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威海經濟開發區橋頭鎮 精準施策出實招 脫貧見實效

2017-10-27 17:26:40  來源:國際在線  編輯:李玥

  國際在線消息(趙博 通訊員 田明貴):山東省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橋頭鎮日前透露,近年來,該鎮以“規劃到戶、落實到人”為宗旨,通過突出責任導向、創新扶貧模式、落實政策實效等途徑,切實抓實定點扶貧工作,至2016年底全部實現了脫貧目標。

  突出責任導向,精準壓實工作責任

  壓實主體責任,明確各級工作主體責任。黨政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各社區(村)推行“六個一”戰略部署,為每名貧困戶結對一名幫扶責任人,每個扶貧重點村結對一個幫扶部門、一個幫扶企業、駐一個工作隊、落實一名農業科技指導員、配備一名法律顧問。由鎮各部門牽頭制定了22個專項扶貧方案,層層簽訂責任書,壓實責任義務,嚴格落實脫貧攻堅任務。

  壓實督導責任,注重過程管控。橋頭鎮由鎮、社區(村)領導班子成員組成督導組,負責督促各村、各部門落實主體責任,定期召開督導協調會,集中研究整改督導事項,收集匯總問題和意見建議,形成問題清單,明確下步工作方向、目標。

  壓實調研責任,使每個工作人員肩上有擔當,心中有動力。要求鎮扶貧相關人員沉到村、組,深入農戶,蹲點調研,解剖麻雀,發現問題,圍繞貧困戶致貧原因開展專題研究,形成調研報告,切實推動“靶向”施策,確保政策精準、措施精準、落實精準。

  創新扶貧模式,走特色脫貧攻堅新路

  橋頭鎮黨委、政府不斷創新精準扶貧工作模式,走出新路。抓重點、攻難點、補短板、促長板、增動力,加快脫貧攻堅進程,積極探索、實踐具有自身特色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新路子。

  創新宣講扶貧政策方式,使宣傳工作“增值”。組織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領導班子開展扶貧政策集中培訓,將扶貧工作講明白,理清楚。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積極宣傳推介各類扶貧政策,形成了“互聯網+扶貧”的宣傳新模式,大大提高了對宣傳扶貧工作的認知水準。

  創新扶貧合作模式,開有扶貧工作新“架構”。積極引導有條件、有需求的貧困村、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經營、發展現代特色農業項目,提高自身“造血”功能。全鎮通過“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共帶動貧困戶流轉土地1630畝,平均每畝700元,帶動增收114萬元。

  推進産業技術扶貧,提高扶貧攻堅的技術含金量。對具備一定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開展送技術、送培訓進村入戶活動,同時加大就業推薦力度,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優先吸納貧困戶就業,為貧困戶提供一站式保障服務。積極鼓勵服裝、漁具、面點加工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到貧困村設立加工點,推動分散加工行業向貧困村輻射發展。

  落實政策實效,提高貧困群眾幸福指數

  橋頭鎮結合自身扶貧工作實際,因類施策,從近期、中期、遠期三個階段開展工作,突出了扶貧政策實效,鞏固了脫貧成果。

  強化落實扶貧政策力度,夯實近期基礎性工作,使不同類型脫貧同批(次)推進。針對符合條件的貧困戶,採取政策兜底脫貧一批、醫療救助脫貧一批。

  合理配置鎮域資源,解決中期關鍵性問題。對於有勞動能力,缺乏技術的貧困戶,通過轉移就業脫貧一批,社會扶貧脫貧一批,土地流轉脫貧一批,讓老百姓在共享資源的同時,提高自己的中、長期穩定收入。

  完善分配産業效益制度,落實遠期保障性任務。以光伏項目為例,橋頭鎮共建成光伏項目三處,已全部併入國家電網,為每名貧困戶發放200元項目分紅。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