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青線上,動車飛馳。
童話公路標識牌。 鐘峻嶺供圖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杜傑 文/圖
“去年底,九綿高速公路實現部分通車,我從成都開車到漳扎鎮的時間從以前的8個多小時縮短至4個多小時。”2月21日,在九寨溝縣漳扎鎮開民宿的成都人馮江元駕車趕回民宿所在地後感嘆。長年兩地跑的他更加期待今年“2個小時從成都到九寨溝”。
今年2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大九寨交旅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方案》,明確提出:今年,川青鐵路成黃段全線建成通車,實現成都2小時到達九寨溝、黃龍;九寨溝(川甘界)至綿陽、久治(川青界)至馬爾康高速公路全線建成通車,九寨溝實現高速公路覆蓋,成渝、廣元、甘陜、青海4個方向快捷通達。
讓遊客“快”進景區、“慢”遊美景,阿壩堅持內聯外通交通先行,打造川甘青結合部綜合交通樞紐、交旅融合發展樣板,積極創建國家交旅融合先行示範區,並在打造全國自駕遊IP、深挖高鐵紅利等方面持續用力,探索提升快進慢遊體驗感。
內聯 立足交通幹線打造全國自駕遊IP
今年春節假期,重慶遊客付山帶著8歲的孩子自駕,經成都到阿壩,沿著中國熊貓大道前往臥龍中華大熊貓苑神樹坪基地。一路上,立於山間與河谷相伴的大熊貓雕塑、熊貓指路牌,讓孩子雀躍不已。
阿壩州地處高山峽谷,自然景點和文化遺産眾多。這條中國熊貓大道是根據大熊貓生活形態和棲息環境資源推動建設的,兼具交通與旅遊雙重功能,也是阿壩州結合各旅遊通道的資源稟賦,精心定制的11條“童話公路”之一。
此外,還有從體驗厚重藏羌文化、賞析絕美自然景觀、駐留避暑健康養生等方面著力打造的G317藏羌文化走廊最美景觀大道,從欣賞黃河落日、體驗帳篷文化、感受大美草原等方面著手打造的河曲馬黃河文化風景道,以及九寨溝黃龍世界自然遺産大道、雅克草原風光大道、紅葉大道等。
“近年來,阿壩依託國省交通幹線串接起境內世界自然遺産名勝古跡、特色景區景點,圍繞旅遊要素強配套、增服務,構建起快進慢遊體系,持續推動交旅融合高品質發展,全力打造全國自駕遊IP。”阿壩州文體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定制11條“童話公路”景觀大道,配套公路服務區、觀景平臺、港灣式停車場、自駕營地等,既能讓遊客行遊選擇面、舒適度和滿意度不斷增強,也能不斷凸顯阿壩交旅融合效應。
去年9月,阿壩州推動成立“童話公路”自駕聯盟,由四川旅遊學院牽頭、自駕旅遊産業專家學者共同撰寫的《全國自駕旅遊第一州白皮書》發佈,探索樹立自駕旅遊目的地行業標準。
加快“內聯”,更多項目還在推進。去年12月31日,省道450線理小路建設項目的控制性工程邛崍山特長隧道順利貫通,為項目5月1日前達到通車條件奠定基礎。
理小路建設項目是阿壩州交通建設的重點項目之一,建成通車後,將使理縣至小金縣四姑娘山景區更便捷,對以四姑娘山為核心的川西旅遊環線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外通 陸空一體探索交旅融合先行示範
去年11月28日,新建的川青鐵路青白江至鎮江關段實現貫通運營,結束了川西北地區不通鐵路的歷史,阿壩正式進入動車時代。今年春節期間,阿壩州聯合鐵路部門推出川青鐵路鎮江關站旅遊客運專列,通過旅行社統一組織,公路運輸統一調度,實現遊客“下火車、上包車、進景區”無縫銜接。這是當地圍繞交旅融合的一次創新嘗試。
一組數據可以窺見外通成效:今年春節假日期間,進州汽車23.51萬台次,阿壩全州共接待遊客189.16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5.18億元,受惠于高速公路和鐵路,汶川、理縣、茂縣、松潘、九寨溝5地共接待遊客142.83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1.66億元,分別佔全州總接待人次和總收入的75.51%和76.8%。
立足“快進”,阿壩加快落實“外通”謀劃。今年阿壩州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阿壩將錨定建設川甘青結合部綜合交通樞紐,加快川汶、郎川、彭汶高速等落地開工,推動白馬路、夾金山隧道等提速建設,九綿高速、久馬高速等加快建設,都四軌道(都江堰至臥龍段)、川青鐵路(鎮江關至黃勝關段)等建成投運……
“在交通發展佈局上,阿壩州將有序推動九黃機場、紅原機場、川青鐵路與公路‘三位一體’高效銜接,九寨溝、汶川、若爾蓋通用機場轉化落地。”阿壩州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此外,阿壩還將統籌佈局理小路、川青鐵路、都四軌道等環線旅遊業態,創新推出泡溫泉、觀雪山、探戶外等區域旅遊線路,推動資源共享、遊客互送、線路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