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內蒙古有個馬鈴薯博物館 有趣有料有文化

2021-12-17 16:42:02  來源:新華網  編輯:胡曉萌

  新華網呼和浩特12月13日電(記者王靖、恩浩、張晟)歷史博物館、藝術博物館、科學博物館已司空見慣,馬鈴薯博物館還是頭一次聽説。帶著好奇,記者日前來到“中國馬鈴薯之都”內蒙古烏蘭察布市,走進中國薯都馬鈴薯博物館。在這裡,小小馬鈴薯數千年的世界史被和盤托出,一個個散落各國的馬鈴薯故事被逐一打開,原來不起眼的“土豆蛋子”竟然如此有文化。

  據介紹,人類最早食用馬鈴薯可以前溯至西元前10000到8000年,開始栽培馬鈴薯至今已有約7000年曆史。漫長的馬鈴薯生産實踐,不斷激發人類認識自然、利用自然的智慧,推動生産力發展,影響社會文明進步。科學技術推動了馬鈴薯産業發展,馬鈴薯現已成為世界上僅次於小麥、水稻、玉米的第四大農作物。

內蒙古有個馬鈴薯博物館 有趣有料有文化_fororder_781n

  圖為位於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前旗的中國薯都馬鈴薯博物館。新華社記者王靖 攝

  中國薯都馬鈴薯博物館于2016年5月開工建設,于2019年初完成建設投入運營並免費對外開放,總投資達3000萬元。中國薯都馬鈴薯博物館是一座匯集了馬鈴薯起源、歷史、發展、文化以及馬鈴薯在中國乃至烏蘭察布市發展現狀的專業化博物館。博物館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館內分上下兩層,由五個展區、一個觀光走廊組成,是一個集博物展覽、科普教育、科學研究、工業旅遊、休閒娛樂於一體的綜合文化場所。

  引人入勝的圖片,詼諧有趣的故事,走進博物館一樓大廳,從人類最早發現馬鈴薯到用馬鈴薯製作出各種美味,一幅幅承載著馬鈴薯歷史與文化的展板,如同畫卷般徐徐展開,再搭配聲光電的展示手段,帶領參觀者進入到一個奇幻的馬鈴薯之旅。

  向前行進,一組馬鈴薯從發芽生長到開花結果的實物模型吸引眼球。借助3D列印技術,可以看到立體的馬鈴薯生長全過程,如此直觀地呈現,妙趣橫生。

內蒙古有個馬鈴薯博物館 有趣有料有文化_fororder_281n

  圖為中國薯都馬鈴薯博物館一樓展示廳一隅。新華社記者王靖 攝

  烏蘭察布市馬鈴薯産業以其地理區域優勢、資源優勢和巨大的發展潛力,在烏蘭察布市經濟社會發展中佔據了重要地位。展廳的後半部分集中展示了烏蘭察布市馬鈴薯的社會價值、文化價值和品牌價值,進一步提升了烏蘭察布市馬鈴薯知名度、影響力和産品競爭力。

  步入二樓,代理館長、智慧語音講解機器人“優友”熱情地迎了上來。一段萌萌的自我介紹後,“優友”開始帶領大家參觀。體感互動、知識問答、VR實驗室……二層展廳將單純的文史類博物館轉變為了更具互動性和知識性的綜合型博物館,可以使遊客與館區設置進行很好地互動,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多有關馬鈴薯的歷史文化信息。當然,遊客還可以在馬鈴薯主題餐廳製作“美食”,在虛擬駕駛器上進行“收穫馬鈴薯”遊戲,很具趣味性和體驗性。

  記者了解到,烏蘭察布市有著悠久的馬鈴薯種植歷史,種植面積及鮮薯年産量均居全國地市級首位。2009年3月,烏蘭察布市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命名為“中國馬鈴薯之都”。中國薯都馬鈴薯博物館就位於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前旗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區核心區,由內蒙古薯都凱達食品有限公司投資建設。

  內蒙古薯都凱達食品有限公司為北京凱達恒業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下轄子公司,投資總計32億元在察哈爾右翼前旗打造馬鈴薯國家級現代化農業産業園區。近年,薯都凱達公司投資建設了7萬噸休閒薯條加工廠、6萬噸豆製品加工廠、60萬噸法式薯條加工廠,並引進落地6家配套企業以及國內種業龍頭公司,是烏蘭察布市馬鈴薯産業重要支柱企業。

  2016年以來,內蒙古薯都凱達食品有限公司通過“3+2”的扶貧模式,累計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數千人,帶動數千戶農民參與馬鈴薯種植,與當地農戶建立了幫農、帶農、扶農的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在鞏固當地脫貧攻堅成果基礎上,公司正在進一步探索構建“政、金、企、保、農”的五方聯盟鄉村振興新模式,在實現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振興馬鈴薯産業,富民興村道路上作出了積極貢獻。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