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趙春曉):“人工智能+機器人”組合能做什麼?工廠中,機器人通過預設的程式和攝像頭,將一個個形態各異的零件精準放進匹配的凹槽中;醫院裏,醫生通過遠程設備,利用機器人為遠方患者做手術……9月21日,“魅力北京”拍攝團隊走進北京思靈機器人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思靈機器人)和北京納通科技集團(以下簡稱納通集團),感受AI加持下智慧産品和應用場景的無縫銜接。
思靈機器人:連結人工智能與物理世界
走進思靈機器人工廠,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幾十台機器人同時擺動“手臂”,尤其是七軸智慧力控機器人Diana系列看起來十分靈活。站在機器人旁邊,用手輕觸機器人,它便自動停工,接觸時絲毫感覺不到撞擊。有別於傳統工業機器人,智慧機器人因其具有多種感知和運動自主優化能力,適配多工藝,適應複雜作業環境而備受市場歡迎。
思靈機器人工廠外景 攝影 李少剛
“思靈機器人産品目前已經應用於工業、醫療、農業、教育等領域。在工業製造領域,可完成精密零部件的柔性裝配、一致性較差的複雜曲面打磨以及服裝鞋包製作等重復性高、工藝操作複雜、對精細化操作要求高的工作;在醫療手術領域,作為醫生的助手,可以極大提高手術的安全性和精準性,支持遠程操控;在智慧養殖和智慧農業領域,智慧機器人已經在採摘、食品加工、疫苗接種等場景進行了前期驗證。”思靈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尉介紹説。
思靈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尉接受採訪 攝影 李少剛
思靈機器人從德國慕尼黑出發,2018年在北京建立了總部。選擇北京的原因,陳尉提到:“首先,因為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北京的城市定位,對科技企業很具有吸引力;其次是有大量的優秀專業人才,北京匯集了大量的高校院所和研發團隊;第三是營商環境友好,對於高科技企業,北京在稅收等方面有很多優惠政策。”多種有利因素讓思靈機器人走上了快速發展之路,員工從初創時期的十幾人發展到全球一千兩百多人,順義産區的産值也從最初的幾百萬元飆升至2022年的1.5億元以上。
十多年的技術沉澱,讓思靈機器人在多模態感知、運動控制及多工藝適配等方面突破一批産業關鍵核心技術,取得一百多項專利成果,而且全部核心技術由公司內部研發。陳尉表示:“‘連結人工智能與物理世界’是思靈的目標和企業靈魂,我們沒有設立‘高大上’的口號,而是紮實推進技術研究和應用,讓人工智在現實世界能更好地服務人類是我們的心願。”
納通集團:推動醫學技術進步,引領醫療産業發展
醫療內植入物、智慧外科設備、生物基材料……各种先進的醫療器械在納通集團展示中心依次排列。
納通集團秉承“推動醫學技術進步,引領醫療産業發展,幫助患者以最小代價戰勝疾病,恢復健康”的使命,始終致力於為社會提供優質的醫療産品和技術服務。
納通集團副總裁董驤接受採訪 攝影 李少剛
納通作為集研、産、銷、供于一體的國際化醫療健康産業集團,核心業務涉及植入醫療器械、智慧外科設備、生物基材料、醫療服務等領域。採訪中,納通集團副總裁董驤提到:“我們的産品線包括關節、脊柱等醫療器材,醫療機器人、智慧手術室,運動醫學、齒科、醫美等領域內的設備,覆蓋範圍較廣,可以為患者提供較為豐富的産品”,“並且我們的産品品質過硬,已經進入歐美、亞太、中東、非洲等100多個國家或地區。”
納博銳(NABRAI)嵌入式數字化手術室(DOR-In wall) 攝影 李少剛
納通集團售前工程師蔡琪介紹,納博銳(NABRAI)嵌入式數字化手術室(DOR-In wall)是圍術期的綜合性業務支撐系統,基於納通集團自主研發的IOR-OS智慧開放式信息平臺,聯動多樣化高精尖智慧設備,通過信息化、數字化、AI智慧化手段實現醫院外科手術室平臺數據整合,“數字化手術室具有手術排程管理、視頻路由、視頻錄製、手術示教、患者安全核查、多媒體手術視頻庫、智慧語音助手、管控中心等多項業務功能,搭載5G網絡,可實現手術直播示教及遠程音視頻會診和手術指導。”
2023年服貿會于9月2日至6日在京舉辦,納通集團攜智慧手術室系統、納通關節機器人、外骨骼機器人、智慧載藥納米機器人等一系列尖端醫療科技成果參會,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該公司在智慧醫療賽道的創新佈局。
當前,北京市正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思靈機器人和納通集團兩家企業在智慧醫療領域蓬勃發展的身影,正是北京建設科技創新之城的生動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