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杭州“亞運風”托起“中國范”

2023-09-21 10:11:17  來源:新華網  編輯:李勝蘭

杭州“亞運風”托起“中國范”

  9月20日,火炬手黃贛英在火炬傳遞中。當日,杭州亞運會火炬傳遞儀式杭州站在浙江省杭州市舉行,完成最後一站傳遞。新華社記者孫非攝

  形如手握薪柴、身著金紫雙色,既蘊藏良渚文化又科技范十足的“薪火”火炬,于20日傳回浙江杭州。3天后,“亞運之光”將照亮這座有著“人間天堂”美譽的煥新古城。

  杭州,傳承千年文化的宋韻古都,聞名遐邇的“互聯網之城”,亞運“氛圍感”已經拉滿——主題燈光秀在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完美融入潮涌江景;川流不息的地鐵公車換上了“江南憶”吉祥物的“限定皮膚”;展現宋繡技法、青瓷燒制和篆刻藝術的亞運村文化小屋“一座難求”。

  “亞運風”與古老而現代的“中國范”緊密相擁中,中國式浪漫與奧林匹克精神又一次深入激蕩,東方古國帶著滿滿誠意,以人文底蘊和開放之姿迎接八方來客。

杭州“亞運風”托起“中國范”

9月18日,在杭州亞運會主媒體中心,吉祥物宸宸和工作人員在一起。新華社記者薛宇舸攝

  “亞運風”中古韻流淌

  出火口設計源自“琮”最早的甲骨文字形,炬冠以玉琮的語意為特徵,炬身以良渚螺旋紋為演化,炬基刻畫八條水脈為文明之脈。

  富含中國文化代表符號的“薪火”火炬,是中華傳統文化與體育文化的美好結合。歷時12天的傳遞,“薪火”火炬走遍浙江11個地市,讓更多人領略古老中國之美。

  地處江南的杭州不僅有著水鄉的柔美浪漫,內嵌在城市發展基因裏的開放與朝氣,也涌動在各種亞運設計中。

  “設計體現江南文化底蘊,但並非傳統隱逸文人邀三五好友關在書房裏賞玩書畫的孤芳自賞,而是要把最典型的文化元素敞開大門給客人們看。”中國美院副院長韓緒説。

  三大世界文化遺産良渚古城遺址、京杭大運河、西湖的造型化作吉祥物“江南憶”,體現江南人文意蘊的扇面、文化底蘊豐厚的錢塘江大潮成為會徽“潮涌”的六個組成元素之一,“三面雲山一面城”的詩畫杭州勾勒在“湖山”獎牌正面。“小物件”的巧思妙想力求讓世人看到富有詩性、閒適浪漫的江南文化氣韻。

  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造型取意于古老絲綢紋理與編織體系,宛若蓮花在錢塘江畔綻放;杭州奧體中心體育館、游泳館在陽光底下熠熠生輝,形似蝴蝶張開雙翼;富陽水上運動中心主建築以“山”為形、景觀以“水”為韻,與周邊山水相映成趣。“大塊頭”的身姿同樣充滿詩情畫意,展現著中國人獨有的浪漫與魅力。

  漫步西湖、打卡“大蓮花”、收藏“江南憶”……19歲的尼日利亞留學生普雷絲説:“在亞運會前夕遊覽杭州,讓我更珍惜在中國的時光。我要更多地去了解中國豐富卓越的文化遺産和它們在全世界深遠的影響力。”

杭州“亞運風”托起“中國范”

這是2023年6月28日拍攝的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館群(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黃宗治攝

  綠色智慧扮靚現代氣質

  即將到來的杭州亞運會,將見證各國運動健兒們摘金奪銀、爭創紀錄。而杭州亞運會也有一項專屬自己的“亞運紀錄”——亞運史上首次全部競賽場館常規電力使用綠電。綠色能源支撐杭州亞運會低碳運行。

  當前,中國已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徵,也是高品質發展的突出底色。“綠色辦賽”已經成為中國的必答題。

  浙江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綠色”是杭州亞運會的顯著標識。從出臺《“無廢亞運”行動方案》,到綠色低碳技術融入場館設計和運營、可循環可再生材料大量應用,為打造史上首屆碳中和亞運會,此次杭州亞運會接續秉持可持續發展理念,積極落實“雙碳”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在“互聯網之城”辦亞運,“科技范”盡顯。亞運史上首次舉行數字點火儀式,電子競技首設為亞運會正式競賽項目,自動駕駛巴士在賽場之間往來穿梭,“智慧大腦”裝在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和網球中心,“亞運馬術智慧化系統”成為馬匹“智慧管家”。

  據杭州亞組委最新統計,該機構推出的一站式數字觀賽服務平臺“智慧亞運一站通”用戶數已超一億。用戶在支付寶搜索“亞運”,就能便捷地獲得“食、住、行、遊、購、娛”及購票等服務,手持一部小手機就能輕鬆暢享亞運之樂。

杭州“亞運風”托起“中國范”

9月12日,媒體記者參觀亞運村內展示的銅雕、根雕作品。新華社記者翁忻旸 攝

 文化交流“大派對”

  闊袖大襟的東亞傳統服飾、色彩艷麗的中亞袍服、輕薄精緻的東南亞筒裙紗籠……亞運會開幕前夕,“五彩亞細亞:亞洲服飾展”在杭州的中國絲綢博物館與觀眾見面。來自亞洲27個國家的140件(套)服飾,盡顯豐富多彩的亞洲文化,更成為亞洲友誼的見證。

  本屆亞運會,45個亞奧理事會成員全部參賽,運動員報名人數創歷屆之最。東亞的武術、南亞的卡巴迪、東南亞的藤球……富有亞洲不同地域體育文化特色的項目也都將在亞運會登臺亮相。

  “亞運村有來自太多國家的美食”令蒙古國排球運動員阿勒坦呼亞格嘖嘖稱讚;伊朗武術運動員哈尼耶·拉賈比期待“零距離體驗中國文化的魅力和杭州的獨特風貌”;科威特亞運會代表團團長法蒂瑪·海亞特決心抽空逛逛這座她口中“居民友好熱情、小吃鮮美可口的美麗之城”。

  吉祥物“江南憶”成為黎巴嫩奧委會主席皮埃爾·賈爾赫的新寵。在他看來,中國總能以有創意的方式,展現悠久的歷史與文化。

  場館內外,3.76萬名志願者“小青荷” 以貼心週到的服務展現中國人的熱情好客;傳遞團結、有愛、協作精神的“迎杭州亞運會趣味跑”活動在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展開……體育鋪路架橋,文明交流互鑒,杭州亞運會成為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

  翻閱亞運史,本次亞運會項目數量創歷屆之最——既有田徑、游泳等奧運大項,也有武術、藤球、板球、克柔術等代表不同地域體育文化的特色項目,還有首次成為亞運會正式項目的霹靂舞和電子競技……

  “杭州亞運會彰顯出亞洲體育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同時努力吸引了更多年輕運動員參與,為這項有著70餘年歷史的體育賽事注入新活力。”浙江師範大學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院長李啟迪説。

  杭州亞運會召開在即,開幕式當天正是中國古老二十四節氣“秋分”,這一天也是中國農民豐收節。“希望在這個豐收的金色佳節,向世界傳遞天下一家親的溫度。”杭州亞運會開幕式製作人吳艷説。(新華社記者周文其、朱涵、馬欣然)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