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色絲巾
皮划艇、自行車、乒乓球、天堂明堂、應天門……昨日,在位於嵩縣陸渾水庫附近的“桑蠶小鎮”,一條條印有運動元素和洛陽曆史文化元素的絲巾,引來不少遊客駐足觀賞。
“這是我們結合河南省第十四屆運動會暨第八屆殘疾人運動會,創新推出的主題文創産品。”“桑蠶小鎮”負責人楚小莉介紹,該系列産品共計12款,由洛陽嵩州絲綢科技有限公司聯合亞運會絲巾設計團隊、河南大學、洛陽理工學院共同設計。每款絲巾以優質生絲、高檔綢緞為材質,圖案選取我省優勢運動項目和洛陽文化元素,意在打造獨具洛陽城市特色的文創新産品。
該系列文創産品的設計靈感,來自河南省第十四屆運動會暨第八屆殘疾人運動會的開閉幕式創意方案。“開幕式創新性地把代表絲綢之路貿易的駱駝牽上舞臺,閉幕式則選擇了絲綢之路的重要遺産點定鼎門遺址,這讓從事絲綢行業的我們眼前一亮。”楚小莉説,洛陽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絲綢又是文明交流融通的紐帶,這次體育盛會為展示洛陽絲綢文化、提高品牌影響力提供了好機會。
圍繞洛陽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的目標,在創作過程中,絲巾設計團隊重點突出古老與活力的融合,讓傳統的絲巾成為年輕人青睞的時尚單品。以該系列産品的主打款絲巾為例,採用粉色、藍色撞色,粉色的絲綢上點綴藍色的圖案,兩端則以白色線描方式,分別呈現隋唐大運河、絲綢之路的繁華景象,講述“洛陽故事”。
“讓絲綢重歸絲路,是我們植桑養蠶的目標。”楚小莉説,文創絲巾的背後,是洛陽蠶桑産業鏈的延伸,也是打造洛陽自主絲綢品牌的自信。從2019年至今,依託嵩縣傳統的蠶桑産業基礎,他們著力打造“桑蠶小鎮”和“嵩州絲綢”品牌。在河南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等的技術支持下,他們在嵩縣引進栽植高産優質嫁接桑樹新品種“農桑14”等,創新推出“農企共建桑園”模式,獨創了蠶桑分段養殖新模式。在種桑養蠶的同時,又建成蠶絲被廠、桑芽菜廠、桑葉茶廠,打造了三産融合的“桑蠶小鎮”,蹚出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興起一個産業,帶富一方群眾。目前,“桑蠶小鎮”已帶動周邊8個鄉鎮的農戶加入種桑養蠶的行列,桑樹種植面積達2.3萬畝,相關農戶戶均年收入可增加萬餘元。“桑蠶小鎮”集研學、採摘、露營于一體,輻射帶動軟籽石榴、獼猴桃和辣椒種植等特色産業,年均接待遊客達10萬人次。
“洛陽曆史文化厚重,研發文旅文創産品,我們一直在努力。”楚小莉説,下一步,他們將結合龍門石窟、二里頭遺址等文化符號推出文創産品,並嘗試推出漢服周邊産品,期待以洛陽絲綢為載體,傳播更多“洛陽故事”。(洛報融媒·洛陽網記者 智慧 通訊員 王博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