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汽車頻道 > 正文
第二十屆中國經濟論壇汽車産業平行論壇縱論“十五五”汽車創新高品質發展
2025-11-19 09:40:37來源:中國汽車報網責編:楊蕓菲

  “十五五”汽車行業要怎麼幹?11月18日,以“展望‘十五五’鞏固車優勢”為主題的,第二十屆中國經濟論壇汽車産業平行論壇將在廣州南沙舉行,縱論“十五五”時期,中國汽車行業的創新高品質發展。

  鞏固“十四五”産業優勢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深入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就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五”規劃提出建議,提出要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發展智慧製造、提振汽車消費等多項建議,為汽車行業“十五五”發展明確了方向。以年産銷量4000萬輛為目標引領,汽車行業要如何發展,才能保持智慧新能源汽車的先發優勢,是汽車行業“十五五”的重要課題。本屆中國經濟論壇汽車産業平行論壇以“展望‘十五五’鞏固車優勢”為主題,將邀請主管部門代表、行業機構專家和企業代表,深入探討“十五五”期間汽車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實施路徑,為中國汽車産業在全球智慧化與綠色化“雙變革”的深水區競爭中,凝聚共識、鞏固優勢、擘畫發展新圖景。

  “十四五”期間,中國汽車産業規模與市場優勢持續鞏固。産業政策導向聚焦于強化科技自立自強、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深化高水準開放合作,持續優化體制機制環境。政府出臺的汽車以舊換新、大規模設備更新等穩增長政策,有效刺激了消費與生産,為産業注入了活力。中國汽車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年出口量和單車出口均價持續提升,其中單車出口均價在3年內由1.2萬美元提升至1.8萬美元,開啟從“數量擴張”向“價值提升”的關鍵轉變。

  技術創新與産業鏈競爭力顯著增強。在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技術領域不斷突破,能量密度、續駛里程、充電效率等關鍵指標全球領先。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我國汽車市場的主導力量,電動化轉型升級上升到穩態發展的高度。智慧網聯技術正在快速重塑價值鏈,2025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4.3%,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299.6GWh, 累計同比增長47.3%;L2級輔助駕駛功能的滲透率已經超過50%,智慧網聯汽車測試道路遍佈全國。隨著人工智能技術持續突破,多元感知融合、端到端大模型技術加速應用,形成了全球最完整、最具活力的新能源汽車産業鏈集群。

  品牌向上與全球化佈局取得突破。中國車企的戰略並非局限于整車貿易,而是通過海外建廠、技術輸出與品牌深耕構建全球化競爭力。據不完全統計,由中國車企建設並投産的海外工廠已超過10座,在規劃內的海外工廠超過50座。從曾經深化改革開放,建立合資工廠到如今産業全球佈局,中國汽車的脈動悄然間已與全球同頻,完成了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的蛻變。謀劃“十五五”汽車産業創新高品質發展,必須要鞏固“十四五”産業發展優勢。

  謀劃“十五五”高品質發展

  “十五五”是汽車産業邁向高品質發展新征程的關鍵期,也面臨更嚴峻挑戰。外部,貿易保護主義升溫、海外技術法規與認證壁壘高築、數據合規要求趨嚴以及售後體系短板,都對中國車企的全球適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內部,“高品質發展”取代單純的“規模型擴張”成為全行業最核心的命題。在存量時代,企業亟需在品牌價值、技術內涵和可持續發展上尋求深度突破才能持續保持增長。

  “十五五”時期將是中國汽車産業鞏固擴大領先優勢、破解發展難題、邁向汽車強國的關鍵五年。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汽車産業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深刻重構。中國汽車産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已經被明確視為培育新質生産力的“主陣地”。《中國汽車報》作為第二十屆中國經濟論壇分論壇的主辦單位,依託中國經濟論壇——汽車産業平行論壇,將為“十五五”汽車行業發展提供平臺智慧。本屆分論壇旨在在此承前啟後的關鍵時點,匯聚行業智慧,共同研判新趨勢、應對新挑戰、謀劃新策略,為鞏固中國汽車産業車優勢,塑造未來五年競爭新格局貢獻思想力量。

  據了解,本屆論壇上,與會各方還將圍繞汽車産業何以繼續發揮宏觀經濟發展“頂梁柱”作用,中國汽車品牌的全球化競合進階,中國汽車産業鏈如何發揮“全球韌性”,構建良性金融資本市場、推動汽車産業可持續發展,智慧網聯汽車如何從量變到質變改變未來出行方式等話題展開圓桌談論,為“十五五”汽車産業高品質發展建言獻策。

  目前,本屆論壇已進入最後的議程確定階段,期待11月18日與各界賓朋齊聚廣州南沙會展中心。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