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縣約特幹故城(資料圖片)。 阿迪力·那的爾攝
于田縣瑰覓萬畝玫瑰種植基地(5月24日攝)。 阿迪力·那的爾攝
3月14日,“五星出東方”主題潮品秀在和田地區博物館開幕。 閆沛東攝
5月27日,車手在2023中國環塔(國際)拉力賽和田賽段進行比賽。 閆沛東攝
策勒縣崑崙聖境(板蘭格景區)(7 月6 日無人機攝)。 阿迪力·那的爾攝
今年以來,和田地區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和旅遊工作的重要論述,緊緊圍繞自治區黨委旅遊興疆戰略部署,堅持問題導向、系統謀劃、統籌推進,全地區旅遊産業發展平穩有序,旅遊經濟穩中有增。據初步統計,1月至6月,和田地區累計接待國內遊客836.87萬人次、同比增長64.58%,實現旅遊收入52.38億元、同比增長58.65%。
高位推動 掀起産業發展高潮
2月5日,和田地區旅遊發展大會召開,掀起新一輪旅遊産業發展高潮,著力通過補短板、強弱項,全力推動旅遊業高品質發展。今年,和田地區大力推進“引客入和”“和田人遊和田”,開展全方位的文化旅遊宣傳,舉辦250多項文化旅遊活動,發放優惠券激活文旅市場。同時,該地區大力推進文旅項目建設,積極提升旅遊服務品質。
今年,和田地區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以下簡稱“和田地區文旅局”)多次召開5A級景區創建工作推進會,為策勒縣板蘭格5A級景區創建厘清思路、規劃線路、明晰方向。同時,還選派幹部前往貴州肇興侗寨景區、新源縣那拉提景區開展實地培訓,為景區創建儲備人力資源。先後邀請並組織自治區、地區兩級旅遊景區品質等級評定委員會專家對和田縣約特幹故城、洛浦縣玉龍灣、于田縣庫爾班·吐魯木紀念館、皮山縣塔吉克民族風情園等4家4A級景區創建進行現場指導。目前,和田縣約特幹故城和于田縣庫爾班·吐魯木紀念館于6月已被評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同時,和田地區文旅局進一步加大旅遊從業人員培訓力度,提升旅遊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塑造和田旅遊良好形象,完成旅遊從業人員培訓1500人次。還將進一步豐富景區業態,2A級以上景區都要設立旅遊商品專櫃,豐富專櫃旅遊商品品種,滿足遊客購物需求,所有3A級及以上景區都要新增娛樂、體驗、休閒類項目,滿足遊客體驗需求。
品牌設計 不斷豐富産品供給
和田地區各縣市緊緊圍繞本地優質資源,持續拓展旅遊商品研發設計,不斷豐富旅遊産品供給,打造消費者認可、能形成競爭優勢的特色産品。
和田地區將“非遺+文創”融合發展作為文化潤疆的重要抓手,連續舉辦五屆“和田禮物”文創大賽。與此同時,將“和田禮物”非遺文創産品納入天津援疆打造的“和田優品”區域公共品牌,不斷提升産品的品質、附加值及知名度。
和田地區文旅局局長吐送古麗·買托胡提表示,積極謀劃並推動實施一系列文化潤疆品牌項目,重點發展非遺文創事業,同時加大對優秀非遺文創作品的成果轉化支持力度,以此更好促進和田地區文化旅遊産業和文化旅遊經濟高品質發展。
盯住資源 挖掘潛力優化配置
和田地區各縣市紛紛結合各自旅遊資源稟賦,積極挖掘旅遊産業潛力,優化旅遊資源配置,提升各類旅遊體驗,推動旅遊業蓬勃發展。
民豐縣圍繞打造尼雅遺址旅遊核心區,編制《民豐縣2023—2025年全域旅遊規劃》,為旅遊發展指明方向。于田縣聚焦打造崑崙天路和庫爾班·吐魯木品牌。策勒縣全力推進崑崙聖境(板蘭格景區)創建工作。洛浦縣以沙漠旅遊為重點,加快推進玉龍灣景區創建工作。和田市對照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標準,細化創建測評體系任務,並分解到相關成員單位共同推進。和田縣圍繞約特幹故城進行旅遊開發,力求通過項目推進和規劃落地,為遊客提供更好的旅遊體驗。墨玉縣重點在民俗文化上下功夫,通過賽事活動展示賽馬、押加、鬥雞、鬥狗、刁羊等民俗體育項目。皮山縣重點打造G219和桑株古道旅遊線路,舉行了“領創桑株·悅享自駕”2023桑株古道自駕體驗活動、國之大道·紅色邊疆——G219中國最美邊境風景道直播推介等系列活動。
和田地區各縣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為新疆旅遊業注入了新活力,也為廣大遊客帶來了豐富多樣的旅遊體驗。
多元發展 培育更多新興業態
