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大鼓表演
傳承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産,離不開場所發揮的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市著力保護好、利用好以非遺為主的河洛文化資源,不斷加大非遺傳承場所建設力度,推動非遺文化在新時代得到更好的傳承和弘揚,讓非遺文化綻放時代魅力。
建場所 增強非遺生命力
近日,在位於龍門大道與古城快速路交叉口的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展示中心項目現場,工人們正在緊張有序施工,加快項目建設進度。
該項目包含非遺展示館、非遺書城、非遺學術交流中心、非遺古街等,將打造集珍品收藏、陳列展覽、活態展示、教育研學、互動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大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展示中心,讓遊客在沉浸式體驗中更好地傳承弘揚非遺文化。
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大非遺傳承場所建設力度,全市已建成非遺展示館36個、傳習所31個,並依託圖書館、文化館等文化設施開設非遺公益課堂,切實增強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生命力和傳承活力。
走進位於澗西區興隆花園社區的李氏彩塑傳習所,一件件形態各異的彩塑作品讓人嘖嘖讚嘆。依託該傳習所,省級非遺項目李氏彩塑傳承人李明甫免費向社區居民教授彩塑技藝,讓彩塑技藝更加貼近生活、貼近群眾。
“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與守護,需要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李明甫説,他將把彩塑這門非遺技藝傳承好,讓非遺文化在傳承創新中煥發新生。
展魅力 著力講好非遺故事
在近日舉行的全市鄉村(社區)文化合作社優秀節目展演活動中,河洛大鼓、曹屯排鼓等非遺項目作為我市傳統文化的代表得到展演,為觀眾展示了非遺文化的魅力。
“傳統河洛大鼓老戲新唱,讓人眼前一亮。”觀看演出的河洛大鼓愛好者張先説,一曲《鄉村振興政策好》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了鄉村振興,也展示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風采。
近年來,每逢重要節會和文化演出活動,我市都會挑選一些非遺項目進行展演,在為觀眾奉上一道道豐富的“文化大餐”的同時,著力講好非遺故事。
傳承而不守舊,創新才有未來。作為一名“90後”非遺傳承人,孟津剪紙傳承人暢楊楊曾嘗試直播剪紙,吸引眾多觀眾在線觀看。他建議,為非遺保護插上“互聯網翅膀”,依託公共文化場所和“互聯網+科技+非遺”手段傳播非遺文化。
強體系 建設一批非遺特色集市、非遺小鎮
“從民間來,到民間去。”非遺體驗設施是傳承和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重要陣地。日前出臺的《河洛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2021—2035)》提出,將實施河洛文化傳承體驗設施建設工程,完善非遺展示傳承場所體系,著力建設一批非遺特色集市、非遺小鎮。
建設非遺特色集市與特色街區。我市將依託洛邑古城、麗景門、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展示中心等文化街區和關林步行街等商業街,建設非遺特色集市,引導非遺工作室、非遺商店、特色書店、小劇場進駐,構建品牌突出、非遺氛圍濃厚、民眾體驗感強的非遺特色街區。
建設特色鮮明的非遺小鎮。我市將繼續推動洛寧愛和小鎮、汝陽杜康小鎮、孟津三彩小鎮、伊川青銅小鎮建設,規劃新建非遺陶瓷小鎮。
推進傳統村落保護,建設鄉愁博物館。我市將選取非遺資源豐富、非遺項目品質較高的傳統村落、鄉愁韻味特色村落,建設以傳統文化、地域文化、農耕文化、家風家訓等內容為核心的河洛文化鄉愁展示館;利用3 年左右時間,充分利用洛陽傳統村落資源和民間收藏資源,在全市範圍內建設10座左右具有非遺魅力的鄉愁博物館。
洛報融媒記者 戚帥華 通訊員 李曉霞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