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保貢松針·茶園探尋之旅”安化開啟

2018-04-03 10:48:48  來源:紅網  編輯:李勝蘭

“保貢松針·茶園探尋之旅”安化開啟

向遠幸(右二)在貢茶園為來客介紹保貢松針的芽頭。胡一鵬 攝

  近日,益陽安化縣仙溪鎮山漳村向家灣,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多名愛茶人開啟了一場“保貢松針·茶園探尋之旅”的活動,眾多愛茶人追根溯源,領略了保貢松針的神奇魅力。

  湘中雪峰山,古稱“梅山”,G55二廣高速公路開通前,入梅城道路崎嶇,鎮境群山簇擁,屬芙蓉山系,芙蓉山有七十二峰。安化保貢松針,便出自芙蓉山仙溪鎮山漳村。

  有史料載,明代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欽點湖南貢茶一百四十斤,其中安化二十二斤,由芙蓉山下的仙溪、龍溪、大橋、九渡水等四保製作的芽茶來進貢,後稱“安化四保貢茶”,歷經滄海桑田,四保貢茶的製作方法很少有人繼承,現只有四保中大橋保向氏貢茶一脈還有傳承人世代傳承。

  光緒十二年二月採辦《大橋保貢茶冊》載,有向氏族人向生裕、向生柔、向逢春等人製作貢茶。《向氏族譜》雲:向生柔、向生裕為向逢春的二弟、三弟。向逢春字生剛,其技藝第五代傳承人為向介夫、向文彬。

  後來,作為會計的向文彬邀請兄長向介夫在仙溪紅旗茶場傳承四保貢茶芽茶的製作技術。

  向介夫按著家傳貢茶的製作方法,製作一斤貢茶要採摘八斤鮮茶葉(十六兩老秤),製作技術嚴格遵從四保芽茶的製作技藝進行。

  1976年,向介夫逝世,其長子向遠幸子承父業,繼續傳承四保芽茶的製作技藝,向遠幸憑著精湛的茶葉製作手藝與傳承貢茶的責任,被派往紅旗茶廠山漳江分場做負責人。

  1999年,向遠幸承包茶場並改建為仙山茶廠,並開始學習安化松針搓制外形的技術和其優點、特點應用到四保貢茶芽茶的製作上。

  向遠幸不斷吸收安化松針的特質,優化四保貢茶芽茶的技藝。他秉承“遵古訓、循古法”的宗旨,精心維護明清遺留至今的芙蓉山貢茶基地及四保貢茶芽茶的製作技藝。

  2006年,向遠幸在研製保貢松針時對其外形成型和形體統一遇到一些問題——製作速度慢、品相不統一。在安化縣茶葉辦主任蔣少劍夫婦技術指導後,向遠幸萌生了一些新的想法,他通過實踐和加入機械力,形成了保貢松針特有的半機械半手工整形的方法,迅速完善了保貢松針的外形。

  2018年2月13日,世界500強上市公司日本廣瀨株式會社大中華區總裁常松和久先生一行3人來到山漳村仙山茶場參觀、考察,並感嘆,能夠把明代貢茶的芽茶與安化松針的針型茶有機結合起來,不失貢茶的品質,不掉松針的外形,真是一款神奇的好茶。

  著名美食作家、農業農産品産業化文化挖掘者、《尋茶中國》作者方八另説,保貢松針是用有500年貢茶歷史的安化四保貢茶的製作技藝、芙蓉山葉料和結合松針的外形技術,成就了它的品質與技藝,保貢松針也就代表了湖南綠茶很高的水準和技藝。(通訊員 尹默三)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