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全媒體評論員 鄧也
剛剛召開的全省推進新型工業化暨製造業智慧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工作會議提出,加快製造業“智改數轉”步伐,紮實推動我省新型工業化高品質發展。就四川而言,為何“智改數轉”是新型工業化的重要突破口?
四川工業起步于“一五”時期,奠基於國家三線建設,發展于改革開放,勃興于西部大開發,資源優勢突出、工業門類完備、質效提升迅速。特別是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快速發展,現已成為我國為數不多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31個製造業大類的省份,還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四川工業文化,在全國産業發展版圖中佔據重要地位。加快推動新型工業化高品質發展,堅決挺起經濟大省的工業“硬脊梁”,四川責無旁貸。
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實現新型工業化是關鍵任務。近年來,工業一直是四川拼經濟搞建設的主陣地。從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把新型工業化擺在“四化同步”的首要位置,到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四川省委關於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的決定》,再到“新春第一會”提出加快製造業“智改數轉”步伐,紮實推動我省新型工業化高品質發展。四川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製造強省的“任務書”“施工圖”越來越清晰。
“智改數轉”即智慧化改造數字化轉型,是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智慧製造為主攻方向,以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為著力點,通過數字賦能企業生産方式和組織模式創新變革,推動製造業數字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當前,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的四川仍然面臨經濟大而不強、工業全而不優的突出問題,“智改數轉”就是破題的關鍵。加快“智改數轉”步伐,能夠促使生産要素創新性配置,促進生産組織、生産方式的系統性重構,帶動全要素生産率的顯著提高。以此作為四川新型工業化的突破口,能夠主動順應智慧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趨勢,統籌推進傳統産業煥新、新興産業壯大、未來産業培育,加快構建富有四川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産業體系。
實踐證明,只有以更大力度堅守實體經濟根基、增強製造業實力,才能在國內外競爭中贏得主動。四川是製造業大省,傳統産業是四川工業的“老底子”,六大優勢産業中傳統産業佔比超70%,“智改數轉”需求和潛力都非常大。目前,“智改數轉”主要存在觀望者多、試水者少,改轉的路徑不清晰和數字基礎設施存在短板等問題,這些都將在加快“智改數轉”的過程中得到重大改善。未來“智改數轉”的目標很明確——提質、降本、增效、擴綠,著力點很清晰——不斷夯基礎、重應用、建生態。“智改數轉”過程中,要堅定發展方向、完善服務體系、夯實基礎支撐,拿出務實舉措和保障支撐,著力解決好企業“不願”“不會”“不能”的問題,提升信心並消除憂慮。
把各方面力量有效凝聚起來,確保“智改數轉”各項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進,共同營造推進新型工業化的良好發展環境,四川才能在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過程中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