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氣肅而霜降 這個京味非遺可以留住無邊秋色

2024-10-23 09:27:52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編輯:甄鏡媛

  10月23日,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在涼意中翩然而至。此時天氣漸冷,初霜出現,之後就是立冬節氣,意味著冬天即將到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説:“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此時,我國黃河流域已出現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銀色冰晶熠熠閃光,樹葉枯黃,片片凋落。

氣肅而霜降 這個京味非遺可以留住無邊秋色

北京面塑 攝影 董曉麗

  秋意深重,凜冬將至,如何留住無邊秋色?由北京市文旅局和國際在線聯合出品的“中國節氣裏的京味非遺”系列短視頻本期推出“霜降篇”,通過延慶區植物拼貼畫製作技藝、北京面塑、海棠汁古法熬製技藝等京味非遺,讓您在好吃、好玩、好看的輕鬆氛圍中了解霜降民俗。

  豐收正當時,舌尖上的霜降等你品嘗

  在二十四節氣中,霜降是唯一以“霜”命名的節氣,它也常常出現在文人墨客的筆下,可謂是備受偏愛。屈原《遠遊》就有“微霜降而下淪兮,悼芳草之先零”,唐人劉長卿《九日登李明府北樓》咏嘆“霜降鴻聲切,秋深客思迷”。《楓橋夜泊》中還有家喻戶曉的名句“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霜降不僅是經典的文學意象節氣,也是一個與吃息息相關的節氣。民間有“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的説話。霜降前後,正是豐收的季節,也正是柿子上市的季節。與其他果蔬相比,柿子在“霜降美食排行榜”中可謂名列前茅。北方俗語雲“七月紅棗八月梨,九月柿子趕上集”,經歷秋露凝霜的洗禮,柿葉紅若霜楓,枝頭朱實纍纍,給蕭瑟深秋帶來明艷與豐收的色彩。由於枝柔果重,柿子必須在半熟稍硬時摘下,故民間有所謂“霜降不摘柿,硬柿變軟柿”之説。脫澀後的柿子皮薄肉鮮味美,清熱潤肺生津。柿子還可製成柿餅、柿子醬等各類美食,可謂“一柿多吃”,頗受人們歡迎。

  北京民間有“霜打蔬菜味道好”的説法,杭州更有“雪花兒飄飄,菜花兒年糕”的童謠。這是因為,霜降之後,在酶的作用下,青菜內的澱粉水解成麥芽糖,麥芽糖還會再轉化為葡萄糖,麥芽糖和葡萄糖都有甜味,都能溶于水,於是青菜的味道更清甜。農諺曰“寒露早,立冬遲,霜降收薯正適宜”。紅薯、芋頭、栗子、蘿蔔等富含澱粉的蔬果在禦寒時也積攢下足夠的甘甜,帶來一份獨屬於霜降時節的舌尖風味。

  如何留住秋天的記憶?這些京味非遺有話説

  霜降節氣,天地霜華盡染。霜降過後,楓葉遭霜凍後更加火紅鮮艷,是賞楓葉的好時節,杜牧更是在《山行》一詩中寫下了“霜葉紅于二月花”的名句。除了賞楓葉,賞菊也是一份獨屬於秋天的雅致。霜降前後,菊花盛開。因而,霜降過後的第一場霜也有“菊花霜”的雅稱。若是在此時爬山登高遠眺,便可將無邊秋色盡收眼底。

  若是您想留住一份屬於秋天的獨家記憶,京味非遺—延慶區植物拼貼畫製作技藝則可以前來相助。2022年12月16日,延慶區人民政府公佈《第三批延慶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涉及五大類18項,包括植物拼貼畫、海棠汁古法熬製技藝等。其中,植物拼貼畫可以通過採集各個季節下,各種形狀、顏色各異的花瓣、葉片、莖和樹皮等植物材料,在經過壓乾處理等工序後,通過拼貼的方式來構圖作畫。

氣肅而霜降 這個京味非遺可以留住無邊秋色

正在熬煮製作中的海棠汁 攝影 董曉麗

氣肅而霜降 這個京味非遺可以留住無邊秋色

泰國主播丘鎮坤(左)與北京延慶植物貼畫非遺傳承人辛金萍(右)展示製作好的植物拼貼畫

  海棠果又名胡桐,冬紅果等,一般在每年的9月至11月成熟。在八達嶺長城腳下,霜降前後,這裡一個個鮮紅透亮、飽滿圓潤的海棠果壓滿枝頭,格外可愛喜人。這份大自然的饋贈,也使海棠汁成為延慶區石峽村的一大特色。海棠汁為北京延慶山區特有的飲料,而延慶古法熬製海棠汁技藝則始於清末民初,選用當地特産的新鮮八棱海棠切片曬乾,加入冰糖慢火熬製而成。顏色如紅寶石般晶瑩鮮亮,酸甜可口,回味悠長。霜華淩淩,秋實纍纍,舌頭的記憶有時比我們想像的更加悠長。秋天將盡,何不在登高盡興時來一品海棠汁中的時序之味呢?

  來八達嶺長城賞紅葉,了解一段長城與鐵路背後的故事

  説到北京的秋,一定繞不開漫山遍野的紅葉。除了香山外,八達嶺長城也是靜賞北京紅葉的一個好去處。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市延慶區軍都山關溝古道北口,是中國古代偉大的防禦工程萬里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明長城的一個隘口。八達嶺長城為居庸關的重要前哨,古稱“居庸之險不在關而在八達嶺”。明長城的八達嶺段被稱作“玉關天塹”,為明代居庸關八景之一。

  由於氣溫低、溫差大,地處北京西北部山區,八達嶺長城的紅葉變色時間相對較早,色彩艷麗。錯落有致的黃櫨、元寶楓、側柏交織,構成一幅秋日的紅火畫卷。在這裡,您不僅可以穿梭在林間小道中近距離觀賞紅葉,也可以登高遠眺,欣賞掩映在無邊紅葉秋色中的壯美長城。

氣肅而霜降 這個京味非遺可以留住無邊秋色

八達嶺長城的紅葉秋景 攝影 董曉麗

  而在壯美的景色之外,八達嶺長城還與知名的京張鐵路有著一段淵源。20世紀初,詹天佑正在為修建京張鐵路期間如何開挖八達嶺山洞而費盡心思,堅不可摧的長城,此時變成了他的鐵路修建難題。京張鐵路的第二段由南口經關溝,過八達嶺至岔道城,這段鐵路所經過的地勢高低懸殊,山勢蹉跎巍峨,而當時的火車根本無法順著陡峭的山坡直著爬上去。最終,經過艱難探索,詹天佑制定的越嶺方案,採用了人字形鐵路設計,大大縮短隧道長度,降低了施工難度。1909年10月,在詹天佑的主持修建下,設有14個車站,125座橋梁,4座隧道,210座涵洞的京張鐵路全線貫通。

  想要了解更多京味非遺和北京最美文旅打卡地,歡迎持續關注由北京市文旅局和國際在線聯合出品的“中國節氣裏的京味非遺”系列短視頻。下次立冬節氣時,猜猜我們會在哪相見吧!(文/韓嘉慧)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