在2023中國環塔(國際)拉力賽上,和田賽區為期6天,和田市、墨玉縣、于田縣、民豐縣、策勒縣等均開展歡迎活動,設置補給站,並舉行賽段頒獎儀式等宣傳活動。“我們組織各縣市進行舞龍、舞獅、腰鼓、麥西熱甫等表演,提高環塔拉力賽的互動性、參與性,面向全國推介和田地區文化旅遊資源,積極探索旅遊産業融合新路徑和新模式,促進和田地區文旅産業發展。”吐送古麗·買托胡提説。
南枕巍巍崑崙,北入茫茫沙漠。和田地區特種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是眾多探險愛好者和旅遊達人心中的勝地。崑崙天路、克裏雅古道、桑株古道等特種旅遊路線,更增加了和田地區特種旅遊的吸引力。2022年12月,和田大漠湖楊生態旅遊景區被評為“全國沙漠旅遊精品目的地”,今年4月又被評為“中國自駕遊旅遊目的地”;策勒縣崑崙聖境(板蘭格景區)今年4月被評為“全國探險旅遊精品景區”。
吐送古麗·買托胡提表示,今後將繼續做好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一批精品景區,推動智慧旅遊體系建設,積極培育特種遊、低空遊、沙漠遊、古道遊、自駕遊、研學遊、康養遊等旅遊新業態,努力打造多元化旅遊市場。
齊抓共管 項目建設成績斐然
和田地區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建立完善項目運行調度機制,及時掌握項目推進情況,協調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及問題,確保今年7個續建項目、14個新建項目建設完成。
目前,民豐縣博物館及附屬工程項目、策勒縣“中華情、津和情”文化潤疆項目等7個續建項目復工率100%,今年計劃完成投資2.298億元,1月至6月完成投資1.828億元,投資完成率80%。
桑株古道長城烽燧文化旅遊複合廊道、團城民俗旅遊區旅遊基礎設施、于田縣“萬方樂奏”精品旅遊線路等14個新建項目資金已全部到位,目前已開工10個項目,其餘4個項目正在做招投標前的準備工作。
本著改善民生、促進就業的初衷,和田市先後投入資金3.17億元,對老城區(團城)進行了改造,不僅保護傳承了傳統“阿依旺”特色民居等非物質文化遺産,還將老舊城區改造成為花園式街區,既吸引了遊客又增加了居民收入,促進了當地旅遊業的發展。目前已完成一期、二期改造並投入運營。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公佈第二批國家級旅遊休閒街區名單,新疆三地入選,其中就有和田市團城旅遊休閒街區。
今後,和田地區將繼續做好墨玉縣紅白山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皮山縣桑株古道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文物保護開發利用重點工程建設,推動文旅産業向全域旅遊發展。
文旅融合 釋放獨特魅力優勢
和田地區將歷史文化、非遺文化、紅色文化、美食文化融入旅遊産業的每個環節、每個場景,推動文旅提質賦能,繪就詩和遠方的新畫卷。
推動歷史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重點做好崑崙文化和和田文脈根系的挖掘梳理,充分借助火爆出圈並登上央視春晚的舞劇《五星出東方》,打造“五星出東方”品牌。
推動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加快民俗旅遊品牌建設,將桑皮紙、艾德萊斯綢、納克西灣地毯等非遺産品融入旅遊産品中,通過組織開展學生非遺專題研學遊、專列遊客進景區等活動,推動“非遺+旅遊”深度融合。
推動紅色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依託庫爾班·吐魯木紀念館、康西瓦烈士陵園等紅色資源,打造特種旅遊線路及紅色旅遊小鎮。
推動美食與旅遊融合發展。加大對“和田夜市”“和田燒烤”“和田食堂”等和田美食品牌的宣傳推廣力度,讓美食成為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
山水因文化而多情,文化因山水而雋永。今後,和田地區將大力實施旅遊興疆戰略,推動文旅深度融合,進一步釋放和田地區旅遊的獨特魅力和優勢,推動當地旅遊産業高品質發展。(張愛琴 劉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