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氣寒將雪時,這些京味非遺陪您過冬

2024-11-22 09:18:05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編輯:甄鏡媛

  11月22日,迎來小雪節氣。“虹藏不見,閉塞成冬。”作為冬季第二個節氣,小雪時寒意漸濃,但還尚未過於寒冷,即便有降雪,雪量也並不大,故有“小雪”這一節氣。

  小雪時節,天氣寒冷乾燥,正是腌制寒菜、加工臘肉的好時機。而隨著氣溫的降低,民間也有儲糧過冬等習俗,不少人會在此時添一件新衣來溫暖過冬。各樣的民俗背後,都是特定的地區在光陰變化中積澱而來的文化記憶。由北京市文旅局和國際在線聯合推出的“中國節氣裏的京味非遺”系列短視頻小雪將鏡頭對準瑞蚨祥中式服裝手工製作技藝、木雕版技藝、泥彩塑“兔兒爺”等京味非遺,帶您全方位體驗北京冬季的獨特氛圍。

  小雪民俗 “藏”字當頭

  古人將小雪分為三候: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由於天空中的陽氣上升,地中的陰氣下降,導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所以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寒的冬天。

  小雪世界,氣寒將雪,地寒未甚,講究以“溫養內守”為主。

  在氣候的變化下,小雪時節,民間的不少習俗都與儲存有關。在北方地區,人們會大量購買大白菜、蘿蔔、大蔥等冬儲菜,這些蔬菜相對耐放,是北方人過冬必不可少的三件套;在南方,小雪時節,氣溫進一步下降,天氣變得愈發乾燥,正是加工臘肉的好時機。灌香腸、曬臘肉、熏火腿……濃郁的香氣伴隨人們度過整個冬季。

  隨著氣候的轉冷,小雪節氣時,在飲食方面要注意溫補,多食羊肉、牛肉等;在生活起居上,可多曬太陽,調養精神,保持充足睡眠,及時增添衣物。

  小雪時節添新衣,這個京味非遺帶您領略中式成衣魅力

  小雪寒意漸濃時,也讓不少人添置新衣有了由頭。而這兩年爆火的新中式風格,也讓傳統的製衣技藝再次走入了人們的視野。

  在北京,提到中式服裝,瑞蚨祥一定榜上有名。老北京有“頭頂馬聚源,身穿瑞蚨祥,腳踩內聯升”的説法。

  瑞蚨祥以經營土捻布發家,原字號為“萬蚨祥”。瑞蚨祥創建於1862年(清同治年間),北京瑞蚨祥始建於1893年。“瑞蚨祥”的字號來自“青蚨還錢”的典故。蚨即“青蚨”,是一種比蠶大的蟲。瑞即“瑞玉”,祥即“吉祥”“祥和”。老字號招牌取名的背後,是一代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氣寒將雪時,這些京味非遺陪您過冬

瑞蚨祥曾經的廣告 攝影 董曉麗

  2022年3月,瑞蚨祥中式服裝手工製作技藝(西城區)入選北京市傳統工藝振興目錄(2021年)名單。2023年9月28日,商務部等5部門關於公佈中華老字號復核結果的通知確定了復核結果,並予公佈,瑞蚨祥入選。瑞蚨祥中式服裝手工製作技藝大有講究,服裝在製作時講究“四功九勢”。縫紉製作工藝繼承了“鑲、嵌、滾、宕、盤、繡”的中國傳統服裝製作工藝特色,對針跡密度、紗線走向、縫製規定等均有要求。而瑞蚨祥中式服裝盤扣技藝更是一絕,為純手工製作。

氣寒將雪時,這些京味非遺陪您過冬

主播伊娃欣賞瑞蚨祥店內的布料 攝影 董曉麗

  一身中式元素滿滿,純手工製作的中式服裝上身,配著冬日的暖陽與熱茶,便是幸福感滿溢的守冬生活了。

  在楊梅竹斜街,看盡北京的文藝范兒

  從北京前門往南走不遠,就來到了楊梅竹斜街。

  楊梅竹斜街長496米,東起煤市街,西到延壽街。楊梅竹斜街的“楊梅”,可並非香甜多汁的水果楊梅,而是。溯其根源,“楊梅斜街”其實傳自“楊媒斜街”,取自這條街上原來住了一個姓楊的媒婆。又推測,“媒”或為“煤”的借字,與煤市有關,有楊姓煤鋪;而“斜街”,則是因為該街的走向自東北向西南傾斜,故而得名。

  這條街上曾經住過不少文化名人,乾隆年間的東閣大學士梁詩正和大作家沈從文都曾居住於此。民國時期,楊梅竹斜街曾是有名的書局一條街,世界書局等七家響噹噹的書局都在此開設。

  而今,這條街道在歲月洗禮中煥發出了不一樣的光彩。古樸與文藝交織,時髦與前衛並存,各色咖啡店、書畫店、手工店林立,漫步其中,濃厚的文藝氣息撲面而來,外界的喧囂似乎也暫時從生活中遠離了。

  想要了解更多京味非遺和北京最美文旅打卡地,歡迎持續關注由北京市文旅局和國在線聯合出品的“中國節氣裏的京味非遺”系列短視頻。下次大雪節氣時,猜猜我們會在哪相見吧!(文/韓嘉慧)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