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汽車頻道 > 正文
大眾汽車品牌中國CEO孟俠:燃油車依然重要 新能源決定未來
2023-08-31 16:56:40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責編:鄭思雯

  8月24日,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CEO施文韜(Thomas Schäfer)與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中國CEO孟俠(Stefan Mecha)一起與媒體分享了今年上半年大眾汽車的成績與接下來的發展規劃。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image001

(左)施文韜 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 CEO (右)孟俠 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中國 CEO

  燃油車依然重要

  2023年上半年,在全球市場,大眾汽車集團交付437.22萬輛,同比增長12.8%。中國是全球唯一一個同比下降的市場,交付量145.19萬輛,同比下降1.2%。值得注意的兩點是,在中國市場,大眾汽車集團燃油車的市場份額上升兩個百分點,達到20%,繼續引領燃油車市場;大眾汽車集團純電動汽車交付量同比下降2%,僅有6.24萬輛。不過,第二季度的交付量實現了18%的同比增長,扭轉了交付量走勢。與此同時,孟俠(Stefan Mecha)表示:“ID.3在市場中處於數一數二的位置,約佔市場的30%。”

  在業界猜測大眾汽車集團會對整體銷量下滑不滿意時,孟俠(Stefan Mecha)表示:“大眾汽車希望ID.家族賣得更多,並不是對現有業績不滿。市場瞬息萬變,6萬多輛的銷量與大眾汽車燃油車的銷量相比,佔比較小,所以我們希望這個佔比更高一些。中國純電汽車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大眾汽車在A級純電SUV市場中排名第三,這是不錯的成績,但銷量數字也要繼續攀升。”電氣化轉型已經不可逆轉,但對於傳統汽車企業來説,這需要一個過程,而且並非所有的“歷史”都是包袱。

  “大眾汽車品牌不只有純電動汽車,也有燃油車。電動汽車的主要成本在於電池,因此造車理念不盡相同。我們為大眾汽車在燃油車市場的領先地位感到滿意,這為我們加速電動化轉型奠定了基礎,使我們能夠在轉型的同時保持競爭力。我們制定了清晰的計劃,將進一步增效降本,並且保持産品價格的競爭力。”孟俠(Stefan Mecha)認為,大眾汽車豐富的産品矩陣和規模體量是不容忽視的優勢。孟俠(Stefan Mecha)表示:“大眾汽車對於今年的中國車市很有信心,全年車市規模預計會達到2200萬輛左右,其中約有1400萬輛是燃油車。這對於大眾汽車而言非常重要,燃油車仍是我們業務的重要一環,並且我們在燃油車市場中交出了有力的成績。”

  需求來自哪?孟俠(Stefan Mecha)分析:“中國中西部地區的四、五線城市中的用戶使用習慣與一、二線城市完全不一樣,那裏的燃油車銷量仍然非常堅挺。”幅員遼闊的中國市場,東南西北,不管是經濟、地理,還是人文等環境等均有差異,豐富且多元的層次性孕育了眾多的細分市場。四五年之前,中國汽車品牌大多以此為基礎制定市場細分策略,找機遇、謀發展。時至今日,儘管有智慧化和電氣化技術變革的推動,中國市場的多樣性依然存在,而且也只有相容並蓄的大企業能夠滿足全國性的大市場。

  新能源決定未來

  “燃油車在中國市場接下來的十年中仍有空間和需求。”“我們也為今後3至4年的轉型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孟俠(Stefan Mecha)認為,大眾汽車現在是在用兩條腿走路。“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預計將超過燃油車,一半以上將是新能源車型,而且整個市場體量將略微上升,因此,我們要做好準備。”在中國市場,以比亞迪、廣汽集團為代表的企業,較好的平衡了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型的産品轉換與佈局。孟俠(Stefan Mecha)認為:“最終的解決方案在於擴大規模。”孟俠(Stefan Mecha)分享道:“大眾汽車也經歷過很多挑戰,這也促使我們不斷迅速地在中國打開局面。一項重要的方法是在短時間內推出不同類型産品,覆蓋不同細分市場。”

  與小鵬汽車的合作恰恰彌補了短期內産品不夠豐富的短板,“可以有效地縮短産品面世的週期”。孟俠(Stefan Mecha)透露:“近期我們會和小鵬汽車開會探討,爭取在2026年早些時候推出兩款車。”同時,“合作的成果也能夠成為我們未來在中國發展的重要基石”。“小鵬汽車在高級自動駕駛技術上達到了非常高的水準,且實現了規模效應。”這種大眾汽車需要的獨特價值。即便如此,也不足以保證大眾汽車能夠延續燃油車時代在中國市場的成功與輝煌業績。嚴重同質化的産品和激烈的價格戰,讓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一邊高速前進、一邊負重前行。

