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解鎖福建文旅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密碼

2025-04-18 11:41:13  來源:福建日報  編輯:馬媛

  原標題:縱覽人間第一流——解鎖福建文旅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密碼

  觀山閱海,閩韻福遊。

  晨曦微露,霞浦“東海一號”濱海公路的各處觀景臺上,攝影師們早已等候,捕捉海上日出的壯麗景色;春光燦爛,泉州蟳埔村又迎來一批批天南地北的旅客,在簪花之鄉體驗非遺之美;林深水秀,在雙世遺武夷山,遊人乘竹筏于九曲溪中隨波逐流,感受大自然的清新純潔……

  時光如流,人在旅途。一幅幅流動的畫面,在八閩大地徐徐展開。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福建自2023年第一次文旅經濟發展大會以來,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奏響文旅經濟“大合唱”,加快打造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把文化旅遊業培育成為支柱産業。

  這裡,正成為越來越多海內外遊客的“詩和遠方”;

  這裡,悠久的“閩派”文化正煥發出時代魅力;

  這裡,一業興帶動百業旺,文旅經濟掀起消費新熱潮。

  難以替代:這山這海這人文

  央視精品紀錄片《航拍中國》福建篇,將第一幀畫面給了武夷山。

  “八山一水一分田”,福建多山。這裡的山,和北方大山的壯美、堅毅不同,更多了幾分秀麗婉轉和毓秀蔥蘢——

  它孕育了武夷山、太姥山、清源山、冠豸山等諸多名山。武夷山被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是中國首個“雙世遺”;泰寧丹霞是世界自然遺産“中國丹霞”系列之一;泰寧和寧德兩個世界地質公園,分別呈現了丹霞和火山岩、花崗岩地貌的獨特之美。

  它多為低山丘陵,森林覆蓋率高達65.12%,連續46年全國“最綠”。山更綠,水更清,溪流瀑布,雲霧繚繞,是大自然的寶庫。

  山中行,時間的腳步仿佛慢了下來。進入武夷山,就進入鳥的天堂、蛇的王國、昆蟲的世界;九曲溪也慢,順著斷裂的岩層繞了九曲十八彎。呼吸著新鮮空氣,腳步和心率也放緩,感受到“這個星球最初的慢和從容”。

  山海相依,不遠處就是海。

  許多地方都有海,但福建的海不同。它東臨台灣海峽,大陸海岸線長度全國第二,岸線曲折,有著豐富的海灣、沙灘、島嶼和岸石風光。

  在東山島,新月狀的馬鑾灣、平整如鏡的金鑾灣,盡享天藍、水碧、沙白、林綠;在鼓浪嶼,穿梭于“萬國建築”,聽鋼琴聲與海風應和,“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是另一處世界文化遺産;在平潭,邂逅海邊如詩如夢的“藍眼淚”,遙想南島語族的漂洋之旅;在三都澳廣袤的海域,馭黃魚出海,釣鱸魚歸來……

  山是一流的山,海是一流的海。至於這裡的人文,自晉唐以來,衣冠南渡,中原文化流入,與當地文化相融共生,演繹出多姿多彩的“閩派”文化,文源深、文脈廣、文氣足。深厚的歷史文化與山海美景相映成輝,放眼全國乃至全球,均難以替代。

  這裡,坐擁“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福建土樓”等5項世界遺産,數量居全國第三;這裡,是非遺大省,共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45項,其中南音等10個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是我國迄今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保護3個系列獲得大滿貫的唯一省份。

  乘著“世遺+非遺”的東風,今年初泉州舉辦“穿越宋元奇妙遊”活動。鵝黃燈光下,紅磚大厝旁,人們身著漢服,賞燈、簪花、插香,品美食、聽南音、看木偶戲,追尋千年前的風雅與詩意。

  文以城聚,城以文興。這裡還多古城、古鎮、古街區,擁有泉州、福州、漳州、長汀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福州三坊七巷、泉州中山路和西街等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

