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當我們説到OpenStack的時候,我們在説什麼?

2017-08-25 14:50:54  來源:齊魯晚報  編輯:李勝蘭

  我可能是為數不多親手安裝並體驗過OpenStack的媒體從業者之一。

  兩年前,我原來所在的公司準備搞一個評測實驗室,希望能夠為客戶提供精準、完善、權威的評測服務。作為公司內的“技術專家”(請注意這裡的引號),這項重任無疑落在了我的肩上。不假思索的,我就選擇了當時大熱的OpenStack平臺。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決定採用OpenStack的決定或許有點草率,因為我對於Linux系統的確是一無所知。不過在請教了業內若干技術人員的指導和支持後,系統部署與安裝倒是進展順利,當所有伺服器都連接為集群的時候,我還是有一點點小激動。

  不過好景不長。幾個月後,部署的環境發生了變化,增加了幾臺新的設備,一些網絡設置也需要調整。於是乎,僅僅是因為數據中心的設備換了個位置,更換了IP,我就又莫名的幹了大半天的時間,才把系統搞定,其中的“艱辛”更是不足為外人道。

  講這個故事,我無非是想説明曾經的OpenStack在應用上有多麼困難。對於我這樣的愛好者來説,雖然聽過許多前輩講解OpenStack的相關技術,雖然也曾與那些業內大咖們採訪、聊天、談笑風生,但在真正動手實踐的時候,才知道去其中的艱難。

  當然除了介面是否的友好、功能是否完善、是否能讓初學者儘快上手之外,系統的“強壯性”也是許多用戶需要考量的範疇。如果僅僅像我這樣需要遷移或者擴容,就導致系統的問題,這樣的情況肯定是大家難以接受的。特別是對於那些大型企業用戶來説,穩定與安全始終是他們考量的核心內容。

  不過好在如今,OpenStack已經“長大”了。

  “掃地大叔”險釀悲劇,OpenStack“堅強面對”

  在上個月舉行的OpenStack Days China 2017大會上,就出現了這樣戲劇性的一幕——在現場的演示過程中,一位“掃地大叔”衝上講臺,貿然拔掉了正在演示的系統電源。除了演示人員之外,現場的上千位觀眾都被這位“大叔”所震驚,發出了陣陣驚呼。只有演示者不慌不忙的插上了系統電源,在經過短暫的啟動之後,系統恢復如初,並沒有因為斷電受到任何的干擾。

  當我們説到OpenStack的時候,我們在説什麼?

  看到這裡,觀眾不禁莞爾一笑,隨即現場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顯然,這是一幕經過預先準備的實時情景再現,而現場的結果也足以説明,那個被人誤解與質疑的OpenStack已經今非昔比,它實現了自我的成長與完善,變得足夠“強壯”。

  這可能不僅僅是一場情景劇或者一個Demo演示,在真實的情況中,類似的事情時有發生。就在剛剛過去的8月15日,僅僅因為工作人員的誤操作,導致了全台灣地區17個縣市大規模停電,影響了超過668萬戶用電。由此可見,“誤操作”這種事兒在各行各業也是屢見不鮮,對於關乎企業乃至社會應用的IT行業來説,尤其需要得到重視。

  根據數據中心性能研究機構紐約正常運行時間學會(UPTIMEINSTITUTE)所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人為失誤引發了大約70%的數據中心故障,特別是對於許多中小數據中心來説類似的情況並不罕見,這也就成為了情景劇策劃眾人的素材來源。正如一部熱播劇需要從編劇到導演再到演員等人士的共同努力一樣,想達到良好的演示效果,也需要集思廣益。

  在談到這個創意的時候,擔任本劇導演,來自Intel公司的Maggie Liang(梁冰)女士表示,希望通過本劇讓大家更清楚的了解到OpenStack快速升級和斷電重啟的特性,幫助用戶樹立對於OpenStack技術領先性與應用適應性的認知,突出OpenStack的“成熟”特性。

  “我們邀請到了基金會主席來出演‘清潔工’這個角色,也是希望增加戲劇效果。Alan Clark非常欣喜的接受了這個角色,同時跟我們一起完成設計環節,最終給全場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Maggie Liang説。

  當我們説到OpenStack的時候,我們在説什麼?