  “價格戰是短期的競爭方式。”施文韜(Thomas Schäfer)認為,豐富的産品矩陣才是贏得競爭的根本辦法。同時,孟俠(Stefan Mecha)補充稱:“中國市場中,很多車型外觀相似,符合潮流趨勢,而大眾汽車不希望亦步亦趨,我們有自身的價值規律。”他進一步解釋:“大眾汽車希望成為一個更加受人喜愛的品牌,希望堅持我們的DNA,在未來始終如一地為中國用戶打造他們所期待的産品,這些産品在擁有行業共性的同時又保有獨特性。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未來發展做準備。我們希望了解中國消費者的偏好,從而決定未來在中國怎麼走好每一步。”

  針對迅速增長的插電式混合動力市場,孟俠(Stefan Mecha)強調,大眾汽車將在此領域大力投入。“第一步:大眾汽車已經在市場上投放了多款插電式混動車型,這些車型強調高性能,例如採用TSI發動機,純電續航里程較短。如今的中國市場需求發生了變化,大眾汽車將對前期投放的插電式混動車型優化,在中國研發動力和傳動系統。我們目標交付更多插電式混動車型,並且就此與合資夥伴、零部件企業及德國總部進行著密切溝通;第二步:我們將推出與現款車型不同、具有中國特色的插電式混動車型。”

  在與小鵬汽車的合作車型上市之前,孟俠(Stefan Mecha)介紹:“有關2026年前計劃問題,ID.7 VIZZON的上市是我們目前的工作重點。第二步是上汽大眾ID.NEXT,這款車型已經在上海車展首秀,未來也會上市。下一款車來自大眾安徽,將於2024年下線。至2025,還會陸續有新車亮相,一部分會來自大眾安徽。當然,探岳、途觀等燃油車型也會陸續迭代。”

  開放整合行業資源

  對於轉型期的大企業來説,正確的戰略決策、一致且積極的行動與足夠的現金流同等重要。在前兩者準備就緒的同時,足夠且穩定的現金流成為轉型成敗的關鍵。2023年6月份,大眾汽車計劃通過“ACCELERATE FORWARD │Road to 6.5”全球業績計劃,目標是持續實現6.5%銷售回報率。施文韜(Thomas Schäfer)介紹:“該計劃能夠保障我們的工作崗位,用內部資源為品牌未來發展提供資金,並繼續在新車型和技術、工廠現代化和員工培訓方面進行投入。”預計,該計劃的實施在2026年就能增加約100億歐元的盈利。

  目前,在中國市場,大眾汽車集團已經與地平線、小鵬汽車、中科創達、國軒高科等技術類供應鏈企業在資本和業務兩個層面建立合作關係。另外一點值得注意的是,相對於資本驅動的新造車勢力等企業,穩妥且風險可控對於傳統汽車企業更加關鍵。因此,整合自身力量和加大對外合作是常見的組合策略。施文韜(Thomas Schäfer)解釋:“在過去兩三年中,中國市場發展速度非常快,大眾汽車必須適應這樣的變化速度。大眾汽車不僅要趕上中國速度,還要超過這個速度,跑得比別人更快。因此,大眾汽車有必要進一步、更好地深耕中國市場,通過合作夥伴來實現大眾汽車的長期目標。”

  孟俠(Stefan Mecha)介紹:“技術方面,大眾汽車會與小鵬汽車合作研發兩款車型。我們也會和地平線圍繞MEB平臺開展合作,這是兩條不同的工作線。正如剛才所提到的,這會是未來的一種研發模式。大家一定也知道我們入股了小鵬約5%的股份。為什麼這麼做呢?因為這將確保雙方長期且深入的合作。我們的確希望通過與合作夥伴共同完成很多工作。未來,我們會陸續向大家宣佈合作的成果,小鵬汽車只是其中之一。行業規模優勢也是極其重要的,這將確保用戶能夠持續獲得大眾汽車的服務和産品。”同時,在現有的合作夥伴體系內,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每家企業約有2000名工程師,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推進技術研發和産品開發的工作;為了進一步整合優勢和實現合力增效,大眾汽車成立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一方面是為了進一步優化工作流程,另一方面也能降本增效,簡化採購流程,提高協同效率。孟俠(Stefan Mecha)強調:“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的確是大眾汽車集大成的一個公司,它將搭建一個平臺以確保2026年下線新車。”

  既有內部研發,也有外部合作,兩者之間的關係和資源投入如何協調?孟俠(Stefan Mecha)介紹:“CARIAD在大眾汽車集團中負責軟體開發。大眾汽車有三個不同的軟體堆棧,一個是1.1,即MEB;1.2是現在所推進的平臺;2.0就是SSP,而CARIAD橫跨所有的平臺。1.1在中國主要是針對MEB車型,未來我們開發新的軟體。CARIAD和小鵬汽車之間沒有職能重復。我們計劃將在今年將CARIAD的研發人員擴充至1200人,以確保提供更多的軟體技術能力。”孟俠(Stefan Mecha)重申,在中國市場,大眾汽車能否取得成功,與合作夥伴的協同密不可分。“在中國,我們行穩致遠,敞開懷抱與本土夥伴展開闔作。”(圖文:由大眾汽車提供)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