  老街上,早餐麵館老闆,幾塊錢的面,賣了整整20年,把兒子送進了大學;做光餅的師傅,做面烤餅壓花,動作行雲流水,家人幫著他幹活,其樂融融……

  街頭巷尾,綿長的煙火氣裏講述著一個個樸實的人間故事。

  來福建,很方便。北連長三角、南接珠三角、與台灣隔海相望,在國內率先實現市市通高鐵、縣縣通高速、鎮鎮通幹線、村村通客車,6個民航機場通達全球主要城市。

  來這裡,就會愛上這裡,愛上這裡的山、這裡的海、這裡的人。

  文旅融合:有內涵有新意有煙火

  把一流的山,一流的海,多元悠久的“閩派”文化,通過人氣聚合、産業融合、資源整合,擦亮時代特色,成為難以替代的“詩和遠方”。

  2023年以來,福建交出了一本浸滿汗水的文旅融合“作業簿”。

  全域著眼,串聯山海。

  眺海,總長1886公里的福建1號濱海風景道,串聯7城,從福鼎到詔安,海岸線蜿蜒曲折,海景百看不厭。

  望山,武夷山國家公園1號風景道,聯通月亮灣等50多個景區景點,集生態、丹霞、茶園、煙火于一體。

  這是以“資源整合”為筆,寫好新時代“山海經”。

  打造“南三龍”大旅遊圈,整合武夷山—泰寧世遺資源,連接武夷山國家公園1號風景道與泰寧環大金湖風景道;推出“週末趣遊、每週一線”等300多條文旅主題線路,21條線路入選全國鄉村旅遊精品線路……

  串珠成鏈,突破點的局限。穿山越海間,旅人移步換景,放下焦慮,找到精神的家。

  “閩派”文化,主客共享。

  白天看景,晚上看劇。去年7月,福州三坊七巷推出“古厝奇妙夜”夜遊線路。夜幕降臨,名人故居變身沉浸式小劇場,遊客與“歷史名人”娓娓對話,領略“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代史”。

  以旅彰文。先後發佈“世界文化遺産”“福建文明之光”等5條文物主題遊徑;廈門、泉州等地試點推出非遺主題旅遊線路……

  精品迭出,精彩紛呈。奮力打造文化繁榮新地標,高甲戲《圍頭新娘》獲“五個一工程”獎,實現8屆蟬聯;中國戲劇梅花獎實現11屆蟬聯。舉辦第九屆福建藝術節,開展“週末戲相逢”、百姓大舞臺、福建鄉村音樂會等。僅今年第一季度,全省“週末戲相逢”優質文化文藝資源直達基層公益性演出活動就達近170場次。

  “閩派”文化,潤物無聲。

  科技賦能,常來常新。

  在馬尾船政年代久遠的機修車間,結合最新的舞臺科技,“觀眾席像一台時光飛船,穿梭在時空隧道中”,全國首部折疊漸進式實景演藝《最憶船政》場場爆滿;武夷山《月映武夷》演出,正首創270°全景智慧水舞臺系統,數控水幕與裸眼3D聯動,將玉女峰、九曲溪化為動態畫卷……

  科技,不僅豐富了遊客體驗,還提升了服務水準。新推出的“智慧旅遊”綜合服務平臺,集旅遊信息查詢、行程規劃、交通管理、住宿預訂功能于一體,同時配備電子地圖、語音導覽等實用工具,“一部手機全福遊”。

  數字,正以溫柔而堅定的力量,將歷史的經緯編織成未來的錦緞。

  人間煙火,共此溫暖。

  當第一縷晨光照進莆田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林氏紅團作坊的蒸籠騰起白霧,糯米皮裹著綠豆沙,在蕉葉上氤氳出二十四節氣紋樣,門前,遊客排起了隊……

