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手工藝品到非遺傳承項目,從富有設計感的文創産品到充滿未來感的“黑科技”……在第十四屆深圳文博會現場,無論是偏遠村鎮的手工藝人,還是全球各地的客商,都在此雲集,展示、發掘、探索文化産業內涵與發展。多年來,堅持創新發展、深耕文化內涵、走品質辦展之路的文博會儼然成為展現中國文化自信,表達中國文化力量,承載中國文化産業遠航,促進全球文化交融的大舞臺。
文化自信的底氣源自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走進位於本屆文博會主展館8號館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館,欽州坭興陶、余江木雕“百鳥朝鳳”、景德鎮瓷器……琳琅滿目的非遺項目與産品讓人目不暇接。鷹潭市余江縣中國根藝美術大師宋智勇歷時3年精心創作的“百鳥朝鳳”,將50余種186隻鳥雕刻得栩栩如生。在9號館工藝美術館首次展出的“龍江巧女”手工藝展品融合了時代元素,産品涵蓋了20多個項目1000余種産品。其中,刺繡作品都出自“渤海靺鞨繡”第四代傳承人孫艷玲之手,並已開發出服飾、桌旗、錢包、挂件等系列産品,先後在上海、牡丹江等地開起了繡莊。靺鞨繡産品出口至日本、韓國、俄羅斯、美國等地,年産值達5000余萬元。
文化自信的表達展現在現實産業的自強興盛。在本屆文博會上,“文化+”新業態處處可尋,創意與設計無處不在。連續5年參加文博會的深圳字在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帶來了榮獲多項大獎的“文化+創意”産品——根據中國漢字筆畫形狀創作的“字在”文化茶。産品融合漢字藝術與現代設計,使母語之美轉化成可視可觸的生活形態與創意載體。在5號館數字文化館,敦煌研究院展區則把敦煌石窟“搬”到了文博會,觀眾不僅可以親自動手為敦煌壁畫“上色”,還可將完成的作品帶回家留念;現場還有定制的敦煌圖案創意印章,供觀眾創作使用。不僅如此,現場還展示了高保真壁畫複製品、特殊材質壁畫複製品等一系列具有敦煌特色的文化衍生品。
文化自信的遠航還立足於對全球優秀文化的包容與開放。促進文化交流與合作一直是文博會展示重點之一,走進文博會猶如打開了通往世界文化的大門。在7號館“一帶一路”·國際館中,不僅有英國、俄羅斯、伊朗等文博會的老朋友到訪,還有瑞典、拉脫維亞、芬蘭、挪威、冰島、丹麥、斯裡蘭卡、羅馬尼亞、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等首次參展的新朋友。其中,首次參展的拉脫維亞大學不僅是波羅的海諸國中最大的大學,除了參加歐盟的伊拉斯謨(Erasmus)項目,還與31個歐洲國家的326個教育機構簽署了500份合作協議;丹麥展團則帶來了安徒生博物館和有80年發展歷史的樂高創意産品;阿根廷重點展示中阿兩國在貿易投資、科教文化及各産業領域合作的成果;加拿大也將重點推介中加國際電影節等。(經濟日報記者 楊陽騰 魏永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