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安部交管局表示,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汽車所搭載的“智駕”系統,都還沒有實現“自動駕駛”的目標,駕駛人在車輛行駛過程中“脫手脫眼”,存在嚴重道路交通安全風險。這再一次引起了人們對汽車智慧駕駛安全性的關注。相對於智慧駕駛,安全從來都不是可選項,而是必選項,安全是汽車智慧化的目標,也是底線。
智慧駕駛的目的是什麼?難道就是為了讓人們的雙手離開方向盤,去享受那些冰箱、彩電、大沙發嗎?當然不是,智慧駕駛的目標是安全,是用智慧技術將人們在駕駛和移動中存在的安全隱患消除。如果拋開安全不談,人們的手可以隨時離開方向盤,用不著智慧技術。至於所謂“讓人們擺脫駕駛的束縛”“將車內變成一個新的生活場景”等,則都是要在安全的基礎上去實現的。如果連安全都做不到,這個場景能維持多久?
在消費者層面,人們一度似乎對於車輛安全越來越不重視了,關注的都是車輛的各種智慧功能,螢幕大不大、座椅軟不軟、放歌好不好聽等“好不好玩”的元素成了選車的首要。而安不安全、好不好開,似乎被放到了次要位置。但這是一種錯覺,誰會不關注自己的安全呢?這種忽視實際上是消費者的一種默認,默認這些車輛都是安全的,不安全的車怎麼可能被允許上市銷售呢?
這種默認也源於企業端一段時間以來對智慧技術的不規範宣傳。部分車企為搶佔市場,將輔助駕駛包裝為“自動駕駛”“無人駕駛”,甚至虛構技術優勢。這種“宣傳超前于技術”的現象,直接導致消費者認知錯位。對安全的默認,不等於對安全的忽視,而是對智慧化汽車提出的一個無言的、更高的要求。但一些一直聲稱要“讀懂消費者”的車企,恰恰沒有讀懂消費者的這種要求。
近年來,一系列涉及車輛智慧駕駛的交通事故,讓人們由默認産生了疑問,再次讓人們將基礎的安全問題提到了一個應有的高度。面對“買車不要只關注安全”等言論,人們開始認識到,還是先關注安全吧,不然不只傷錢,還可能會傷人。
對於這種問題,政策層面也一直在出臺政策進行規範。今年4月,工信部就對智慧駕駛的宣傳提出了一系列標準,要求車企不得進行誇大和虛假宣傳,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切實擔負起生産一致性和品質安全主體責任,切實提升智慧網聯汽車産品安全水準。而陸續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也都在進一步規範,推動産業回歸技術本質。
真正的智慧化,絕非冰冷代碼對血肉之軀的替代,而是以人為中心、用技術為生命保駕護航的溫情賦能。智慧的價值恰在於對安全本質的回歸與昇華。智慧駕駛系統的每一次決策,皆應包含對生命價值的絕對尊重與對風險最小化的不懈追求。方向盤後的人類價值與尊嚴,不能被任何演算法效率或商業衝動所覆蓋。技術的最高境界,是讓自身在服務於人時悄然隱退,而非喧賓奪主。畢竟,在很多人的認知裏,“可靠”比“聰明”更重要。
要構建牢不可破的安全根基,需要多方合力。技術研發者當常懷敬畏之心,將安全理念融入系統設計,對“長尾場景”窮盡測試。法規與標準制定者更需未雨綢繆,為自動駕駛安全建立清晰框架與嚴格認證體系。企業亦須恪守底線,杜絕過度宣傳,確保用戶對系統能力邊界有清醒認知。消費者也需培育理性的消費觀,不過度迷信智慧技術,一切以安全為前提。
當科技的輪轂在智慧化大道上疾馳,安全是唯一不可逾越的底線。若安全失守,再炫目的技術奇觀終將化為海市蜃樓,唯有以安全奠基,智慧汽車方能真正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行穩而致遠。(李志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