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寧波非物質文化遺産旅遊的新嘗試

2018-04-20 08:26:3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葛寧遠

  寧波非物質文化遺産旅遊的新嘗試

  文博會手作 黃成峰攝

  伴隨著絢麗的燈光和優美的音樂,200架無人機4月16日晚騰空而起,在姚江上空變幻出“2018寧波”“啟航”等圖案,用現代科技演繹出一幅幅《絲路起航》的壯美畫卷,將2018中國(寧波)特色文化産業博覽會推向新高潮。

  寧波,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東方始發港之一,本屆文博會上,海絲文化和非遺文化成最大亮點,四條寧波非遺旅遊線路正式發佈。

  優化非遺旅遊線路

  前不久,《國家寶藏》節目中浙江博物館帶來的“萬工轎”以其流金溢彩、惠世天工引起了公眾的關注。寧波十里紅粧婚俗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有“千工床,萬工轎,十里紅嫁粧”之美譽,這是“萬工轎”能夠再次受到關注的社會生活的底蘊。但是,如何讓更多的人知曉、了解“萬工轎”背後的故事,讓傳統非遺走進現代生活,仍然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寧波市文化館館長林紅説,“見人見事見生活”的寧波四條非遺旅遊線包括:慈溪黛青·越窯青瓷之旅、鄞州彩金·國家寶藏之旅、寧海火紅·十里紅粧之旅和余姚赤色·余姚紅色之旅。線路圍繞這四個非遺項目,結合非遺景點觀光和非遺手工體驗,分別展開主題一日遊。

  旅遊開發是非物質文化遺産擺脫瀕危困境、實現自我生存的重要途徑。這種主題一日遊的嘗試和探索讓遊客與傳統非遺親密接觸。寧波市文化館副館長孔燕介紹,這是一次有益的嘗試,將文化景區、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産體驗進行串聯,讓非遺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

  有景有物有生活

  非物質文化遺産是民族的文化印記,是一個地區獨特生活方式的體現。它源自生活,其生命紮根于生活。非遺要發展,應該回歸生活。讓遊客深度體驗非遺文化就是將非遺文化更好融入現代生活的方式之一。

  每條非遺線路都以一項非遺項目體驗為核心。以圍繞“十里紅粧”行程路線為例,其中的泥金彩漆、推塑工藝非遺項目體驗,不僅是對非遺項目的傳播,也拓展了十里紅粧博物館參觀和前童古鎮非遺美食品嘗等項目。將非遺納入地方生活,更是對非遺項目所在地現實生活的展示,參與者在認識非遺的同時,亦能感受到非遺背後的地方歷史文化、風土人情,能夠更生動立體地體驗非遺的魅力。

  文博會現場參與非遺手作體驗的家長對於非遺旅遊線路中,孩子動手參與體驗的活動非常認可:“一定要去報名!只要一天時間,不僅能對孩子進行非遺教育,還能把孩子製作的作品帶回家。”

  親近、傳承、共享,非遺傳統文化要融入現代生活,應該獲得與大眾更廣泛的接觸時間和空間。除了旅遊線路的體驗外,寧波還開發了“非遺課堂材料包”,讓傳統工藝從展櫃裏走出來,走到百姓的手上。讓傳統文化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人人都可親近的傳統時尚。

  “非遺+”,新精彩

  “先做非遺,再做旅遊”是整個旅遊線路設計團隊頗為自豪的一點。孔燕説:“很多非遺旅遊,打著非遺的旗號,卻不做非遺文化傳播的事。不尊重事實,不尊重歷史。我們先做非遺,再讓非遺接觸旅遊。在尊重事實的前提下,讓非遺活起來,讓它通過豐富多樣的形式走進群眾視野,煥發新的光彩。”

  浙江省自2011年開始實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八個一”保護措施:每一個省遺項目都要有“一個保護方案、一個專家指導組、一個工作班子、一個傳承基地、一個展示平臺、一套完備檔案、一冊普及讀本、一項配套政策”。從社會效益的角度來説,“非遺旅遊”真正承擔著文化宣傳和文化傳播的職責,是促使公眾參與非遺保護最廣泛、最有效的途徑。

  除了旅遊線路的開發,寧波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寧波市文化館、寧波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還開發了“非遺+文創”的非遺傳播新模式——非遺小店。作為非遺項目的商業拓展路徑,非遺小店搭載了更親近大眾消費的産品。以快閃店形式,突破場地限制,靈活出入于展會、創意市集等人氣集聚地,讓非遺真正走進大眾生活的視野和時尚生活的領地。對於非遺産品,採用“工藝+設計+運營”的模式,由手藝人提供技藝技法,由設計師用現代設計理念進行商品設計,由運營商進行商品生産和品牌運營。這不僅可以設計、生産出一批符合大眾審美標準、能批量生産、有品牌定位的傳統手工藝品,也能夠幫助傳統工藝擺脫“貴”或“土”的局限。

  據了解,本次文博會吸引了參展企業1500余家,境內外客商3.7萬餘名。總計有32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參展。展覽展示參觀人次達到36.2萬,文博會現場成交額5.47億元,意向成交金額14.5億元。本屆文博會簽約總金額超過70億元。(丁芳昫)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