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佛道坪村原來交通條件不好,生活環境差,村民基本靠種地維持生活,村民人均收入低,村集體收入基本沒有,是典型的落後村、貧困村。然而現在,村民生活環境、水準大變樣,整個村都有了新風貌!”延安市寶塔區萬花山鎮佛道坪村村支部書記馬保龍説。
佛道坪村 攝影 張雨晨
3月29日,來自巴基斯坦、羅馬尼亞、敘利亞、韓國、泰國、越南等國家的“Z世代”青年們來到位於延安市寶塔區萬花山鎮的佛道坪村,化身“鄉村體驗官”,實地感受延安鄉村發展新面貌。
多國青年參訪佛道坪村 攝影 王紫薇
佛道坪村新舊對比圖 攝影 張雨晨
來自敘利亞的拉丁(Ali Zein Alabdin)在聽完馬保龍對佛道坪村的介紹後,忍不住發問:“我剛看到那邊的圖片,你們這裡之前沒有這樣多、這樣好的房子,現在卻改變了這麼多,那村民們是靠什麼生活的呢?村子又是怎麼改變的呢?”
馬保龍表示,佛道坪村“變身”的秘訣在於堅持搶抓政策機遇,延伸招商引資、蘋果産業、鄉村旅遊鏈條、就業創業四項鍊條,積極引進企業參與鄉村旅遊開發,如佛道嶺森林養生運動公園、傳統村落景區、特色民宿等生態鄉村旅遊項目,建成山牛生態園、柳溝莊園、燕子花舍等農家樂,帶領村民攜手共進,以土地換資金,引來了“金鳳凰”,反哺了“梧桐樹”,換來了農村和企業合作共贏的新局面。
村容村貌 供圖 佛道坪村
“目前我們村大約有百分之八十的房屋是村民自己住,剩下的房屋打造成了特色民宿。現在黃延高速、萬石縣級油路穿境而過,村子交通便利,前來的遊客絡繹不絕。”馬保龍補充道。
來自羅馬尼亞的安娜(左)與村民聊天 攝影 王紫薇
來自羅馬尼亞的安娜來到一旁的涼亭內,與村民們嘮起了家常。“這裡的環境非常舒適,我聽這位奶奶説,剛剛我品嘗的蘋果是他們村裏種的,又脆又甜,很好吃。她很親切,讓我想到了我的奶奶。”
據悉,佛道坪村通過“支部+公司+農戶”的合作運營模式,組織村民將2630畝蘋果園分別以每年每畝390元、600元價格,流轉給陜西果業集團延安有限公司,建設山地蘋果觀光采摘園,每年分紅61.86萬元。一顆顆紅彤彤的蘋果,喚醒了佛道坪村振興活力,也讓村民們的口袋越來越鼓。
從“後進村”到“黨建示範村”,從“貧困村”到“小康村”,從“落後村”到“宜居村”,從“拐溝村”到“旅遊村”......現在的佛道坪村,實現了一個偏遠落後山村的“華麗轉身”,成為了一片産業旺、農民富、鄉村美的寶地。“下一步,我們村黨支部將帶領村兩委,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擼起袖子加油幹,讓村集體經濟再壯大,讓村民更加富裕。”馬保龍表示。(文 張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