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會焊接、懂編程 中車長客一線工人“創新轉型”助力企業發展

2019-04-13 19:42:21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編輯:李勝蘭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姜彥艷):4月11日,記者走進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長客”)轉向架製造中心,看到車間內兩側整齊地擺放著一排排焊接機械手。這些焊接機械手正揮舞著長臂,焊花四射,進行著焊接工作。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圖片1

  中車長客轉向架製造中心焊接一車間的焊接機械手群 攝影 蔣民

  1997年,中車長客引進了第一台由奧地利生産的焊接機械手。目前,來自全球各大品牌的45台焊接機械手已經在中車長客組成了焊接機械手群。能夠讓這些龐然大物“聽話”並高品質工作,靠的是中車長客一線工人的鑽研,這些既會焊接,又懂編程的一線工人通過自主研發焊接程式,為這些焊接機械手注入了高效工作的“動力”。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圖片2

  謝元立輸入焊接機械手操作程式 攝影 蔣民

  中車長客轉向架製造中心焊接一車間高級技師、中車首席專家、全國勞模謝元立説:“從機械手引進之初到現在,我們已經把機械手設備的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且我們的一線工人還會自主完成給焊接機械手編程的工作。”謝元立是中車長客最早操作焊接機械手的工人之一,技校畢業的他原本是中車長客的一名手工焊接“大拿”。自從工廠引進焊接機械手後,謝元立的心就活了,“操控焊接機械手這個技術肯定是未來的趨勢。” 

  要想操控焊接機械手,就需要懂英語和會計算機操作,而這兩項也正是謝元立的弱項。為了學習操作焊接機械手,謝元立苦修英文,還報了吉林大學計算機係組織的電腦培訓班。經過努力,他在單位選拔考試中,以第三名的成績,考進了當時的焊接機械手班。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圖片3

  焊接機械手在指令下靈活地進行焊接 攝影 蔣民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圖片4

  謝元立辦公室裏擺放的焊接機械手模型  攝影 蔣民

  在工廠剛引進設備時,廠家的專家會親自上門服務。為能學藝,操作工們分頭逐條記程式,人手一本英語辭典,隨看隨查。因為沒有編程的經驗,當專家走後,大家編程的活兒還是沒能完全掌握,大部分焊接機械手只能閒置。

  為了能讓閒置的機械手“活過來”,謝元立和同事們吃住在車間,誓要啃下這塊“硬骨頭”。經過幾個月的鑽研,大家逐漸摸索出了門道,編出的程式不僅準確,而且符合中車長客對焊接的要求。

  這種由一線工人來編程的優勢在哪?謝元立説,要想給焊接機械手編出符合生産實際的程式,操作工必須熟悉手工焊接。焊接機械手看似一個神秘的龐然大物,但最終的工作是落在焊接電弧上,如果沒有一線生産實踐經驗,是編不出好程式的。

  為能生産出好産品,機械手班的成員天天搞研發,一個複雜的焊接過程,最多要有三十多個焊接程式。目前,中車長客焊接機械手使用的三四百種自動焊接程式,全是一線工人自行研發的。“以前,看著外國專家手指飛快地按動著鍵盤,心裏真是羨慕。現在,我們工人也能熟練地編寫程式,操作焊接機械手。”謝元立自豪地説。

  2014年至2016年,中車長客將産品出口到了巴西。車輛是中車長客自主研發的産品,車輛轉向架上的很多部件,都實現了自動化焊接,這在當時同行業中是罕見的。

  隨著中車長客産量的逐年攀升,轉向架製造中心的任務量比10年前翻了幾番,但車間人員基本沒有增加,主要原因就是車間將現代化設備充分應用到位。轉向架車間的焊接機械手操作工不到100人,卻承擔了整個轉向架焊接60%以上的生産任務。謝元立説:“面對新産品,焊接機械手操作工只有不斷自我學習改造,自我升級,才能將圖紙變成現實。”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