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第八屆進博會技術裝備、汽車與智慧出行展區展前供需對接會在上海舉行,米其林大中華區副總裁、企業戰略及政府關係總監吳俊毅代表企業出席併發言表示:“2025年進博會,米其林將繼續展示在綠色低碳、智慧製造、循環經濟方面的最新成果,包括多款高科技輪胎産品和綠色供應鏈實踐。同時,也會帶來米其林在複合物材料方面的專知,讓更多人感知米其林不止于道路的創新如何帶來改變生活的非凡體驗。”
對於米其林以往參加進博會的收穫,吳俊毅表示,進博會為米其林打開了一扇“連結之門”——連結技術與市場、企業與行業夥伴、品牌與消費者。2024年進博會,我們帶來了全球領先的輪胎和複合物科技,也收穫了更廣泛的關注與合作:公眾看見了一個“始於道路、不止于道路”的米其林,我們的月球免充氣輪胎、71%可持續材料輪胎、Air X Skylight 飛機輪胎等明星産品首次亮相中國;通過沉浸式體驗空間,我們從星辰宇宙到微觀分子,講述了米其林在複合物領域的專知如何給人們帶來改變生活的非凡體驗。我們也通過進博會促成了多項戰略合作,包括採購訂單、輪胎業務和原配廠商的戰略合作等,推動米其林與中國市場的雙向奔赴。
進博會是“全球創新走進中國、中國機遇走向世界”的窗口。2025 年,米其林將以“印記”為主題參展,因為米其林相信真正有價值的技術,不只是突破當下,更能在城市道路、田野礦山、甚至浩瀚宇宙中,留下長期可見的影響力。進博會正越來越靠近C 端消費者,這也促使米其林在展陳設計和展品上不斷創新,讓更多人真正“看懂”“看見”米其林的技術價值。這一次,將繼續展示米其林在綠色低碳、智慧製造、循環經濟方面的最新成果,包括多款高科技輪胎産品和綠色供應鏈實踐。同時,也會帶來米其林在複合物材料方面的專知,讓更多人感知米其林不止于道路的創新如何帶來改變生活的非凡體驗。
米其林大中華區副總裁、企業戰略及政府關係總監吳俊毅
自1999年米其林進入中國市場以來,一直致力於成為全球領先製造商,為人們提供改變生活的複合物和非凡體驗。在中國,米其林在四個領域推動可持續增長:輪胎:米其林依靠在複合材料領域的技術優勢,為各種出行方式設計高品質、可持續輪胎,從原材料、製造,到物流、産品使用等輪胎全生命週期減少碳排放。互聯解決方案:米其林利用自身對數據管理分析、産品用途和特性的深刻把握,面向專業車隊提供互聯解決方案,幫助客戶從容應對運營、人力和環境的各種挑戰。聚合物和複合物解決方案:通過ResiCare、芬納、FCG等子公司持續佈局中國市場,開發環保且高性能的聚合物與複合物解決方案。生活方式:通過米其林指南,為消費者提供愉悅的生活體驗。在中國內地,米其林指南已有上海市、廣州市、北京市、成都市、杭州市,以及福建省和江蘇省等7個目的地。
2025年是米其林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第 36 年,米其林是中國汽車産業躍遷的見證者、參與者、也是受益者。隨著整車製造、零部件和供應鏈的快速發展,特別是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的爆髮式增長,中國汽車産業正邁向更加高品質、更智慧、更綠色的發展階段。這也推動了輪胎市場從小尺寸、經濟型向大尺寸、輕量化、低滾阻等更高標準轉型。米其林始終與電動化趨勢同頻共振,堅定支持中國新能源車企的成長。不論是行業頭部品牌,還是新興造車力量,米其林都在深度合作,用領先的輪胎技術支持整車性能的持續進化。米其林希望通過不斷創新,為中國消費者帶來更舒適、更安全、更環保的出行體驗,也為整個汽車産業鏈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吳俊毅表示,米其林對中國市場信心依舊,願景不改。我們始終看好中國經濟的韌性與潛力。2024 年,中國汽車産銷量再創新高,突破 3100 萬輛,連續十六年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大幅上升到 46%。在這波浪潮中,米其林中國的輪胎業務穩步增長,特別是在中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我們的品牌搭載率已超過 30%,贏得了越來越多整車廠和消費者的認可。我們看到,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具活力的消費市場之一,更在綠色轉型與智慧製造方面持續發力釋放出強大的創新動能。這正與米其林“一切皆可持續”的發展願景高度契合。我們相信,中國不僅是重要市場,更是我們推動可持續創新、加速技術落地的關鍵舞臺。
吳俊毅説:“深耕中國市場36年,對米其林來説,進博會不僅是展示創新成果的考試,更是一個能見老朋友、交新夥伴、碰撞靈感的絕佳機會。在2025年新的起點上,我們期待進博會越辦越好,讓米其林在內的所有參展企業都能走得更遠、跑得更快。”(文/解金強 圖/米其林中國)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