  事實上,包括副導演金運通(來自Intel)、馮軍(來自九州雲)、編劇陳沙克(來自九州雲)、演員宋毅良(來自Intel)、曹威(來自九州雲)等一眾志願者都從不同角度對本劇進行了解讀和豐富。也正是得益於這些志願者的支持,才讓這部劇從技術到藝術,從應用到意外的各個層次表現得淋淋盡致。

  應該説,自OpenStack誕生以來,業內的質疑便不絕於耳。一直以來阻礙OpenStack被用戶廣泛接受的一大障礙是OpenStack複雜的安裝與運維,沒有專業的OpenStack技術團隊,部署運維OpenStack雲平臺可以説是困難重重。

  但是,隨著今年Ocata版本的推出,這個問題得到了極大改善,用戶應用的便捷性也大大提升。而此次,大會現場向與會觀眾演示OpenStack集群斷電自動恢復這一常見故障,就是希望通過野蠻操作反襯OpenStack的穩定和易於維護,也是“掃地大叔”設計的初衷。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一次在幾千人面前演示的斷電重啟,充分説明與印證了OpenStack在品質上的高可靠性。

  Kolla,OpenStack的“增肌粉”

  既然OpenStack經過了多年的發展,為什麼唯獨到了今年的Ocata版本才有如此大的進步?在這裡我們需要類比一個概念——增肌粉。

  在健身界,如果一位選手想變成標準的“肌肉男”,就必須服用一系列高效的補劑,比如“增肌粉”;同樣,對於曾經“孱弱”的OpenStack來説,正是Kolla的出現讓OpenStack變得如此“強壯”。從這個角度來説,Kolla就是OpenStack的“增肌粉”。

  當我們説到OpenStack的時候,我們在説什麼?

  簡單來説,Kolla的作用就是負責Docker的鏡像製作。我們知道,早期的OpenStack是不支持容器化的(Docker),但是隨著Docker越來越成為主流,不能夠容器化的平臺或系統必然會面臨淘汰的命運。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OpenStack才將Kolla納入其中,實現了又一次的自我“革命”。

  作為演示者,在面對考驗我需要表現的是從容淡定,而這份從容淡定是來自於對OpenStack的自信——演示者曹威

  另一方面,Kolla的最終目標是為OpenStack的每一個服務都創建一個對應的Docker Image,通過Docker Image將升級的粒度減小到Service級別,從而使升級時,對OpenStack影響能達到最小,並且一旦升級失敗,也很容易回滾(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系統可以自我恢復)。

  相對於以往,在Kolla項目中系統升級只需要三步:Pull新版本的容器鏡像,停止老版本的容器服務,然後啟動新版本容器。回滾也不需要重新安裝包了,直接啟動老版本容器服務就行,非常方便。

  在談到技術優勢的時候,Kolla項目核心開發者,來自九州雲的張雷這樣認為:“Kolla不但有效的簡化降低了部署依賴問題,而且可以實現快速部署,也大大降低了維護的難度。比如對某個服務修改代碼,安裝依賴包的時候,不用擔心會影響其它服務的運行,同時也使 OpenStack 在線升級變的簡單和容易”。

  同時張雷也表示,無論是Docker還是OpenStack都有著各自的優勢,具體的應用情況還是要根據客戶的業務場景來分析。

  七年之癢,OpenStack的未來在何處?

  在與這些志願者的聊天中,我覺得受益匪淺。

  在此之前,我對於OpenStack有很多的不解:代碼貢獻率代表了什麼?那麼多的金牌、銀牌贊助商有什麼意義?市場呼聲這麼高,又有多少人真正採用了這項技術?

  我相信這也是許多人心中的疑問。至少從今年來看,OpenStack的呼聲似乎並沒有去年那麼火爆,話題的討論熱度也有所下降,一切看起來都是“衰退”的情況。但是剛提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平常看起來溫文爾雅的Maggie Liang就像爆豆一樣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如果説“火爆”是指關注這個技術的討論的熱度沒有那麼火爆,我覺得這剛好印證了這個技術正在逐漸走向成熟”。

  在她看來,兩年前行業對於OpenStack的熱議,正因為大家對於這個技術是否能夠承擔起大型企業雲平臺建設而有諸多的討論。而如今熱議漸漸歸於平靜,則是因為已經有像國家電網、移動、電信、聯通、銀聯、鐵路、中海油、中石化等一大批超級用戶選擇了OpenStack來實現企業級雲平臺的管理和建設,曾經的熱議早已經變成了埋頭苦幹。

  同時,從近兩年的OpenStack Days China火爆程度上,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端倪。從未有任何一場大會能夠邀請到如此眾多的國有及超大型企業發言人共同登臺演講,這本身也就反應出了OpenStack在中國的受歡迎程度。相比于前幾年的“敲鑼打鼓”來説,OpenStack更進入了“悶聲發大財”的階段。

  寫到這裡,我想回到標題那段文字——當我們説到OpenStack的時候,我們在説什麼?在此之前,我們可能談論的是某項技術、某種擔憂甚至某些失望,但是從今以後,我們更多談論的應該是如此便捷、如此簡約、如此強壯。

  我想,如果真能這樣,就意味著OpenStack的確成功了,可以真正的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