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深圳將建“世界級綠色活力海岸帶 ”

2018-09-10 09:26:20  來源:南方日報  編輯:李勝蘭

  《深圳市海岸帶綜合保護與利用規劃(2018—2035)》近日出爐,這部規劃是未來指導深圳海岸帶地區的保護與利用的總體性層面規劃,也是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優化陸海空間格局和統籌陸海資源配置等的戰略藍圖和行動綱領。規劃對標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從“綠色生態、構建全域生態系統;活力共享、塑造多彩濱海生活;功能提升、優化岸帶産業佈局;區域合作、推進灣區一體發展”等四個方面推進創建“世界級綠色活力海岸帶”。

  陸海融合共生,構建全域生態系統

  規劃依託深圳自身資源稟賦和發展優勢,對標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在綠色生態方面提出將構建全域生態系統,立足陸海生態安全格局,充分發揮區域綠地和河流水系對陸海生態系統的聯絡支撐作用,將陸域基本生態控制線與海洋生態紅線進行無縫對接,突出陸海生態空間的融合共生,構建全域生態系統。

  規劃明確,還將嚴格控制河流兩側綠色空間範圍,保持河流的天然性和完整性,作為聯絡陸海空間的重要生態通廊。合理開展濕地生態保護和景觀營造。近期重點推進茅洲河口、雙界河口等河口綜合整治;建設王母河、鵬城河、葵涌河等河口濕地,種植適量的本地濕地植物。開展海上田園至西灣片區的濕地修復,對前海灣沿岸、大鵬半島等片區紅樹林濕地進行生態恢復工程,防止外來物種入侵,控制與監管外來種的紅樹林濕地面積;有條件的地區進行人工濕地擴充和重構,適當增加步行活動空間和其他主題元素,豐富濕地的複合功能。

  未來,深圳還將修復提升自然岸線比例,重點強化對沙灘、濱海濕地等自然岸線空間資源的保護與修復,將全市自然岸線佔總岸線長度比例提升到40%。加強西部人工岸線的生態化改造及修復,嚴格控制東部海域工業岸線佔用規模,嚴格限制在片區內新增危險品設施及用地。近期重點對官湖、前海灣、寶安灣岸線進行整治修復。

  規劃中對深圳自東至西的15個海岸段均進行了明確定位,未來這15段海岸段將異彩紛呈,為市民呈現不同的海岸線利用價值。

  規劃對深圳的海岸帶劃定了海岸建設管控區,實施岸帶精細化管控。海岸帶地區以海岸線為界,向陸一側劃定一定範圍的管控距離,形成海岸建設管控區。其中,核心管理區向陸一側劃定35米到50米的管控距離,協調區劃定100米的管控距離,鼓勵有條件的區域擴大管控距離。海岸帶地區新建及更新項目應嚴格落實管控退線要求,已批未建項目宜按管控要求進行方案優化,提高濱海空間品質。

  建設貫通東西岸的環海綠道系統

  規劃中劃定了深圳海岸帶區域總面積約859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約29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560平方公里。規劃提出將生態文明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構建全國首個全域陸海生態空間格局。並提出了強化民生共享,全線貫通環海綠道。未來將打造貫通深圳東西兩岸的全線環海綠道系統,環海綠道設計儘量在不破壞現有海岸線自然景觀的基礎上,通過濕地小徑、海濱廣場、濱水綠道、港口後方公共小徑、沙灘漫步、登山眺望、叢林穿越等多種方式串聯,形成市民親海的公共空間。

  按照規劃,深圳市民未來將體驗更加豐富多彩的濱海文化生活。規劃提出未來將建設大量文化休閒娛樂設施,打造多彩濱海生活。共計包括三類設施,一是對如大鵬所城、梅沙煙墩、固戍碼頭等歷史文化遺跡進行修復保護活化利用,部分漁港可結合美食文化進行提升;二是新增濱海公共文化設施,全市通過打造若干海洋地標,提升深圳國際海洋地位,點亮深圳綠色活力海岸帶,包括規劃大鵬國家海洋公園、海上科技館、海洋博物館、濱海歌劇院等海洋地標建築;三是建設海洋大學、科研、科普教育基地。

  同時,通過海上航線及海上運動設施的設置,將讓市民通過海上的視角來體驗深圳。例如,推進溪涌、湖灣等公共海濱浴場的開放及建設,同時,研究在西部岸帶適當增設人工沙灘的可行性。結合海上交通的規劃設計,對海上活動如潛水、帆船、沖浪、海洋美食、沙灘排球等進行策劃,結合濱海慢行路徑與綠道系統,形成整體的山、海、城旅遊路線,通過海上看深圳,提升海洋文化體驗,打造全息海洋文化生活。

  打造海上看深圳的旅遊新名片

  規劃明確提出將在未來打造海上看深圳的旅遊新名片,提升城市知名度。將海運交通納入城市交通體系,通過開通海上航線及碼頭,與陸域交通形成聯動,讓市民及旅遊者能通過海上視角體驗深圳的城市風貌。還將建構海上巴士系統。將現有客運碼頭改擴建為公共碼頭,包括福永碼頭、大鏟島碼頭、內伶仃島碼頭、金色海岸碼頭、南澳雙擁碼頭。增設5個公共碼頭,包括大空港碼頭、大鏟灣碼頭、梅沙碼頭、西涌碼頭和龍岐灣公共碼頭,建構海上巴士系統,通過陸海一體化公共交通,強化濱海公共岸線可達性。(記者/李斌)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