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汽車頻道 > 正文
對話長安汽車柳宇翔:如何從閉門造車到“開門”造車?
2024-05-22 14:23:0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責編:鄭思雯

  2024年北京車展作為國內外汽車領域的矚目焦點,不僅是全球汽車工業精英的集結地,更是科研創新成果的展示窗口。在這一國際盛會上,中國汽研作為中國汽車行業的國資央企、權威第三方測評機構,精心策劃推出《敢問敢答-艾迪技術探展》高端訪談欄目,圍繞汽車技術革新、測評前沿動態、用戶關注熱點和行業發展趨勢等話題,與各大車企高層進行深度對話,共同探討汽車行業的未來發展。

  此次北京車展上,長安汽車發佈了全球首款量産可變新汽車——啟源E07重磅亮相發佈,引發業界廣泛關注。與用戶共創,技術崗需要前置嗎?軟體是如何定義汽車?長安如何應對新能源業務考核新要求?圍繞這些問題,《敢問敢答-艾迪技術探展》總策劃、中國汽研品牌宣傳中心負責人莊恒國與長安汽車軟體産品體驗設計業務總監柳宇翔進行深度對話,共同探討了在新消費時代,企業應如何深入用戶,實現技術與需求的精準對接,共創共贏新未來。

對話長安汽車柳宇翔:如何從閉門造車到“開門”造車?_fororder_image001

  長安汽車技術崗要前置嗎?

  隨著汽車消費市場發展不斷成熟,消費者對於車輛配置和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何才能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成為更多車企亟待解決的問題。對此,有車企專門將技術崗前置,為的是更早入産品規劃,快速響應用戶需求。

  柳宇翔對此表示,長安汽車技術崗其實一直是前置的狀態,“大家可能會將技術研發想像為關在屋子裏做東西,那可真的就是‘閉門造車’。實際上長安汽車在造每一款車的過程中,都要不斷地跟用戶進行接觸。我們非常感謝用戶參與進來,激發了我們很多靈感。長安汽車的技術一直是從消費者反饋中來,也最終反哺到消費者中去。”

  在此次北京車展上,長安汽車啟源E07首發亮相。據柳宇翔介紹,該車型形態可變、功能可變、軟體可變,是全球首款量産可變新汽車。

  柳宇翔解釋説,消費者在購車時,常常會糾結是買轎車還是SUV?但無論選擇哪一種車型,似乎都無法滿足所有需求。對年輕消費者來説,未來可能會經歷單身、結婚到三口之家的階段變化,每個階段對車的需求是不同的。

  另外,從使用場景上講,日常通勤時需要的是舒適和平順的駕乘體驗。但如果是去旅遊的話,可能用戶就需要車輛具備探索性和SUV的空間感,甚至長途旅行的時候,希望能在車裏面睡一覺。有些用戶可能有騎行、滑雪之類的興趣愛好,這個時候他可能需要車有一定的裝載能力。

  基於這些情況,啟源E07可以通過車身形態變化,既擁有轎車的平順,又能達到很好的通過性,還能夠達到一些旅居車的空間拓展能力,實現一室一廳一露臺的場景拓展,“長安汽車在與消費者互動的過程中確立了整體的造車思路,將技術實現在産品上面,然後將消費者心中所想一一呈現出來。”

對話長安汽車柳宇翔:如何從閉門造車到“開門”造車?_fororder_image002

  千人千面 何不讓用戶自己來定義汽車?

  隨著智慧汽車行業的飛速發展,“軟體定義汽車”受到越來越多行業人士的關注和討論。對此,柳宇翔認為,軟體是面向用戶操作層面的,離用戶更近。用戶的需求變化驅動軟體變化,再由軟體驅動硬體發生變化。

  以小憩模式為例,技術人員認為小憩模式就是將座椅按照一個固定角度放倒,但不同用戶對“小憩”的定義是不同的。有用戶認為,小憩就是在車裏坐著刷一會手機,不需要放倒座椅。但有用戶則希望能在座椅上睡一會兒,希望座椅和後艙形成平面,可以更舒適地躺下。面對用戶的差異化需求,長安汽車選擇將自己的能力開放出來,讓用戶可以通過軟體自己去定義。

  “軟體的可變性由用戶的需求去驅動。用戶需要什麼,我們就要設計與之匹配的軟體來驅動硬體。”

對話長安汽車柳宇翔:如何從閉門造車到“開門”造車?_fororder_image003

  長安汽車面對如何應對新能源業務考核新要求?

  今年兩會期間,國資委主任張玉卓指出,將對一汽集團、東風集團和長安汽車三家汽車央企進行新能源汽車業務的單獨考核,將不再考核産銷、營收等傳統指標,轉而考核科技創新、品牌溢價率和市佔率等指標。

  柳宇翔表示,面對央企汽車新能源業務單獨考核的新要求,長安汽車應對舉措的核心是提升技術能力和創新能力,打造出更好的汽車産品。技術研發創新,一直是長安汽車發展藍圖中的核心戰略,在香格里拉計劃、北斗天樞計劃與海納百川計劃構成的未來藍圖裏,長安汽車在諸多核心領域取得了出色的成績。2023年長安汽車累計新增專利數達5739項。在外部標準的發佈貢獻上,長安汽車也主導參與了63項,並成為首個主導制定ITU系列國際標準的中國車企,助力長安汽車實現新能源與智慧化技術始終走在行業前列。(資料來源:中國汽研)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