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汽車頻道 > 正文
新能源汽車城開年“加速跑”
2024-02-02 13:34:01來源:經濟參考報責編:鄭思雯

  新能源時代崛起的新汽車城正在集結而成中國汽車業的新優勢力量。在新一輪汽車産業格局調整中,憑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領先的産業佈局、産業鏈供應鏈的完備和高效,各具特色的新能源汽車城正在拔節生長,在新賽道加速奔向新目標。

  上海:全球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第一城奮力向“新”

  截至2023年底,上海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128.8萬輛,排名全球城市第一……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裏的數據引發各方高度關注,新能源汽車産量、保有量、出口量均居領先地位,上海汽車産業正在奮力向“新”而行。

  最新數據顯示,上海2023年新能源汽車産量達129萬輛,同比增長35%。從2023上海車展本土品牌大放異彩,全球汽車企業高管紛至遝來了解中國的技術和産品,我國汽車電動化、智慧化成果令世界矚目;到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銷量位居國內車企第二,並與奧迪簽署諒解備忘錄,攜手衝刺電動智慧新賽道;到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全年交付94.7萬輛汽車,在特斯拉全球産能中佔比過半……過去一年,上海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亮點頻出。

  當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汽車出口國。作為出口“新三樣”之一,上海在2023年出口的電動載人汽車數量同比增長67%。

  在上海南港碼頭,記者看到一輛輛上海製造的特斯拉汽車漸次駛入“海王波塞冬號”滾裝船,準備駛往比利時。南港碼頭的汽車出口業務這些年高速增長,除了特斯拉,還有上汽、比亞迪、奇瑞等自主品牌的汽車,乃至福特、起亞、沃爾沃等合資品牌的汽車,都經此出口,遠航出海。

  上海南港碼頭物流服務部總監陳堅説:“開港十年來,南港碼頭成長為我國汽車進出口的重要中轉地,航線覆蓋30多個國家和地區。”

  智慧化也是汽車産業發展的鮮明方向。上海形成了豐富的自動駕駛測試道路場景,測試道路累計超過1800公里,里程位居全國前列。東海大橋上,自動駕駛的智慧重卡飛馳而過,往返于洋山港與臨港新片區之間,應用場景邁向“無人化”。2024年,上海將率先開展國家智慧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

  車輛變得更加“聰明”、更加環保,配套的基礎設施也要跟上,才能滿足市民群眾的需求。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3年已經新增5.1萬個電動汽車公共充電樁,2024年計劃還要新建1萬個。

  《上海市公共停車場(庫)充電設施建設管理辦法》在2023年公佈實施後,將充電平臺與停車平臺進行數據打通,並將充電設施配建情況納入公共停車場(庫)經營備案的條件之中。此舉有效促進了停車場的充電設施推廣應用,也方便用戶的查詢和使用。

  在特來電寶山微電網充電示範項目,記者看到這裡集結光伏、儲能、大功率快充、換電等技術于一體,可以為駕駛員提供充電、餐飲、休息、洗車等服務,緩解充電焦慮和等待焦慮。

  今年春運已經啟動,上海提前謀劃、加強建設,目前已實現在高速公路運營服務區充電設施全覆蓋,充電車位佔比達到了14.9%,便利新能源汽車出行回家路。(王辰陽)

  深圳:“超充之城”迎來産業新風口

  深圳市統計局1月30日發佈數據,2023年,深圳規模以上汽車製造業增加值增長47.3%,新能源汽車産量增長104.2%。此前,總部位於深圳的新能源車企比亞迪宣佈,2023年第四季度純電動乘用車銷量超過特斯拉首次成為全球第一,比亞迪公司全年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超過302萬輛,繼續保持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售冠軍地位。從以電子信息為産業支柱的“創新之城”,到打造以新能源汽車製造業為新名片的“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車城”,深圳在汽車電動化、智慧化趨勢中迎來産業新風口。

  “一杯咖啡,滿電出發”,“超充之城”正在成為深圳新的城市名片。深圳正在更深、更廣的維度,大力推進“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車城”。

  深圳新能源汽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進入全面發力階段。在去年6月份舉辦的“2023國際數字能源展”上,深圳推出首個全液冷超充示範站並宣佈啟動“超充之城”建設。深圳將在3年內建設300個新能源汽車超充站,實現超充站和加油站達到1:1的比例,到2030年實現充電比加油更方便。

  “深圳總部+飛地生産”“工業上樓”等新模式創造産業發展新空間。根據《深圳市促進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汽車産業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措施》,深圳市鼓勵創新“深圳總部+飛地生産”新發展模式,支持國際總部、研發及母工廠項目落地深圳,推動本地企業在市外飛地合作共建汽車産業園。

  外資看好深圳在新能源汽車世界版圖中的重要地位。2023年,深圳市寶安區相關負責人赴瑞士、法國、德國開展“雙招雙引”,與法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法雷奧、德國新能源獨角獸企業Sax Power等簽訂合作協議;工程軟體全球龍頭企業法國達索系統公司將在深圳市龍崗區設立華南創新中心項目,打造全球汽車零部件數字化集散中心,促進汽車産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推動深圳汽車産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深圳市坪山區牽手殼牌集團,後者將在深圳佈局運營電動汽車充電站和超充、光儲充等新能源領域研發資源。殼牌中國集團主席陳琳表示,殼牌集團與深圳的合作,進一步推動了中國領先的電動車産業鏈邁向全球市場,在高品質對外開放下共謀高品質合作共贏。

