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春雷乍動正驚蟄,京味兒非遺伴你迎接春日活力

2025-03-05 09:46:27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編輯:李勝蘭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3月5日,我們迎來了驚蟄節氣。這一時期,氣溫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自然界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萌動、生長,萬物呈現出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由北京市文旅局和國際在線聯合推出的“中國節氣裏的京味非遺”系列短視頻驚蟄篇,聚焦京味非遺——木版浮水印技藝,看非遺傳承人以刀為筆、以木為紙,將春雷驚百卉的生機定格于水墨丹青間。

  驚蟄到百蟲醒,人間煙火祈安康

  驚蟄在農耕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自然節氣的反映,同時也衍生出了諸多有趣的習俗。

  在廣東等地,人們祭拜白虎,寓意驅趕霉運、祈求平安;而在南方一些地區,驚蟄日有“打小人”的傳統,祈求化解是非、驅趕霉運。

  飲食習俗方面,民間有著驚蟄吃梨的習俗,因“梨”諧音“離”,吃梨也寓意著與害蟲分離,遠離疾病,同時梨水分充足,能潤肺止咳,符合養生需求。此外,一些地區會在驚蟄吃“炒蟲”,“炒蟲”並不是炒真的蟲,而是炒玉米、黃豆等。全家聚在一起吃“炒蟲”,寓意消滅害蟲、祈求人畜安康。

  老北京人則有吃“驚蟄飯”的習俗,飯中加入“懶龍”(形似長蟲的麵食),寓意去掉“懶氣”,以飽滿的精神迎接新一年的生活和勞作。

  京味非遺,驚蟄添彩

春雷乍動正驚蟄,京味兒非遺伴你迎接春日活力

日本主播南浦(右)與非遺傳承人文壯展示木版浮水印作品

  如果你對傳統文化和藝術感興趣,那麼北京的琉璃廠文化街絕對是不可錯過的地方。這裡匯聚了眾多傳統文化店舖與技藝,而榮寶齋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1896年,榮寶齋設立“帖套作”機構,以雕版技藝印製信箋和書籍。此後,它逐漸發展出套版印製大幅書畫作品的木版浮水印技藝。2006年,榮寶齋木版浮水印技藝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成為傳統技藝與現代藝術完美結合的典範。

  榮寶齋的木版浮水印技藝與一般的版面複製工藝和工業化印刷技術不同,它能夠呈現出一般複製作品所不具備的豐富層次、筆觸與細節。每一件木版浮水印作品的誕生,都需要經驗豐富的工匠們通力合作,經過勾描、刻版、印刷等繁瑣工序。這種技藝堪稱一絕,工匠們通過精湛的技藝,將傳統書畫以浮水印的形式完美呈現,每一幅作品都蘊含著獨特的藝術魅力。

  驚蟄時節,戒臺寺裏聽春語

春雷乍動正驚蟄,京味兒非遺伴你迎接春日活力

戒臺寺 圖源 門頭溝區政務服務管理局

  驚蟄雷動,萬物復蘇。在北京的群山之間,千年古剎戒臺寺正等待著遊人前來探尋春日的蹤跡。

  戒臺寺建於唐武德五年(西元622年),距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殿堂依山勢而建,錯落有致,建築風格以明清為主,保留了大量遼金時期的遺跡,是北京地區遼金風格建築保留最多的古建築群之一。戒臺寺以“戒壇、奇松”聞名,寺內古松姿態各異,妙趣橫生。寺院還藏有乾隆御賜的古丁香和古牡丹,花齡已達200年。

  驚蟄時節,戒臺寺裏的古剎紅墻與嫩綠枝芽相互映襯,構成一幅絕美的畫卷。漫步其中,聆聽晨鐘暮鼓,感受歲月靜好,讓心靈在古剎的禪意中與春天相遇。(文 石麗敏)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