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道:農村公共廁所的建設,是完善農村公共服務設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品質,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內容。近期,濟南市萊蕪區寨裏鎮紮實推進農村公廁建設及管護,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所長”帶頭保障管護
為改變農村公廁“臟亂差”現狀,寨裏鎮從“河長制”體系中獲得啟發,建立公廁“所長制”體系。“所長制”明確村支書擔任所在村公廁的“所長”,做到“一廁一‘所長’、責任全覆蓋。”
“所長”初期要牽頭確定公廁的佈局規劃,組織各部門和村民代表進行會談,徵求群眾關於廁所建設的意見。廁所建成後,“所長”還要負責管理監督,按照鎮出臺的相關監督制度對公廁進行檢查。寨裏鎮相關部門會對全鎮公廁進行不定期抽查,並根據管理秩序、整潔程度給每個公廁排名,並召開全鎮“所長”會議進行通報。
為使“所長制”高效運轉,寨裏鎮還專門制定“管護考核辦法”,建立公廁“所長”考核制度,並把公廁管護作為文明村評選中的“一票事項”,列入對各村的考核內容。
設施稱心 方便乾淨
農村公廁建設最終目的是充分保障群眾如廁方便,公廁的覆蓋面、便利性尤為重要。在農村公廁建設過程中,寨裏鎮堅持合理布點,理性投入,對公廁要求做到“六不”。“六不”即不臭、不臟、不難看、不難找、不排隊、不關門。
在公廁建設中,寨裏鎮注重運用環保技術材料,公廁面積均在50—55平方米之間,內有工具間、管理間,無障礙設施、廁紙、洗手液、擱物板、衣帽鉤等物料。
巡查不松 服務緊跟
寨裏鎮通過制定保潔標準和管理制度,聘請村民擔任專(兼)職保潔員,實現對公廁的常態化維護。每個公廁內都張貼“所長”公示牌和保潔人員信息牌。
公廁雖小,但建好、管好公廁,事關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接下來,寨裏鎮將全面提升公廁管理水準,實現公廁管理長效化、規範化。(文 段海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