  深圳提出,努力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橋頭堡”,加快構建深圳汽車“産供銷、內外貿、上下游”一體化發展體系,以産運貿一站式出口基地為依託,拓展合作國內外龍頭車企,拓展汽車出口運輸航線,加快打造以新能源汽車為核心的交易、整備、檢測、物流、金融一體化出口基地,加快構建以“買全球、賣全球”為特色的現代化汽車産業體系。

  深汕特別合作區既是深圳製造業的産業新空間,也是新能源汽車出口的新的橋頭堡。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副主任黃鳴介紹,龍頭項目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總投資250億元,全部達産後預計年産值將超2000億元,其中一期核心零部件項目已經成功投産、二期項目已取得國家發展改革委整車生産資質批復。

  黃鳴説,截至2023年11月底,深汕特別合作區小漠港已開通波斯灣、東南亞、地中海等外貿航線,自2023年初開港以來汽車滾裝出口量突破1.8萬輛,佔深圳市汽車出口總量30%以上,貨物吞吐量累計突破100萬噸,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印朋)

  西安: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力推新能源汽車“出海”

  隆冬時節,位於陜西西安浐灞國際港的西安國際港站,新能源汽車整裝待發,即將從這裡經中歐班列(西安)運往中亞。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借由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努力開拓海外市場,成為西安做優做強新能源汽車産業的著力點之一。

  西安海關數據顯示,2023年陜西出口汽車9.33萬輛,總貨值218.2億元,較上年分別增長204.3%和170.7%,汽車出口為全省出口的主要增長點之一,其中電動載人汽車出口增長超10倍。

  “2023年,我們中歐班列(西安)發送新能源汽車主要抵達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地,2024年,我們將從運輸組織、貨運調度等方面加強協調,不斷優化班列運輸方案,為班列的順利開行提供堅強運輸保障。”西安國際港站站長王保錄介紹。

  海外走俏的新能源汽車帶動西安新能源汽車製造業多點開花,亮點紛呈。作為比亞迪最早的乘用車生産基地,西安與比亞迪長達20年的雙向奔赴為西安新能源産業奠定了良好開局。數據顯示,2023年1月至10月,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出口達17.6萬輛。

  頭部企業牽引帶動西安新能源汽車領域科技創新成果頻頻落地。走進位於西安西鹹新區的陜西省智慧網聯汽車創新中心,大螢幕實時顯示著試驗區域內智慧駕駛車輛的運行信息。

  “我們建立了開放共享的協同研發機制,將長安大學、西安交大等高校的專家團隊與整車、零部件和信息通信領域企業聯結起來,以此實現研究成果的快速轉化。”中心常務副主任張武介紹,這家成立於2020年7月的年輕企業,已發展為西安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的第三方授權機構,完成了陜西首批5張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牌照的發放。

  産業提速發展背後,是政府引導政策的“精準灌溉”。2021年,陜西省就已將乘用車(新能源)産業鏈明確為全省23條重點産業鏈之一,由省級領導擔任“鏈長”,建立工作專班,支持“鏈主”企業做強做大。

  西安市也成立了由市級領導挂帥的乘用車(新能源)産業鏈提升工作專班,提出了産業規模實現新躍升,核心競爭力提升、關鍵領域發展、品牌培育打造、綠色交通體系取得新突破的“一躍升四突破”發展目標。

  專注研發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控産品的西安清泰科新能源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由清華大學畢業生團隊組建的高技術企業,企業陸續與吉利、陜汽、長安汽車等企業展開闔作。

  “高新區給予了政策補貼、創業大賽獎金等多項支持,幫助我們申請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堅定了公司在西安長期發展的決心。”企業負責人何鋒孝説。

  針對新能源乘用車缺少高端品牌的問題,陜西力抓核心技術攻關,支持比亞迪不斷迭代系列産品鞏固市場領先優勢,加快高端産品佈局,支持高端合資電動車批量生産和市場拓展;瞄準缺少電控系統、驅動電機佈局需要省外配套的短板,陜西省工信廳梳理出企業的配套需求,召開一系列對接會,提升就地配套能力。

  “整車整機企業梳理出配套需求清單,政府出面搭建平臺,組織了上百場‘一對一、一對N’對接活動,實現成熟品牌整車和優質零部件企業的有效對接,加速産業聚集。”陜西省工信廳汽車工業處副處長杜軍國的手機裏一個400多人的“配套招商穩增長”微信群頗為熱鬧,各類支持政策、培訓信息、配套需求每天動態更新。即使在節假日期間,各類“線上對接會”也從未掉線。

  “陜西特別是西安已初步形成以新能源乘用車、動力電池、關鍵零部件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産業體系。整車以比亞迪、吉利為代表,配套企業以眾迪鋰電池、三星環新動力為代表,均在全國具有較強的競爭力。”長安大學汽車學院車輛工程系主任陳軼嵩説。(雷肖霄 劉瀟)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