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全球領先的消費者洞察與市場研究機構J.D. Power|君迪正式發佈2023中國新車品質研究SM(IQS)。研究顯示,2023年,行業整體新車品質的每百輛車問題數為204個PP100,較2022減少了9個PP100,新車整體品質水準有所改進。此外,行業前20大問題的PP100佔比從去年的41%下降到33%,接近成熟的美國市場水準。頭部問題改善的同時,消費者抱怨的問題類型呈現出更多樣化的趨勢。
今年是J.D. Power連續第24年開展中國新車品質研究(IQS),也是J.D. Power在中國和美國同步啟用全新IQS平臺的第四年。該研究重點考察了擁車期為2至6個月的燃油車車主遇到的品質問題,新車品質以平均每百輛車問題數(PP100)表達,分值越低,表明問題數越少,品質也越好。
研究顯示,2023年,新車品質的進步主要源於設計缺陷類問題的改善,該類問題較上一年減少了13個PP100,反映出車企已關注到設計缺陷帶來的品質抱怨,並採取相應的措施,從而有效改進了該類問題上的抱怨。
今年的研究還發現,混合動力車型(194個PP100)相較于純燃油車型(205個PP100)品質表現更佳,且連續三年整體品質優於純燃油車型。混合動力車型在車身外觀、車身內裝方面優勢顯著,但在智慧化、駕乘舒適性和動力總成方面未與純燃油車型拉開明顯差距。
J.D. Power中國區汽車産品事業部總經理楊濤表示:“今年,我們很欣喜地看到,去年IQS報告中較為突出的設計缺陷類問題得到明顯改善,説明‘用戶體驗設計’正在被越來越多的車企所重視,在新車研發和設計階段進行了積極有效的調整。汽車産業變革浪潮下,消費者對汽車品質問題的抱怨呈現出更分散、更複雜的特徵,車企需要把握不同類型消費者的關鍵使用場景,更全面地提升整車感知品質。”
以下為2023年研究的其他發現:
信息娛樂系統進步顯著,座艙舒適性關注度提升:在IQS的九大類問題中,信息娛樂系統問題進步明顯,較去年下降了4.2個PP100,駕駛體驗類問題抱怨增加了1個PP100,連續第二年上升。同時,在行業前20大問題中,除了車內異味和胎噪這類長期抱怨項,空調和座椅類別各有四個問題上榜,反映出座艙舒適性正在成為消費者關注的重點。
燃油車與新能源車的頭部品質問題高度重合:2023年,燃油車與新能源車的前20大問題點中,近80%完全一致,兩種能源類型的頭部品質問題的重疊度進一步提高。其中,五成以上的問題連續三年同時上榜,包括車內異味、胎噪等,這些問題是汽車行業共同面臨的頭部抱怨,而冷風無法達到/保持理想的溫度是連續三年燃油車獨有的頭部問題。
不同國別品牌的車主對品質問題的容忍程度不同: 雖然所有國別品牌的車主凈推薦值(NPS®)都隨著問題抱怨數的增長而下降,但韓係品牌和自主品牌的車主對品質的要求較為苛刻,這兩個國別品牌有問題抱怨的車主較沒有問題的車主NPS下降明顯。而日係和德係品牌的車主對於品質問題有一定的容錯空間,沒有問題的車主和有問題的車主之間的NPS差異較小。
排名最高的品牌和車型
保時捷(172個PP100)榮獲豪華品牌新車品質第一。雷克薩斯(178個P100)和凱迪拉克(190個PP100)分別排名豪華品牌第二和第三。
廣汽本田(186個PP100)連續四年排名主流品牌新車品質第一。東風本田(187個PP100)排名第二,別克(195個PP100)和一汽豐田(195個PP100)並列第三。
奇瑞(200個PP100)獲得中國自主品牌新車品質第一,吉利(201個PP100)和廣汽傳祺(202個PP100)分別排名自主品牌第二和第三。
車型層面,共有13個品牌的18款車型在2023年中國新車品質研究中摘得18個細分市場獎項。
奇瑞品牌獲得車型層面獎項的是奇瑞艾瑞澤5和奇瑞瑞虎5x;東風本田品牌獲得車型層面獎項的是本田思域和本田CR-V;一汽豐田品牌獲得車型層面獎項的是豐田卡羅拉和豐田奕澤;廣汽本田品牌獲得車型層面獎項的是本田飛度和本田雅閣;梅賽德斯-奔馳品牌獲得車型層面獎項的是梅賽德斯-奔馳E級和梅賽德斯-奔馳GLA級。
其他獲得各自所在細分市場獎項的車型有別克新GL8、長安CS75、東風風行菱智、吉利博越/博越X、雷克薩斯ES、保時捷Macan、大眾探岳X、沃爾沃XC90(進口)。
新車品質研究(IQS)是J.D. Power在全球的旗艦行業聯合研究之一。該研究中的新車品質問題分為兩大類:設計缺陷和故障/無法操作。具體診斷問題包括9個類別(車身外觀、車身內裝、駕駛體驗、配置/操控系統/儀錶板、信息娛樂系統、空調、座椅、動力總成和駕駛輔助)的218個問題點。
2023中國新車品質研究SM(IQS)基於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之間購車的34,648位燃油車車主的真實反饋。研究覆蓋48個品牌的230款車型,數據收集工作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5月間在81個中國主要城市進行。(圖文:由J.D. Power|君迪提供)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