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工業佔全市GDP的比重超過3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50%,成為拉動經濟的主要力量;在深圳,工業軟體、高端醫療器械設備等領域實現新突破,創新能力加快提升;在深圳,擁有工業上市企業278家、位居全國第一,今年專精特新“小巨人”新增數量全國第一,企業競爭力顯著增強。
作為我國工業重鎮,深圳始終把發展工業作為城市發展的支柱和脊梁。深圳聚焦打造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經濟中心城市,加快建設全球領先的重要的先進製造業中心,鉚足幹勁,在智慧化、綠色化、融合化上狠下功夫,加快構建強大的製造能力、創造能力、要素保障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和完善的生態系統,確保現代化産業體系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提升先進製造業國際競爭力,優勢産業和全國全球領軍的龍頭企業層出不窮,規模以上工業增速高於全國、全省,先進製造業更是實現領跑。
錨定目標,推動先進製造業高品質發展
圍繞打造全球領先的重要的先進製造業中心,深圳提出兩階段目標:到2025年打造形成4個萬億元級、4個五千億元級、一批千億元級産業集群,基本建成全球領先的重要的先進製造業中心;到2035年,建成全球領先的重要的先進製造業中心。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深圳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建設全球領先的重要的先進製造業中心,瞄準高端高質高新,多措並舉全力推動先進製造業高品質發展。
錨定目標,深圳大力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全面建設數字之城,深入實施“上雲、用數、賦智”,以新城建對接新基建、以新基建帶動新産業,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應用,統籌設立規模1000億元的人工智能基金群,先後發佈兩批“城市+AI”應用場景清單;全力打造“鴻蒙歐拉之城”,力爭率先將深圳建成為核心技術領先、産業高度集聚、應用場景豐富、生態支撐完備、全球輻射引領的開源鴻蒙歐拉産業高地;全面開展“極速先鋒城市建設”行動,實現“雙千兆”極速體驗、“全光網”廣泛覆蓋、“1毫秒”算力服務和“萬物聯”立體呈現,目前已累計建成5G基站突破7.5萬個,並全力推動“萬兆入企”;大力構建“算力先鋒城市”,首提“算力飛地”概念,加快建設“算力一網化、統籌一體化、調度一站式”的城市級智慧算力平臺,構建安全可靠的數據和算力底座,打造中國算網城市標杆;加速建設“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車城”,劍指萬億級汽車産業集群;大力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積極推進服務型製造示範城市建設;出臺20條措施打造萬億級的世界一流新型儲能産業中心,重點支持面向先進電化學儲能技術路線的重點領域鏈條,並針對産業生態、産業創新能力、商業模式等5個領域。
在一系列有力措施的帶動下,今年1至10月,深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8%,製造業增長4.2%,其中,規模以上汽車製造業增加值增長59.3%,電力、熱力生産和供應業增長15.5%,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長10.5%。新能源汽車、服務機器人産量分別增長117.7%、34.3%。
多措並舉,邁向全球産業鏈價值鏈高端
瞄準高端高質高新向上突圍,深圳製造業持續鍛造全球領先的製造能力和研發能力,構建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製造業體系,建設賦能提效的産業發展平臺,營造要素集聚服務高效的良好環境。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創新與産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林表示,“深圳先進製造業領跑全國,整個製造業正不斷進行結構調整、産業升級,向全球産業鏈價值鏈高端攀升。”一個全球領先的重要的先進製造業中心正在加快形成。
深圳著眼長遠,大力實施工業投資倍增計劃,不斷推動投資上規模、優結構、提品質、增效益,夯實發展根基。今年深圳安排了247個現代産業類項目,年度計劃投資佔比32%。通過“星耀鵬城”等培育工程,助力優質企業上市融資。在真金白銀的支持下,深圳主要高技術産品産量也呈持續快速增長態勢。1至10月,全市工業投資增長50.3%,其中製造業投資增長63.2%,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71.3%,新一代信息技術、工業母機、智慧機器人、醫療裝備等一系列産業扶持計劃加快推進。
深圳今年已推動支持1200家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推出技改融資支持“組合拳”,鼓勵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投資,進一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深圳製造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最近出臺的《深圳市關於新形勢下加快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升級的若干措施》提出,對工業企業在深重大技術改造,單個項目資助上限為1億元,大大減輕了企業技術改造的負擔。
為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深圳強化政策引領,實施專項資金改革,培育出華為FusionPlant、富士康Fii Cloud、騰訊WeMake、華潤潤聯Resolink、金蝶星域等5家工信部雙跨平臺,為深圳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深度賦能。同時在全國範圍內備案確定48家實力雄厚的服務商,今年已為超過2000家規上工業企業實施免費數字化轉型諮詢診斷工作。
不斷強化支撐,深圳以充足的要素保障為産業發展保駕護航。緊扣“20+8”産業集群發展,依託20大先進製造業園區,深圳系統優化産業空間格局,創新土地供給,自2022年11月正式推出“工業上樓”計劃以來,首批推進的72個項目全部開建,已建成超過2000萬平方米優質、經濟、定制化廠房空間。即將開園的二三産業混合用地試點項目、深圳寶龍專精特新産業園被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公開點讚。
深圳全力打造最優營商環境,深入開展“我幫企業找市場”“我幫企業找資金”等行動,先後舉行中國—東盟新興産業論壇、中國(深圳 香港)—東盟(吉隆坡)新興産業對接會等大型活動,不斷鞏固和提升深圳工業在全國的領軍地位。
深圳以“心誠+行程”持續面向全球精準招商。2023年深圳全球招商大會總計完成洽談簽約項目超380個,涉及投資總額超萬億元,羅湖區、南山區、龍崗區、龍華區、坪山區、前海等現場簽約總投資額均超1000億元,創歷史新高。
深圳還全力圍繞用房、用地、用工、用能、融資、倉儲物流、企業服務等多個領域,多維度、全方位降低製造業企業成本,切實惠及廣大企業和各類經營主體。
梯度成長,集群化發展迎接全球化競爭
目前,深圳商事主體累計存續總量超過400萬戶,其中有世界500強企業1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43家,今年第五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示名單中,深圳以310家企業的新增數居全國城市首位。大企業頂天立地、創新企業開天闢地、廣大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鋪天蓋地的格局加速形成。
深圳不斷完善産業配套,推動産業集群化發展。今年,龍崗區高端智慧車載設備、龍華區新型顯示器件兩大産業集群上榜2023年度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名單。目前我市共有7個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其中4個入選國家級集群,數量均位列全省第一。
今年以來,深圳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産量保持三位數增長,民用無人機、5G智慧手機等産量增速也超過兩位數,參與全球化競爭實力明顯提升。今年以來,深圳通信基站佔全球産量1/2、電化學儲能佔全球産量約1/7、智慧手機佔全球産量1/7、新能源汽車佔全球産量1/8、消費級無人機佔全球約70%、中高端眼鏡佔全球産量60%、鐘錶産量佔全球産量42%,女裝佔中國高端市場超過60%,先進製造業優勢不斷鞏固。(深圳特區報記者 徐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