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23全球汽車晶片創新大會暨第二屆中國汽車晶片高峰論壇”在無錫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孫逢春發表精彩演講,分享了他對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高品質可持續發展若干關鍵技術的思考。
孫逢春表示,回顧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在黨和國家的正確領導下,正處於先發或暫時領先的地位,這主要有5大標誌:整車、電池、電機驅動系統、車聯網規模全球第一、充電設施的規模全球最大、總體技術水準國際先進。
“十四五”規劃以來,新能源汽車發展進入下半場,我國在技術方面應該説定義了一個體系以及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及能源與交通融合,這是汽車強國或交通強國的一個技術體系。同時,仍然堅持“三縱三橫”大戰略,即純電動、插電混、氫電及電機、電池、電控。未來,進一步提高能效,在小四電方面要繼續發力,特別是電空調、電制動、電轉向、電懸架等。智慧網聯方面,我國部署了傳感網聯決策,也就是算力,操縱、系統安全等一系列技術體系,構成了一張完整的未來國家發展的技術路線圖。
孫逢春認為,我國汽車發展有幾個特徵,動力電源化、底盤線控化、驅動輪轂化、座艙個性化、車控集中化、車網高速化,這是一個系統總體架構的特徵。也就是説,未來無論是內燃機動力也好還是燃料電池動力也好,輸出的僅僅是電力,傳統意義上的內燃機機器驅動工作模式將會消失。在底盤上的核心部件主要是線控驅動,制動線控懸架以及線控轉向,當然還有一個動力也在底盤上。
未來從電驅動系統來講,輪轂電驅動將會是一個主要的發展趨勢,將會集驅動、減速、轉向、制動或承載一體化,解決受限空間的一體化集成問題,成為未來汽車發展的一個主流技術。
關於小四電方面,孫逢春強調了整車航天級環境與高效節能管理,在節能降耗方面還有非常大的潛力可挖,這也是未來的整車熱管理和冷暖一體化空調方面以及隔熱保溫方面要做的大量工作。
孫逢春指出,下一代電池技術與産品基本特徵是長續航里程,快速補能,也就是超快速充電,運行高效,還有超安全電池,長壽命和低成本。
談到未來電池及系統的基本特徵,他表示,第一,電池應該是往全氣候方向發展,也就是所謂的全氣候電池。第二是全固態電池,真正的全固態裏面沒有任何液體,電解質都是固體固態。第三是開關電池,因為低溫或者高溫同時兼顧很難,如果用熱管理,在一個溫度點上去進行充電或者放電,用的時候開,不用的時候關,就能夠進一步保障安全。
對於晶片發展的理解,孫逢春表示,“2018年我在院士大會上做的一個報告,談到了我們國家幾個方面的一些問題,重點提到了車規級晶片、功率晶片及車控作業系統等。未來要搞智慧網聯,傳統燃油車是人機環系統,車速由於時延在數百毫秒,所以應該是在50公里以下,這個我們可以基本解決。新能源汽車則是人機電環系統,時延常數應該到數十毫秒,速度可以到100公里以內。未來真正的全自動駕駛,應該是一個光機電環系統,也就是完全意義下的自動駕駛,車速會大於100公里,現在正在發展的量子計算與通信將會給予強有力的支持,所以未來的關鍵是傳感、決策與算力、傳輸和執行速度。”
在中長期發展戰略和“十四五”規劃初期,我國在智慧駕駛方面做了晶片及軟體等部署,同時也一直在呼籲要打通晶片技術開發的原始創新、共性技術、成果轉化、産業應用全鏈條的協同,以及從晶片的研究開發到整車的使用晶片並搭建創新平臺,在汽車晶片、軟體、作業系統、驗證、測試範圍內實現性能測試或功能開展規模化的示範應用。
孫逢春指出,“晶片生態非常重要,我對汽車晶片發展有一個願景,希望能夠有組織地開展科研,不是説完全由政府來組織,也可以是行業組織,比如協會以及行業自願地組織晶片企業、整車企業,另外有組織的共性技術開發,有組織的標準與測試認證先行先試,有組織地構建安全可控,對全球開放包容的晶片與軟體産業鏈。特別是汽車晶片軟體開發測試工具與裝備我國一定要自己要有、要用,協同創新不斷迭代形成自主生態。總之,汽車晶片産業具有重要性、特殊性,新生態的構建需要汽車或晶片等多行業的同仁共思、共識、共行、共建、共享、共用。”(資料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