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三晉要聞 正文

山西:讓脫貧穩固 讓發展可續

發佈時間:2020-10-20 08:57:28 | 來源:山西日報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堅持扶貧、扶智、扶志相結合,激發貧困群眾自主脫貧的內生動力 【決戰完勝在今朝】讓脫貧穩固 讓發展可續

山西:讓脫貧穩固 讓發展可續

  “脫貧不是送錢花,勤勞肯幹靠自家,搞産業、學技術,自立自強人人誇……”在蒲縣山中鄉,一段群眾自創的快板道出了貧困群眾的心聲。曾經因病致貧的山中村村民劉元平早已脫貧摘帽,如今承包了20畝地種梨果和花椒,還養了上百隻烏雞,當上了“勤勞創業之星”。

  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對象,更是脫貧致富主體。如何有效激發貧困群眾自主脫貧的內生動力?我省堅持扶貧同扶智、扶志相結合,引導貧困群眾用自己的勞動脫貧致富,提升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

  頭雁引領——激勵貧困群眾有“志”想做

  在蒲縣,“道德銀行”家喻戶曉。

  2018年7月,山中村率先辦起“道德銀行”和“積分超市”,村民通過“存孝、存善、存信、存勤、存儉、存美”兌換積分,可到“積分超市”換取等價物品。慢慢地,村民有了勤勞幹事的意識,村裏的文明風氣也日漸養成。村黨支部書記石金平説:“道德銀行讓群眾的物質脫貧和精神脫貧同步進行,‘等靠要’思想也慢慢消減。”蒲縣“道德銀行”建設也獲得了2019年山西省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

  欲築室者,先治其基。為強健農村基層組織,我省先後出臺《關於深化“三基建設”進一步加強基層工作的若干意見》《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等,推進黨支部建設標準化、規範化,推動農村基層黨組織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基層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實施農村幹部學歷提升工程,農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整體優化提升。

  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我省按照“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産業引領、精準培養”思路,為貧困地區培養了一批批“産業發展的領路人、科技推廣的帶頭人、生態建設的創業人、文化旅遊的熱心人”,打造了一支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實現了為每個貧困村培養3-5名的目標,創業項目6100多個,輻射帶動12.9萬貧困人口增收,為決勝脫貧攻堅提供了組織保障和人才支撐。

  在基層黨組織的帶領下,各村開展感恩奮進教育,激發依靠誠實勞動增收致富的動力和活力;利用政策幫扶牌、明白卡、流程圖、“口袋書”等,讓群眾明白政策、參與落實政策;深入開展文明村鎮、文明家庭、星級文明戶等創建活動,倡樹文明新風;縣鄉村開展脫貧家庭星級評定,利用各種形式宣傳先進典型,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感化貧困群眾……貧困群眾“有志氣想做事”的風氣日漸形成,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更加緊密,鄉風文明建設步伐隨之加快。

  大同市雲州區吉家莊鄉吉家莊村,在村黨支部帶領下發展光伏發電、創辦農牧專業合作社、建立黃花加工廠,把原本虧空的集體經濟發展得紅紅火火。村民們高興地説,跟著這麼好的黨支部幹,不僅脫了貧,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技能培訓——助力貧困群眾有“技”可依

  從一個普通的農家婦女成長為帶貨“網紅”,武鄉縣上司鄉嶺頭村年近六旬的郭晉平靠的是電商培訓。從頭學拼音學打字的郭晉平是自強自立靠自己奮鬥脫貧的典範,2016年10月,當郭晉平網上第一單核桃賣出1500元錢的時候,村裏人都“驚呆”了。

  提升勞動者的素質、增強勞動者就業能力是實現穩定脫貧的關鍵之舉。這些年,我省圍繞“人人持證、技能社會”的要求,實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堅持把技能培訓作為斬斷貧困根源、實現造血脫貧的重要舉措,確保有就業意願和培訓需求的貧困勞動力每年至少接受一次培訓、掌握一技之長,實現“教育培訓一人,就業創業一人,脫貧致富一戶”。

  從2017年開始,連續4年把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免費職業培訓列為各級政府的“民生實事”。省政府印發《山西省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方案》《關於加強職業技能培訓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增收的實施意見》等,構築起完善的扶貧培訓政策體系。今年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各市縣開展線上職業技能培訓,提升了貧困人口就業增收的能力。