  現代閩生活72式,溫暖而愜意。

  泉州正在打造世界文化遺産保護利用典範城市;福州上下杭等4個非遺特色街區,在全國率先試點打造;以9個項目參與申報的“春節”、聯合申報的“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分別列入和轉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

  夜間經濟成新增長極。今年1—2月全省15個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累計接待遊客逾3700萬人次,營業收入超3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3.4%、19.3%。

  只爭朝夕:化流量為經濟增量

  202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強調,要在提升文化影響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為功。同時強調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把文化旅遊業培育成為支柱産業。

  把文化旅遊業培育成為支柱産業,其勢正起,風口正勁。

  擴大“朋友圈”,增量在遠方。

  當地時間4月6日,西班牙馬德里,清新福建國潮快閃。閩南語歌手和當地藝術家同唱《愛拼才會贏》,湄洲女、蟳埔女與惠安女“福建三大漁女”齊齊亮相……

  把一流的福建推介出去。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分別率團赴馬來西亞、南非等國家開展高規格文旅專題推介活動。

  11次組織參加米蘭旅遊展覽會、中國-東盟博覽會旅遊展、香港國際旅遊展、上海國際旅遊交易會等活動,赴日本、法國、美國等10個國家和地區舉辦文旅推介系列活動……

  走出去,請進來。

  舉辦第八、第九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第八、第九屆海絲國際旅遊節等品牌活動;邀請五大洲30個國家和地區的旅行大V,齊聚我省參加全球旅行者之夜;150多家境外旅行商來閩踩線。

  搶抓入境免簽政策機遇,出臺十二條措施,發佈10條入境旅遊經典線路,建立“1+N入境遊客服務驛站”。2024年,入境旅遊人數365萬人次,遊客花費超40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92.7%、127.1%。

  引客入閩,消費熱起來。

  欲引客,先行銷。

  開展“主流媒體+網絡名人+小小文旅推薦官”立體式推介,邀請聯合國旅遊組織執行主任等為福建文旅打“call”;創新開展文旅“脫口秀”活動,發佈“福建文旅生活指南”;“四時福建”入選全國宣傳推廣十佳案例,福建文旅品牌入選全國“2024年度中國品牌建設案例”。

  一業興,百業旺。

  泉州、福州等城市新晉網紅,熱辣流量帶來滾燙數據:2024年,福建接待遊客6.5億人次,遊客旅遊總花費8350億元,均創歷史新高。

  練好“內功”,産業強起來。

  行百里者半九十。

  要將流量留下,持續變為經濟增量,練好“內功”是基礎。城市與景區“蓄水能力”得跟上,文旅場景得擴充。

  2023年以來,“一把手”提高抓文旅經濟的意識和本領,吹響文旅經濟“集結號”。

  項目促投資,強化點與鏈。

  滾動建立萬億元重點文旅投資項目庫,持續實施“311”重大項目帶動行動,近3年全省重點文旅投資項目、完成投資額均屢創新高。僅去年一年,推進項目218個,完成投資超242億元。

  文旅+百業,百業+文旅。

  跟著演唱會去旅遊。去年5月,周傑倫“嘉年華”世界巡迴福州站演唱會,場內25萬觀眾中,超九成是外地遊客,帶動文旅消費超7億元。

  “為一場演唱會奔赴一座城。”僅2024年,全省開展營業性演出2.53萬場、同比增長54%,營業總收入25.3億元、同比增長67.5%。

  當“無界”思維突破傳統邊界,當“詩與遠方”融入百姓日常,文旅産業便不再是孤立的風景線,而是驅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澎湃動能。

  華燈初上,廈門鼓浪嶼響起悠揚靈動的鋼琴聲,與海浪相和,似夢似幻。

  夜色深沉,福州三坊七巷與煙臺山街區依然燈火輝煌,人潮涌動……

  曲終人未散,相約話來年。(記者 謝婷 郭斌)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