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評選綜述
原標題:勞動開創未來 奮鬥推動轉型——我省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評選綜述
光榮屬於勞動者,幸福屬於勞動者。
11月24日,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我省70名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站上領獎臺,接受全社會的尊敬和點讚。他們有的來自工廠車間,有的來自田間地頭,有的深耕專業領域,有的攻關技術難題……在我省轉型發展的新賽道上,他們用一雙雙“巧手”弘揚勞模精神,用一顆顆“匠心”尊崇勞動價值,見證著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印記,開啟了具有時代特色的勞模精神傳承新篇章。
紮根基層一線 弘揚勞動精神
“今年評選的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不僅分佈在農業、採礦、製造等傳統行業,還涵蓋了生物醫學、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省總工會經濟技術部部長梁志強表示,此次評選秉持了向基層一線普通勞動者傾斜的標準,突出了普通勞動者的廣泛性和代表性,同時也符合我省轉型發展的新要求。
面向基層、面向一線、面向普通勞動者,我省把關注點放在長期工作在生産、科研一線,在平凡工作崗位上作出突出貢獻,具有時代特色的普通勞動者身上。在接受表彰的70名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中,企業職工和其他勞動者人選32名,其中一線工人和專業技術人員22名、企業負責人和實際控制人4名、其他勞動者6名;農民人選15名,包括農民工5名、村“兩委”負責人3名、規模以上農業生産經營組織負責人3名、其他農民4名;機關事業單位人選23名,由19名縣處級以下幹部和科教人員,以及4名縣處級幹部構成。整體來看,基層一線人員62名,佔比88.6%,覆蓋了15個主要行業。
待乘客如親人的太原公共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第一汽車分公司四車隊駕駛員溫中慧,身殘志堅29年堅持為困難群體義務理髮、捐贈物資的晉城市陽城縣鳳城鎮東關村農民栗紅連,23年如一日堅持做好垃圾清運工作的陽泉市城區環境衛生管理處裝卸工鄭高魁,在大秦鐵路上跑了整整26個年頭、被稱作中國重載列車駕駛第一人的景生啟,在3000多公里的橋梁、隧道、路基留下足跡的中鐵十二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測量隊隊長劉軍華……在他們的身上有著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立足於基層平凡的崗位,依靠勞動和智慧,鑄就了“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鬥、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精神豐碑。
投身轉型發展 奮力創業創新
轉型,是我省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的最主要任務,也是實現高品質發展的根本出路。我省努力在基礎産業、新興産業、未來産業上直道衝刺、彎道超車、換道領跑,今年1—10月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1%,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6.3%。在疫情常態化防控之下,這份來之不易的成績,是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的結果,凝聚著全省廣大勞動者的汗水和智慧。
推薦人選中,在推進我省高品質轉型發展中叫得響、過得硬的優秀代表達到18人。山西航天清華裝備有限責任公司加工中心操作工韓利萍解決了“長征七號”發射平臺閥體孔係公差邊界範圍窄、冗余空間小的難題;山西晉坤礦産品股份有限公司副經理兼技術中心主任李亞軍為國內煤係煅燒高嶺土行業高品質發展開創了“六個首創”;山西晉陽碳素有限公司電氣工程師陳曉武牽頭完成“五小”成果20余項,創造經濟價值累計數百萬元;太原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太原重工技術中心風電所設計員朱少輝自主研發國內首套颱風型8MW中壓中速永磁海上風電機組;太原理工大學安全與應急管理工程學院院長鄧存寶建成全國首個應急技術與管理專業……以他們為代表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模群體,憑藉創造、創新、創業的激情,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孜孜以求,在技術創新、工藝創新和發明創造方面作出突出貢獻,以“平凡微光”匯聚磅薄力量,推動我省加快高品質轉型發展。
此次評選出的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不僅保持了勞動模範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的優良傳統,同時還是注重加強學習、提升素質的代表,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高超的職業技能。推薦人選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人次、二等獎3人次;三晉英才19人,佔比27.1%。其中,高端領軍人才4人、拔尖骨幹人才10人、青年優秀人才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1人,佔比15.7%,其中國家級9人、省級2人。
立足自身崗位 扛起社會責任
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的評選標準,也映射出時代的特徵。
在抗擊疫情的嚴峻鬥爭中,無數勞動者挺身而出、無私奉獻,在各自崗位上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推動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推薦人選中,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的醫務工作者9人,年近花甲仍主動請纓加入我省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的省人民醫院消化科主任王俊平,堅守全省抗疫救治“主陣地”的太原市第四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趙愛斌,實現“確診患者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目標的汾陽醫院院長王富珍等。
脫貧攻堅是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韆鞦偉業,我省從重點工程佈局、專項行動推進,到政策機制保障、各方合力攻堅,全省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戰果。推薦人選中,有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先進典型12人。如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獲得者、長治市壺關縣五龍山鄉劉寨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程玉珍;憑藉精湛護理技術增收脫貧並帶動貧困戶“學技能”脫貧的“呂梁山護工”、呂梁市曹操到家政公司駐北航服務站護工許連紅;以羔羊養殖産業扶貧模式帶動農民脫貧的懷仁金沙灘羔羊肉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建軍等。
新時代,面臨新的歷史方位,有著新的時代課題、新的歷史使命。接受表彰的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自覺將自己的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偉業之中,立足自身崗位,扛起社會責任,最大程度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隨著時代變化,勞模精神內涵不斷豐富,分佈行業會有變化,但勞模精神本質並沒有改變,此次接受表彰的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以實際行動踐行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傳遞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價值理念,激發出砥礪奮進的精神力量。”省總工會宣教部部長李軍表示。(記者楊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