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傳統戲曲當代表達 講述精彩江蘇故事

2017-10-19 11:12:30  來源:新華日報  編輯:李勝蘭

  原標題:傳統戲曲當代表達 原創歌劇蘇韻流芳

  舞臺“雙面繡”,講述精彩江蘇故事

  傳統戲曲當代表達 講述精彩江蘇故事

  原創歌劇《運之河》

  傳統戲曲當代表達 講述精彩江蘇故事

  新概念崑曲《邯鄲夢》

  傳統戲曲當代表達 講述精彩江蘇故事

  歌劇《鑒真東渡》

  傳統戲曲當代表達 講述精彩江蘇故事

  崑曲《醉心花》

  10月9日,由無錫歌舞劇院主創的民族歌劇《二泉》在南京首演,民族藝術家阿炳從苦難中尋求超脫、在黑暗中嚮往光明的一生,如畫卷般展現在觀眾面前。演出現場,中國歌劇舞劇院原副院長黃奇石等專家集體為該劇點讚,“在民間音樂的吸收融合上花了大功夫,既與‘洋腔洋調’劃清界限,又能化舊為新,呈現出獨屬於《二泉》的水墨江南之美。”

  《二泉》,是江蘇近年來聚力歌劇創作、繁榮舞臺藝術的一個縮影。2014年以來,江蘇連續三年推出了《運之河》《鄭和》《鑒真東渡》三部用國際語言講述中國故事、江蘇故事的歌劇,不僅在業界好評如潮,更先後走出國門,用歌聲與世界對話。

  在文化交流中,實現東西方對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寧對記者説,優秀傳統文化在注重縱向傳承的同時,同樣需要重視橫向的對外傳播。唯此,才能更好地讓世界感知中國,讓更多人聽到來自東方的聲音。

  從亞洲巡演到登陸歐洲,江蘇原創歌劇贏得了世界認可。《運之河》歐洲巡演,在日內瓦首場演出中場休息時,杜樂蒙劇院經理柯羅德激動地對江蘇演出團隊負責人説,“音樂很好聽,演員唱得好,舞臺那麼棒,杜樂蒙劇院一年180多場演出,這是最有震撼力的一次。”

  《孫武》之後,江蘇已有15年沒排演過原創歌劇。在舞臺唱響“江蘇聲音”,江蘇歌劇人已等待了太久。“歌劇之所以重要,就在於其不僅是舞臺藝術的集大成者,更是世界傾聽中國聲音的主頻道。”徐寧坦言,“當下,原創歌劇是代表舞臺藝術最高水準且具備通行世界能力的藝術樣式,江蘇理應有所作為。這既是江蘇文化自覺的必然甦醒,也是江蘇文化自信的體現和文化實力的彰顯。”

  如何用“世界語”講好江蘇故事?題材選擇很關鍵。以《運之河》為例,大運河和長城一樣,是中國人民勤勞、智慧和力量的結晶,2014年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國際關注度高。《運之河》作曲唐建平對記者説,“通過西方歌劇來呈現‘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一中國傳統的執政理念,更容易被西方觀眾理解和接受。中國大運河帶來的啟迪與思考,既有歷史性也有現實性,既有民族性也有世界性,採用歌劇這一西方主流的藝術形式來表現,能更好地呈現中華民族這一偉大創舉中所蘊含的豐厚價值。”

  如果説歌劇舞臺的“走出去”,為文化傳播拓展了輻射廣度。那麼,傳統戲曲舞臺的創新性當代表達,則進一步拓展了經典傳承的深度,使之更具生命力。傳承+傳播,在縱橫經緯間讓歌劇藝術與傳統戲曲交相輝映,織就江蘇舞臺精彩的“雙面繡”。

  對於創新性傳承,打造了多部新概念崑曲作品的著名崑曲表演藝術家柯軍深有感觸。2016年,他帶著新作《邯鄲夢》前往倫敦,開啟了一場跨越400年的戲劇對話。

  這一版的《邯鄲夢》將湯顯祖的崑曲與莎士比亞經典作品中的片段穿插交替,實現中英兩位戲劇大師超時空維度的思想對話。“湯莎會”的探索,讓柯軍很興奮,“文化交流,不僅要著眼于展示自己的文化精華,更要學會發現他人之美。一方面要‘藏’,用‘最傳統’的態度講好中國話;另一方面要‘奔’,用‘最先鋒’的姿勢説好世界語。”

  優秀傳統文化,不僅“走出去”的表達方式需要創新,傳承的形式同樣需要創新。

  2016年,第三屆江蘇文化藝術節、首屆“京昆群英會”相繼登場,群芳競艷的一批原創戲曲精品,對傳統戲曲創新的話題做出了完美回應。

  “經典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是戲劇永遠的主題,”蘇州昆劇院院長蔡少華以復排《白羅衫》為例對記者説,“新版的故事跳出了才子佳人的舊形態,其主題與現代藝術彰顯的人性矛盾衝突有共通之處,復排經典,本身就是對崑曲題材的繼承與突破。”

  尊重傳統不因循傳統,利用現代但不濫用現代。根據畢飛宇原著小説改編、李亦潔主演的現代京劇《青衣》被稱為“傳統文化當代表達的成功範例”。“《青衣》的現代審美不僅僅是外在的表現手段,對人性深刻的探索才是它的‘現代’內核。”導演張曼君對記者説,“《青衣》具備強烈的現實意義,能喚起大家對於人性和命運的思考。創新不是盲目的,我們所做的嘗試,是希望在貼近現代人審美的同時,探索京劇新的敘事和表現手段。這樣的創新,是更好地繼承傳統。”

  創新的目的是什麼?怎麼創新?如何在“新舊”之間實現平衡?面對這一個個關於“創新”的疑問,江蘇的戲曲舞臺實踐一次次給出了答案。根據《羅密歐與朱麗葉》改編的原創昆劇《醉心花》,並非以崑曲複製莎士比亞,而是以羅密歐、朱麗葉的愛情故事為基礎,用中國戲曲去表達全人類共通的愛情主題。從舞臺呈現看,莎翁愛情經典巧妙融入傳統崑曲語境之中,毫無違和感。該劇2016年底首演以來,在昆劇戲迷中“圈粉”無數。

  對於《醉心花》的創意,省昆劇院院長李鴻良很是讚賞,“傳承與創新缺一不可,兩條腿走路,才能走得更好、更遠。《醉心花》的創新不是‘莽撞’的,它是在嚴格遵循曲牌格式的基礎上進行適度的創新創造,在實踐中張揚崑曲程式之美。”

  傳統戲曲,不應只是“昨天故事”的重現。今天的故事、當代的生活,同樣可以在戲曲舞臺上得以呈現。

  關注現實,是江蘇舞臺藝術的一大亮點。近年來,我省先後出臺了《關於繁榮舞臺藝術的意見》《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實施意見》等綱領性文件,聚焦現實題材創作,推出了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精品力作。淮劇《小鎮》榮獲中國藝術節文華大獎,揚劇《花旦當家》、淮劇《留守村長留守鵝》代表江蘇劇目連續兩年被選為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開幕大戲。文化部副部長董偉點讚道,“文藝作品,就是要在這樣的‘貼近’中弘揚主旋律,在創作中秉持傳世之心,以現實主義精神表現現實生活,讓人們看到美好和希望就在前方。”

  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不斷增強傳播力。今天,江蘇的舞臺藝術正在不斷融入時代,走向國際,講述著江蘇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講述著那些屬於我們的精彩的江蘇故事。 本報實習生 王镥佳

  本報記者 董 晨

  配圖 本報資料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