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李勝蘭):5月31日,正值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5·31”重要講話發表一週年之際,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在線主辦的推動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座談會暨國際傳播戰略合作協議“雲簽約”活動順利舉辦。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徐和建出席活動,並以《國際傳播內容供給新業態探索》為題進行分享,剖析如何通過內容供給改革打造傳播頂流,探索“雙奧之城”的世界表達,向中外受眾傳遞一個最新最美最好的北京形象。
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徐和建進行主題分享 攝影 楊賓
2022年北京冬奧會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首次如期舉辦的全球綜合性體育盛會。閃耀全球的冰雪之約,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言必信,行必果”的大國風範。徐和建提到,如何在舉辦冬奧會的同時完美實現國際傳播內容供需互促共生,塑造傳播好北京“雙奧之城”萬千氣象,總結和思考國際傳播內容供給新業態的探索,對今後做好新形勢下的國際傳播具有重要意義。
徐和建從“備足料,備好料,接單派單有求必應”“控主流,控體驗,權威供給繪出萬千氣象”“從場景,從人物,‘驚喜盲盒’打造傳播頂流”“精展覽,精直播,內核傳播持久穿透”四個方面,分享了2022北京新聞中心如何遵循內容為王,把體現當代中國價值的北京外宣元素貫穿到方方面面,充分反映北京弘揚文化精髓、精神標識的生動實踐、巨大變化、工作成果。
2022北京新聞中心連續運營了20天,推出了百幅精品圖片展示、千種外宣品展陳,提供素材圖片千余張、視頻1800余分鐘、外宣品5萬多件,累計舉辦了新聞活動412場,22,820人次中外媒體記者流連忘返,刊發原創新聞1.62億條。
徐和建表示,2022北京新聞中心通過全形度、超大量的新聞敘事內容,全天候、全素材的新聞服務模式,成功踐行了“新聞+服務”“新聞+文化”“新聞+科技”“新聞+形象”四大理念,全面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個“雙奧之城”北京新氣象,打造了可信、可愛、可敬中國形象展示的首要窗口。
在全球疫情防控的複雜形勢下,北京冬奧會不面向境外觀眾售票,冬奧會的經濟效益受到中外媒體關注。“在奧運會舉辦期間,許多重磅新聞特別是有關國家和北京城市的新聞,大多是從新聞中心發出的。《紐約時報》曾直接引用了我方的觀點,稱‘2022北京新聞中心負責人2月8日表示,成功舉辦冬奧會,對北京經濟增長形成正向效應,是新的增長點’。這也説明瞭我們是有問必答,確保權威主流信息到位。”徐和建介紹説。
358場城市形象採訪和火炬傳遞的採訪活動,將“歷史文化、科技創新、高品質發展、和諧宜居”四大敘事場景的北京故事娓娓道來;圍繞最新鮮的新聞、最驚喜的策劃、最厚重的文化、最前沿的科技、最重磅的嘉賓五大要素精心設計的“驚喜盲盒”火上熱搜,成為傳播頂流;連續20場“雙奧之城·看典”直播活動,匯聚長城、元首、冬奧三大IP的《外國領導人登長城》系列微視頻,彰顯了“雙奧之城”的多元魅力。
“全世界都可以相信北京。”這是香港經濟導報記者在參加2022北京新聞中心採訪活動後寫給北京的寄語。“香港經濟導報記者的感言反映的是1770名中外記者的心聲,也代表了眾多媒體經過20天連續採訪,感受‘雙奧之城’得出的結論。”徐和建説。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中國話語體系建設重要論述指導下,在中外記者需求摸底、輿情收集基礎上,北京將繼續跟進國際傳播內容活動的策劃,多角度、多維度展示“雙奧之城”的萬千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