色,精心描繪鄉村旅遊的壯美畫卷。

  組織易地搬遷群眾參與《神溪記憶》山水實景演藝項目,白天當農民,晚上粉墨登場是演員。搬遷農民手上有事做,兜裏有錢花,還為搬遷村的集體經濟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二嶺村民俗藝術客棧基礎設施建設進展順利,相繼配套了上下水、暖氣等必要設施。聘請民俗專家對全村風貌進行整體規劃,增設民俗博物館、廣場噴泉、農家食堂、紀念品商店等旅遊要素,大景小景星羅棋佈,各景點之間以卵石步道銜接,舉目四顧,視覺效果與旅遊村氣質和諧一致。

  為了儘快讓鄉村遊“活起來,火起來”,鄉黨委政府為旅遊村配備了專兼職宣傳員。通過媒體宣傳推薦,互聯網線上帶客,補齊渾源縣全域旅遊的短板,讓“客人留下來,三産旺起來”,滿足周邊城市遊客出行需求,提升鄉村遊的親民度,努力構建“吃、住、行、遊、娛、購”的大旅遊格局。(文/圖 穆鵬 靳吉禹 鴻遠)

友情連結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華網山西頻道|人民網山西頻道|央廣網山西頻道|中國新聞網山西頻道|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山西日報|太原日報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晚報|太原晚報|黃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