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5年,意味著什麼?于個人而言,不過是漫漫人生中的一段尋常光景;于中國汽車産業而言,卻是一次足以改寫發展軌跡的關鍵跨越。從發動機的轟鳴交響到電車的靜謐馳騁,從機械工具到智慧終端,從單點技術突破到全産業鏈協同躍升,“十四五”期間,中國汽車産業用5年的時間向世界證明了中國汽車的無限潛力。本期開始,“奮進‘十四五’”專欄從産銷規模、出口、中國品牌、政策體系等多個維度系統回顧“十四五”中國汽車的高光時刻。
産銷量跨越式增長,是中國汽車5年奮進之路最直觀、最鮮活的注腳。從國內市場來看,“十四五”期間,我國汽車産銷增量突破500萬輛,市場規模增長20%;從國際市場來看,我國汽車全球銷量佔比達到35%,其中新能源汽車份額突破75%,引領全球汽車電動化發展。
曲折中前進 汽車産銷逐年攀升
將時間撥回5年前,2021年,頂著新冠肺炎疫情、“缺芯”之困、原材料價格飆升等多重壓力,中國汽車産業在眾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下,邁出了“十四五”征程的第一步。令人欣喜的是,這一步走得平穩、走得踏實、走得堅定有力。這一年,中國汽車産銷分別完成2608.2萬輛和2627.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4%和3.8%,結束了2018年以來連續3年下降的局面。其中,乘用車産銷分別完成2140.8萬輛和2148.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1%和6.5%。
2022年,雖市場動蕩依舊、競爭愈發激烈,但在多項政策支持、企業協力破局之下,我國汽車市場整體呈現復蘇向好態勢。2022年,我國汽車産銷分別完成2702.1萬輛和2686.4萬輛,同比增長3.4%和2.1%,全年實現小幅增長。其中,乘用車在政策拉動下實現較快增長,為産業穩健發展貢獻重要力量。
到2023年,疫情陰霾消散,原料之困逐漸破解,我國汽車産業煥發新生機。當年,我國汽車産銷量首次突破3000萬輛大關,分別達3016.1萬輛和3009.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1.6%和12%。其中,我國乘用車産銷量分別達2612.4萬輛和2606.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和10.6%。
2024年,在“兩新”(以舊換新、報廢更新)政策持續推動下,我國汽車市場消費活力逐漸被激發,全年産銷量分別達3128.2萬輛和3143.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7%和4.5%。其中,汽車國內銷量2557.7萬輛,同比增長1.6%,消費潛力不斷釋放。
在多項促消費政策的刺激下,今年以來,我國汽車産銷依然保持高增長態勢。1~10月,我國汽車産銷分別完成2769.2萬輛和276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3.2%和12.4%。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預測,今年我國汽車總銷量將超3400萬輛,有望再創歷史新高。
令人欣喜的是,自主品牌也在一步步發展壯大,佔據中國汽車市場半壁江山。數據顯示,中國品牌乘用車市佔率從2021年的44.4%躍升至2024年的65.2%,徹底打破過去由合資品牌主導的市場格局,實現歷史性飛躍。今年1~10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達1679.9萬輛,同比增長21.3%,銷量佔有率進一步升至69.4%。
“十四五”期間,我國汽車出口也實現了里程碑式的突破。2021年,我國汽車出口首次突破200萬輛,達201.5萬輛,同比增長1倍。彼時,行業上下還未曾料到,短短2年後,我國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2023年汽車出口達491萬輛,同比增長57.9%。2024年,我國汽車出口更是站上600萬輛新臺階,蟬聯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今年1~10月,我國汽車出口已達561.6萬輛,同比增長15.7%。
4倍增長 新能源汽車傲視群雄
從2600萬輛升至3400萬輛,我國汽車産銷量的持續攀升,離不開新能源汽車的巨大貢獻。“十四五”期間,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實現超4倍增長,連續多年領跑全球。
早在2020年9月,我國宣佈,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隨後,2021年發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5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2035年,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針對汽車産業,“十四五”規劃綱要還明確提出“推動城市公交和物流配送車輛電動化”等要求。
為此,綠色化、低碳化、電動化轉型成為“十四五”期間我國汽車産業的關鍵目標。5年間,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不負眾望,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産銷量分別達354.5萬輛、352.1萬輛,同比均增長1.6倍,市佔率達13.4%。2022年,新能源汽車産銷達705.8萬輛和688.7萬輛,市佔率達25.6%,提前3年完成《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的“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20%左右”的目標。到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産銷更是雙雙突破1200萬輛大關,新能源新車銷量佔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0.9%。
數據顯示,今年1~10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別完成1301.5萬輛和1294.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3.1%和32.7%,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46.7%。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此前印發的《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力爭達1550萬輛左右,同比增長約20%。
銷量增長的同時,新能源汽車的使用環境也在持續改善。為推進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在高速公路規劃佈局建設充換電設施”“積極擴建新建停車場、充電樁”等要求。據統計,2021年底,我國累計建成充電站7.5萬座、充電樁261.7萬個、換電站1298個。到2025年9月底,我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總數已達1806.3萬個,同比增長54.5%。數量變多的同時,快充樁、超充樁、換電站、移動充電樁等眾多充換電形式的涌現,讓充換電基礎設施體系變得愈發完善,新能源車主補能更加便捷、高效。
技術蝶變 引領産業發展潮流
中國汽車産銷量狂飆的背後,是關鍵性技術的實質性突破。“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汽車要突破新能源汽車高安全動力電池、高效驅動電機、高性能動力系統等關鍵技術,加快研發智慧(網聯)汽車基礎技術平臺及軟硬體系統、線控底盤和智慧終端等關鍵部件。5年來,圍繞産業鏈堵點卡點,我國新能源汽車産業持續攻堅克難,産業鏈向自主可控邁進。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介紹,“十四五”期間,行業企業加大投入,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題,顯著提升了産品品質和性能。純電動乘用車平均續駛里程接近500公里,動力電池單體成本降低了30%,但壽命卻提高40%,充電速率提升3倍多。今年1~10月,國內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578.0GWh,累計同比增長42.4%。5年前行業依然認為遙不可及的固態電池,今年更是迎來新突破,中試線加速落地,衝刺2027年量産目標。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針對智慧交通,發展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的出行服務,推廣公路智慧管理、交通信號聯動、公交優先通行控制。隨著人工智能技術持續突破,多元感知融合、端到端大模型技術加速應用,我國在汽車智慧化轉型也走在全球前列。今年1~7月,我國具備L2級組合駕駛輔助功能乘用車銷量約776萬輛,滲透率已達62%。目前,我國已累計開放測試示範道路3.5萬公里,發放測試示範牌照超1萬張,測試里程超2億公里。此外,蘿蔔快跑、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等中國自動駕駛企業更是帶著自動駕駛“中國方案”駛向全球,以“中國智慧”推動全球汽車智慧化轉型。
“十四五”接近尾聲,5年間,中國汽車産業用創新書寫了“跟跑”到“並跑”乃至部分“領跑”的産業奇跡,實現産銷規模、市場結構、技術創新的多維跨越,以鏗鏘步伐堅定邁向汽車強國。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