  來自嵐縣嵐城鎮鄧草溝村的貧困戶牛建春現在是繼亨鑄造有限公司機修車間的一名工作人員。他人生的改變緣于縣人社局針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的技能培訓。由於技術過硬,今年培訓一結束他就被企業考核錄用。在嵐縣,“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家庭達到5300余戶。

  堅持市場導向、就業導向,開展訂單、定向、定崗培訓,滿足不同群體需求,越來越多的貧困勞動力通過培訓獲得了技能。靜樂縣創新培訓模式,積極引導培訓機構開展“需求導向”“就業導向”職業培訓,實行“需求儲備式培訓”,重點對有就業需求人員開展市場需求集中度較高的工種定向培訓。今年疫情期間,還開展了“百日免費線上技能培訓活動”。“在工作中,我們突出‘建檔立卡、技能培訓、持證就業’三個環節,搭建就業服務平臺,精準組織用工對接,打通培訓就業快速通道。”嵐縣人社局主任科員梁文珍介紹説。

  與此同時,搭建轉移就業平臺,完善勞務供需對接機制,鼓勵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社會力量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對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的企業落實社會保險補貼、一次性吸納就業補助等政策。現在,“呂梁山護工”“天鎮保姆”“太行家政”“臨汾技工”等各具特色的勞務品牌已經在就業市場上佔有了一席之地,品牌優勢和示範效應逐漸顯現,吸納帶動了更多貧困勞動力參與培訓、提升技能、轉移就業。

  帶貧益貧——保障貧困群眾有“人”領做

  從“不會幹”到“跟著幹”到“抱團幹”。

  近年來,我省各地扶貧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大膽探索,創新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公司+”“合作社+”“土地入股”“金融扶貧”“託管經營”等形式,經營主體帶貧益貧效果日益顯現。

  天河牧業是繁峙縣知名的畜牧養殖企業,“公司+貧困農戶+政府+銀行+保險公司”的模式帶動橫澗、大營、砂河等鄉鎮347戶貧困戶靠肉牛養殖實現穩定增收。公司種植基地的種、管、收、儲、加、運等生産環節,每年可為周邊農戶提供勞務用工萬餘人次。

  完善帶貧機制,組織龍頭企業依託自身優勢,因人因戶施策,建立契約型、股權型聯結機制,探索産業扶貧利潤分配模式,多渠道促進貧困群眾穩定增收。今年出臺的《關於健全完善産業帶貧益貧機制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完善了産業扶貧的“五有”機制,推動扶貧産業良性可持續發展,帶動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關於深化扶貧扶志促進精準脫貧的實施意見》,全方位引導貧困群眾自主脫貧,逐步形成有志想做、有事可做、有技會做、有錢能做、有人領做的“五有”機制。

  做給農民看、教會農民幹、帶著農民賺,把産業留在鄉村,把就業崗位留給農民,把産業增值收益留給農民,龍頭帶動格局正釋放出強大的帶貧益貧動能。目前,全省5633個貧困村都確立了“五有”機制,以各種形式參與産業扶貧的企業有近3000家,參與扶貧的農民合作社有43689個。

  位於呂梁市文水縣開柵鎮的野山坡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不僅帶動了周邊果農增收,也帶動了上下游相關産業發展,解決了當地萬餘人就業。大同市雲州區三利農副産品有限責任公司,通過“基地+農戶+公司”一體化經營機制,與全區10個鄉鎮的2.1萬戶農民簽訂種植、收購合同。

  政策優先傾斜龍頭企業、項目優先佈局貧困地區、資金優先支持帶貧主體。2016年以來,連續5年下撥農業資金的貧困縣佔比超過30%,並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

  有光滋養有雨潤,終須種子自向天。在陽光雨露滋潤下,我省廣大貧困群眾信心倍增,正在脫貧致富、奔向小康的大路上奮勇向前。(記者王秀娟)

友情連結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華網山西頻道|人民網山西頻道|央廣網山西頻道|中國新聞網山西頻道|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山西日報|太原日報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晚報|太原晚報|黃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