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2017年錦繡非遺走訪:紅瑤服飾

2018-01-03 14:20:41  來源:中國網  編輯:陳夢楠

  我們對於桂林的印象,可能更多的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想像。但離開了漓江邊,前往北邊100公里左右的桂林龍勝縣裏的大石山區,你會發現一個完全不同的桂林——在那裏,大山藏著深深的峽谷,紅瑤女子似桃花。

  2017年錦繡非遺走訪:紅瑤服飾

  “錦繡”是《21世紀經濟報道》的一個系列專題和公益項目,一直致力於成為鄉土中國之美、傳統中國之美、非遺中國之美的傳道者。2017年度《21世紀經濟報道》攜手渤海銀行聯合發起“錦繡”—— 2017中國貧困地區發現之旅。在熱烈的9月,走訪再次開啟。

  第三站,紅瑤服飾。

  2017年錦繡非遺走訪:紅瑤服飾

  龍勝縣位於桂林西北部,為湘桂黔三省交界之地,是侗、瑤、狀、苗等各少數民族聯合自治的縣域,所以叫“各族自治縣”,全國這樣的“各族自治縣”共有兩個。在龍勝境內的各少數民族中,瑤族人口規模居第三,約2.7萬人,並有大半是“紅瑤”。

  幾百年前,浪頭的紅瑤先祖們來到此地,一代代人艱辛的開墾和養護,把深山改造令人嘆為觀止的梯田。同時,紅瑤人特有的生活和文化,也在梯田間,一代代地傳遞和發展下來。

  紅瑤社會中曾流傳著一首歌謠:“五歲六歲玩泥巴,十三四歲學繡花。十七十八方出嫁,十九二十抱娃娃。”這首民謠,基本能概括很多傳統的紅瑤婦女的前半生,。

  瑤族人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文字。紅瑤女子織錦和刺繡,依靠母輩一代一代的傳承下來,這些圖案出現在衣、裙、頭巾、包肚、腰帶、圍裙、圍裙帶、東擺、裙擺、腳綁、腳綁帶、花鞋,成為這個族群集體記憶的承載。

  2017年錦繡非遺走訪:紅瑤服飾

  紅瑤服飾除了動物、植物之外,還有頻繁出現的四方形圖案令人印象深刻。一種是方形印章,一種像是動物爪印。像爪印的圖案,方向外框內部則有一個X形圖案,空余的部分填繡一些其他顏色。這是傳統紅瑤刺繡最常見的圖案,粟求妹把它稱為“瑤王印”,不過也有人稱之為“虎爪”,兩種稱呼源自兩種傳説。

  其中一種傳説是:很久以前,瑤王出榜為女兒招得了一位英俊瀟灑的女婿,豈料女婿竟是垂涎瑤家山寨的莫家土司之子,乘機盜走了王印,並帶領莫家土司兵攻打瑤王。瑤王沒了王印,一時調不來各寨瑤兵,打了敗仗。自此,為了銘記奪印之仇,紅瑤婦女們就在自己的衣背上和頭巾上繡上了瑤王的大印。

  “虎爪”之名來自另一個傳説。相傳很久以前,某位皇帝上山打獵,不慎獨自進入密林,遇到一隻猛虎,搭箭射虎不中,一名路過的瑤族女子將虎射倒,救下皇帝。為了感謝這名瑤族女子,皇帝砍下老虎雙爪,沾上虎血蓋在瑤妹的衣服背後,並許諾今後凡有虎爪印的人,見皇帝不必下跪。

  這些生動的傳説,是構建紅瑤人民族認同的重要依據。紅瑤先祖從北到南一路遷徙,其間不免被打散,而服飾中的這些代代相傳的紋式,則扮演著存儲族群記憶、構建族群認同的重要載體。

  2017年錦繡非遺走訪:紅瑤服飾

  在漫長的時光中,服飾早已超越了穿衣打扮的意義,成為了紅瑤婦女獲得社會認同的重要依託、標識不同人生階段的重要象徵。但今天,在外界的商業文明的衝擊之下,紅瑤的傳統服飾文化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外出打工人數不斷增多,很多女子放棄了傳統服飾,也不再蓄留長髮。商業瓦解了部分過去的族群認同,似乎也在重構新的族群認同。

  錦繡是《21世紀經濟報道》的一個系列專題和公益項目,致力於成為鄉土中國之美、傳統中國之美、非遺中國之美的傳道者。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